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圈 > 正文

年底,又一家VC被假冒:骗完就跑

年底,又一家VC被假冒:骗完就跑

作者|任倩

报道|投资界PEdaily

又一家知名VC机构被冒名了。

本周,GGV纪源资本发布声明,称有受害人举报有名为“纪源资本”的APP及微信群诱导部分投资人投资且无法提现,造成投资人财务损失。

“有人建几个微信群,声称自己是GGV负责募资的人员,拉了很多人进来然后让他们去买我们的理财产品。”GGV纪源资本市场副总裁告诉投资界,对方冒用GGV纪源资本的logo等开展募资行为,打着募资的幌子但转账却是转到个人账户里,涉嫌违法募资。“我们已经报警,积极配合警方严厉打击此类犯罪行为。”

自2020年以来,假冒VC/PE行骗的现象愈演愈烈。据投资界不完全统计,这一年至少有20家VC/PE发布关于“假冒者”的郑重声明,其中不乏IDG资本、鼎晖、GGV纪源资本、北极光创投、蓝驰创投等知名机构。

“这些总被‘碰瓷’的一般是合规经营、信誉良好的大型机构。”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梁卓卿提醒,遇上此类事件,投资机构应该第一时间报警。让人痛心的是,整个创投行业正被一次次的冒名诈骗事件污名化。

现在,越来越多骗子盯上VC/PE

冒充募资人员进行诈骗

最新的受害者是知名投资机构GGV纪源资本。不久前,GGV纪源资本了解到,有受害人举报称有名为“纪源资本”的APP及微信群诱导部分投资人投资且无法提现,造成投资人财务损失。

“有人建几个微信群,声称自己是GGV负责募资的人员,拉了很多人进来然后让他们去买我们的理财产品。甚至他们会随便找一个办公场地、拉一条横幅拍照,就说到我们公司参观了。除了建群之外,他们还冒用我司logo等展开公开募资行为,事实上我们公司官网根本查不到这些人的名字,转账也都是转到个人账户。”GGV纪源资本市场副总裁告诉投资界。

年底,又一家VC被假冒:骗完就跑

这并非GGV纪源资本首次被冒充。早在2018年,GGV就针对冒用“纪源资本”品牌事件向公安报警并发布声明,但收效甚微。2020年4月,GGV发现星河智投发文称,星河智投APP即将开启首轮融资,GGV为其投资人之一。7月,GGV又发现网上流传虚假新闻,称共享投资信息付费平台信智通获得首轮战略融资,GGV为其投资人之一。经查实,GGV从未投资过或拟投资星河智投APP以及信智通,提醒投资者防止上当受骗。

经历相似遭遇的还是鼎晖投资。去年11月,一个有关“鼎晖基金财富交流43群”的截屏图片疯传。该截屏图片里的聊天信息称:“各部门经理注意,信发出去了,每个群要炒起来,炒赚钱效应,先让客户开户,开户后卡资金。尽量20万起,不能让客户入个几万,亏了就跑了,没意思……”

年底,又一家VC被假冒:骗完就跑

后来,鼎晖投资曾发布一篇郑重声明,称屡屡有人冒用“鼎晖投资”、“鼎晖”或“CDH”的名义及Logo,通过网站、理财APP、微信等渠道冒充官方发布虚假消息,向公众进行资本募集、销售理财产品等商业活动。

然而,冒名之风仍屡禁不止。尤其是知名机构,常会被他人冒用名义,开展理财、募资等业务,防不胜防。据投资界不完全统计,今年至少有20家VC/PE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假冒者”的郑重声明,其中不乏IDG资本、鼎晖投资、GGV纪源资本、北极光创投、蓝驰创投等知名机构。

“这些总被‘碰瓷’的一般是合规经营、信誉良好的大型机构。”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梁卓卿告诉投资界,其实这些投资机构也是受害者,“如果长期坐视不管,在投资者心中的信任度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社会评价降低。”

梁卓卿提醒,遇上此类事件,投资机构应该第一时间报警,可以委托律师向公安机关进行刑事控告,也可以通过发送《律师函》制止不法行为,并应通过公开渠道发声澄清,向投资者提示风险,告知防范、识别假冒网站或电话的方法,从而消除误解,帮助投资者降低或挽回损失。

独家讲述:

他们假冒正规机构,骗走1000万

梳理下来,不难发现这一骗局的套路:不法分子先假冒VC/PE机构,以此大肆宣传吸引用户,然后再引诱普通民众参与募资、投资、炒股。

近日,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向投资界匿名讲述了一个类似的骗局。因机构名称被诈骗团伙冒名顶替,截至目前已有几百人受骗,金额高达500万到1000万左右。以下是自述:

从2020年9月份开始,我司陆续接到投资者来电,询问王淞泉是否为我司员工以及是否发行了某项业务。我们立刻意识到有骗子假借公司名义,在网上进行诈骗。

当时很多投资者说,7、8月的时候他们被拉到一个股票交流群里,可以每天在直播间听王淞泉“老师”讲课并分析股票,并能快速帮助被套牢的股民解套,对股民简直无微不至。因为宣传高收益零风险,很多投资者禁不住诱惑,一点点加仓甚至有人为此花光所有的积蓄。但是后来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盈利的单子很少且赚得少,亏损却是常态。

