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圈 > 正文

鲲鹏频频布局生态创新中心 三年内要支撑90%国产软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陆柯言

华为宣布加入鲲鹏生态进军智能计算行业一年后,在上下游企业的推动下,鲲鹏生态计算产业交出了一份全新成绩单。

近日,广东鲲鹏生态伙伴大会正式举办。广州“鲲鹏+昇腾”生态创新中心COO邱磊对界面新闻表示,截至目前,鲲鹏已适配2000余个产品和超过2000个解决方案。

狭义上的鲲鹏指海思自研的、基于ARM架构的服务器芯片,它是支撑IT体系的底层计算平台。基于鲲鹏处理器,包括PC、服务器、数据库、存储、操作系统等在内的一整条产业链正在慢慢搭建起来。

作为鲲鹏生态的重要参与者,华为在去年宣布,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资30亿元人民币来发展鲲鹏产业生态。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在各地落地生态创新中心,支撑整个计算生态在区域落地和布局。

今年5月,广州“鲲鹏+昇腾”生态创新中心正式成立,主要辐射华南地区。截至目前,鲲鹏与长沙、南京、重庆、广州、贵州等地达成合作,开设了18个生态创新中心,培养当地计算产业生态。

计算产业对生态依赖极高。以市场份额极高的英特尔为例,市场主流操作系统、编译器、中间件乃至应用软件,90%都基于英特尔的x86架构。迁移代码的成本并不低,这也是英特尔长期把持市场的原因。

基于ARM架构,华为耗资200亿元研发了鲲鹏芯片及芯片组,并在去年正式宣布进入智能计算行业。

华为对鲲鹏计算产业的助力,选择用“一云两翼双引擎+开放生态”来概括。其中,“双引擎”指的是鲲鹏(通用计算)和昇腾(AI计算)两个系列的处理器,“一云”指华为云,两翼则指智能计算、智能数据与存储两大业务。

作为成熟市场的闯入者,鲲鹏生态尚不如英特尔成熟。因此,必然要经历一番艰难的生态建设,吸引更多开发者。

这对任何一家公司来说都很难。仅就人才角度来说,全国计算机学生从小学习的就是国外产品的底层技术,而鲲鹏的目标是对这套成熟IT体系的替换,这需要付出极高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为了培养鲲鹏产业人才,华为在去年发布了沃土计划2.0,宣布未来5年投资15亿美金,帮助开发者基于华为产品、平台、APIs进行技术与商业创新。近期,华为联动八所高校启动广东鲲鹏生态人才计划,意在为广东及周边区域的鲲鹏生态建设挖掘更多开发者。

新基建背景下,各行各业都要经历数字化改造,对计算芯片在性能、功耗、成本、应用开发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鲲鹏而言,智能计算行业不仅意味着巨大的商业利益,一定程度上,也是为避免“卡脖子”状况的未雨绸缪。

鲲鹏的目标是,围绕未来计算产业打造一个真正的开源平台,达到真正的自主创新。邱磊对界面新闻透露,希望未来三年内能有90%的国产软件跑在鲲鹏上。

实现这一目标,鲲鹏面临的挑战不少。比如,如何满足应用的多样化、开发者的使用习惯以及自身的商业需求,如何更方便地将应用迁移到鲲鹏上。为此,鲲鹏也推出了一系列开发者工具,旨在进一步方便开发者,在尽量不改动太多应用代码的情况下完成迁移。

创新中心承担了辐射区域企业的作用,比如帮助生态伙伴免费使用测试资源做适配、迁移和调优工作,同时提供相应迁移工具、知识服务、社区服务等,帮助合作伙伴节省迁移成本。今年7月,华为在广州举办了鲲鹏应用创新大赛,通过奖金激励,牵引更多开发者加入鲲鹏生态建设。

截至目前,广州“鲲鹏+昇腾”生态创新中心对接了300多家ISV软生态企业,已有80家企业的软件产品、解决方案在鲲鹏资源池上进行适配。就全国而言,鲲鹏已经培育了超过800家合作伙伴,主要集中在政务、金融、电信等行业。

“适配只是走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也就是大家都能跑在鲲鹏上,但是真正的好用,还是要市场来检验,只有好用,客户才会真正买单。”邱磊表示,创新中心后续会围绕各种行业精细化场景逐步突破,做好从底层芯片到上层应用的性能调优。

相关阅读:
中国人造肉市场刚刚开始(视频) 英伟达CEO:是Arm长期合作伙伴 但尚未提出收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