作者/李溯婉
中国汽车产业加快朝电动化、智能化以及网联化转型,但在此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芯片短缺等问题正引发汽车行业思考。
3月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对外公布,他将向“两会”提交5个建议,包括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加强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建设、完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相关法律法规、促进报废汽车回收行业发展、建立自动驾驶汽车保险制度及救助基金体系,覆盖汽车从生产、使用到报废的生命周期。
汽车产业要“强芯”
由于疫情等原因导致芯片等核心电子零部件企业开工不足,同时中国汽车发展速度超出预期,加上家电和手机消费电子领域需求增加等原因,今年以来,全球出现芯片供应短缺,已经严重影响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
对此,曾庆洪呼吁,中国汽车要强国应先“强芯”,要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解决芯片问题,加强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建设,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
他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汽车电子产业链的精准扶持,制定并落实汽车半导体及关键电子零部件的专项激励措施,改变国内芯片投资不积极,存在“上热下冷”的现象;加快国内车规半导体标准体系建设及汽车关键电子零部件产业路线图的实施;加强和完善汽车半导体行业的监管机制;引导平台企业等相关社会资本流转投入芯片及关键汽车电子零部件等需要长期投入的国家战略科技领域。此外,他建议国家层面要加大国际合作,探索合资合作或者深度战略合作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国际竞争力。
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汽车芯片市场规模约3000亿元,我国自主汽车芯片产业规模仅约70亿元,占比小于2.5%,且主要分散在低附加值和低可靠性领域。在新能源三电系统、底盘电控、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关键零部件开发及主要芯片生产被国外企业垄断。
曾庆洪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汽车要“强芯”,短期建议继续采用合资合作的方式,长期来看,还是要坚持自主研发。
亟待解决“充电难”等痛点
当前,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不过,从现状来看,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在实际应用、法律法规以及技术路线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客观问题。比如新能源汽车存在“充电难”、“充电慢”等痛点。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68.1万台,车桩比例约为3:1。充电的便利性不足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另外,快速充电技术不完善也影响了充电的快捷度,目前充电快则需要40~60分钟,慢则需要8~10个小时。
对此,曾庆洪建议,一是要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相关部委加强统筹、规划布局,城镇分级推动,在旧城改造、城郊接合部开发时提前考虑用地规划、充电站布局、配电设施建设等问题,新增电力供应重点考虑老旧小区和城中村地带的电力升级改造,解决这些区域用电的问题。此外,在符合条件的城市加油站、停车场配建普通充电桩,同时在一二线城市边缘、城乡接合部,新建、配建大功率快充站(如180kW),作为现有城市充电设备的积极补充。二是要加快技术革新发展大功率快速充电技术,国家层面提高重视和统筹规划,加大相关技术的研发投入,鼓励该技术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和投入。
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智能驾驶汽车实际应用仍面临许多合法性难题,以及存在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缺乏操作指引等问题。受制于道路基础设施限制和V2X设备的装配率低,智能网联汽车暂时只能着重发展“单车智能”的技术路线方向,网联化发展进程较慢。
曾庆洪建议,为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要尽快完善现行交通安全法规,确认“机器驾驶人”的法律主体资格,可考虑新设L2级以下智能网联汽车的具体规定,统筹解决不同场景下的责任承担及特殊管理问题;要加快自动驾驶相关技术标准的编制和发布;完善道路测试相关政策法规,建立跨地区牌照互认机制,避免企业重复申请;保障现有“单车智能”技术路线的同时,更多支持“车端智能+网联共享”相结合的技术路线,鼓励车辆安装V2X设备并强化其路权,并引导互联网巨头等相关资本从基础消费领域转投智能网联等国家战略科技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