王淞泉顶着公司外壳在外大肆宣讲,但我司真的查无此人,这是典型的杀猪盘骗局。自疫情以来,杀猪盘骗局陡然增多,诈骗团队选择我司作为冒充对象,在网上收集我司的公开信息。

在收集信息后,他们开始在不同平台付费打广告,利用我司名义进行宣传,并附微信联系方式。一众投资者在网上接收到信息后,便与骗子建立了联系,慢慢掉进一个精心设计的圈套。

首先,他们以教师授课的形式,将教师包装的高大上,以免费讲课传递股票常识的名义,拉投资者到直播间听课。一般投资者听完后,都或多或少有些获益,开端信任教师,然后他们便会加好友进行深层联系。此时骗子会向投资者出示仿造的我司资料,包括仿造的营业执照,和可从公开途径查询到的我司信息。

教师讲课一段时间后,会转移到其他操作渠道,大部分是以股票行情欠好、收益低一级理由,将出资者拉到危险更高的出资生意所,比如期货、大宗产品、50期权指数、黄金等,也有一部分被拉进一些配资虚拟盘,经过高杠杆、高手续费或许后台暗地操作等方法,欺诈客户的本金。

下一步,骗子开始将投资者拉入微信带单群,骗子通常会同时建立多个微信群,在不同微信群中推荐不同的股票,如果有100个群,假设推荐成功率为50%,一次推荐后,便有50个群的消息准确,50个不准,3次推荐后,至少有10个微信群中的推荐是连续三次准确。群内投资者此时就会建立对骗子的信任。

推票失败的,会重新被拉入一个新群,重复上述流程。接下来骗子开始诱导投资者下载他们专门为行骗开发的软件、APP等,诱导受害者在软件内进行充值入金。

在这个过程中,骗子会称,可以使用机构户进行线下打新。因为新消息虚虚实实,所以投资者很难分辨。可当入金后,投资者便会发现资金无法提取,再回去联系时,就已被拉黑。

投资者签约、转账记录(受访者提供)

投资者签约、转账记录(受访者提供)

他们是非常专业的团伙犯罪,每一个流程和节点都策划的很精密,突然在某一个时间点,就开始大规模运作了,是全国性质的诈骗。

喊着“高收益”的标语,一步一步将投资者给套牢,先让投资者初期盈余赚到甜头,再经过黑渠道背面操作和与其协作的冒牌分析师歹意喊单,将投资者的本金悉数亏完,一般15天到一个月就血本无归了。

事实上,自9月接到第一波电话后,我司立刻在官网发布公告,并于当地公安机关报案,上报当地证监局。但自公告发布后,仍陆续有投资者被骗。截至目前,我们估算已有几百人受骗,金额高达500万到1000万左右。

回看过去几个月的经历,我们义愤填膺。我司是经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正规的私募机构,但却成了骗子的完美外壳。但很无奈,我们发声渠道有限,阻止不了他们。

创投行业被污名化

担心一些LP因此产生负面印象

颇为尴尬的是,越来越多无辜VC/PE机构被卷入金融骗局中。

在京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宇律师的执业生涯中,遇到过很多类似的案件。最常见的是一些私人公司注册一个与知名投资机构或国有投资机构名称类似的名字,混淆视听,获取投资人信任,最常见的取名方式是加入“国信”“国投”“建投”等字眼,利用大型知名机构的公信力从事国家禁止的金融活动。当然,不加修饰、直接冒名顶替的案例也广泛存在。

陈宇的常年法律顾问单位某投资公司就遭遇过冒名“李鬼”,这些违法人员不但仿冒品牌,盗用公司名称、标识、证书,甚至仿冒网站、APP、微信公众号,从外观设计来看,制作精美颇能“以假乱真”,并配以娴熟的话术,拉上港交所、纳斯达克“蹭热度”,违法募集的资金超过 10亿元人民币。

“我们介入该案件后,立即通过公证处公证、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等方式将网上出现的违法证据予以固定,公开举报热线向投资征集违法人员的电话、微信号、聊天记录、交易记录等,形成完整的刑事控告材料提交给公安机关;向不法机构发送《律师函》严正交涉,要求立即停止不法行为;协助草拟《公开声明信》、《温馨提示》等文件,向投资者澄清,挽回公司声誉。”陈宇说,最后,该案件被成功立案调查,并成为当地证监局网站公开的典型案例。

根据律师事务所的实践经验,假冒合法机构名义招揽会员,提供证券投资分析、预测建议,或代理客户从事证券投资理财活动;以内幕消息、“涨停股”为诱饵收取会费、咨询费等;冒充专业人士荐股,推出虚假“荐股软件”,引诱投资者投钱等案件屡见不鲜,都属于重点打击的对象。

诸多冒名事件,也为整个VC/PE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原本扶持国家中小企业成长的创投机构,被一次又一次的冒名诈骗事件污名化了。

“这些年,不少非法集资正是打着股权投资的旗号,让外界产生了不太好的印象:非法集资=P2P=资产管理=基金=VC/PE。”一位业内人士对此颇为无奈,“影响极其恶劣,一些LP可能会因此产生刻板印象,远离了这个行业。”

相关阅读:
比特币涨破3.5万美元带火矿机芯片,潜在风险也不得不看 马斯克:特斯拉最大竞争者可能来自中国 想葬在火星因为很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