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仕叫板天猫背后
杨国英财经专栏作家
3天连发了7封声明、2个视频……格兰仕赶在6˙18之前“叫板”天猫,成功制造了一波舆论“最强音”。
尽管近期的品牌巨头撕逼大戏格外多,格兰仕还是依靠高频发布火药味十足的声明,在“过于镇定”的天猫选择沉默的情况下,成为了舆论的焦点。
6月17日,在离6˙18不到半天的关键时间点,格兰仕公开发布《关于格兰仕在天猫平台出现搜索异常的声明》称,自格兰仕日前拜访拼多多以来,其在天猫平台的搜索端陆续出现异常。
从6月17?19日,格兰仕一共连发7篇声明,这些声明采用的标题,诸如“别玩阴的”“请加入正义的一方”“正告水军”之类,吸睛的措辞在引爆舆论的同时,似乎也说明,格兰仕与天猫的矛盾已经极为尖锐。
纵观之前的历史,在电商行业,平台之间的口水战不少,而电商平台上的品牌商家公开叫板其“衣食父母”,则并不多见。然而,近几年,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大了,商家多了,一些品牌在与天猫的合作中出现分歧,倒也不算意外。
此次格兰仕对天猫的控诉多被外界解读为由平台“二选一”而起,事实上,这种说法的问题在于太过大而化之。毕竟,格兰仕在天猫、京东、苏宁、国美等平台均已入驻数年,格兰仕与拼多多达成合作,也是去年的事情。在这种情形之下,继续把“二选一”这类话题放大,现实意义其实不大。
事实上,格兰仕“叫板”天猫一事,真正可以拿来类比的,其实是前两年,很多传统品牌的大佬们,在公开讲话中纷纷对电商的价值流露出轻视之意。
格兰仕“叫板”天猫,很像是传统品牌轻视电商价值的观念残余——包括格兰仕在内的很多传统品牌,看似已经在电商平台上做得风生水起,但另一方面,一些品牌实际上又很难敞开心扉拥抱平台,可能的根源在于传统大品牌习惯了在纯线下时代对于渠道较为强势的把控力。
在难以放平心态的情况下,要求传统品牌换位思考,站在平台的位置上去考虑合作,就更难。同一品牌在不同平台上入驻,本身是没有问题,但如果涉及价格体系等问题,却必然会体现在平台的考量中,品牌商在这些方面如果给平台出难题,势必会损害到平台的利益。
归根结底,既然是商业合作,本质上就是基于你情我愿、优势互补的,不宜上纲上线,更不宜完全诉诸舆论去解决。
之于当下而言,整个电商行业的成熟度,明显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成熟。从品牌和电商平台的磨合到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规范,其实也是如此。这也意味着,在格兰仕一事中体现出的市场理性的缺位尽管存在,但可能只是局部性、暂时性的。
平心而论,商业有商业的规则,规则不能解决的,还有法律程序可以走,这样看来,网络举报对手或者平台的“开撕”更像是一波舆论造势行为。这可能也足以解释,为何网络举报除了吸引到“吃瓜群众”,并没有得到多少行业、专业人士的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