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圈 > 正文

科创板“开闸” 19家公司“临考”

李正豪

3月28日下午,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披露第三批2家科创板被受理企业。再加上3月27日晚间披露的第二批8家、3月22日晚间披露的第一批9家,目前科创板已有19家企业拿到了“准考证”。

在19家企业中,《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得知,从营收来看,2018年规模最大为和舰芯片(36.94亿元),最小为微芯生物(1.47亿元);从盈利来看,2018年赚钱最多的为科前生物(3.88亿元)、唯一亏损企业为和舰芯片(-26.01亿元);从研发/营收看,2018年最高为微芯生物(55.85%)、最低为江苏北人(3.07%);从募资规模看,最高为和舰芯片25亿元、最低为科大国盾(3.04亿元)。

按照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19家企业中包含6家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企业,5家专业设备制造企业,3家医药企业、2家新材料企业、2家软件企业、1家光学行业制造企业。具体分析会发现,6家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企业,加上聚焦工业机器人生产线智能化的江苏北人、聚焦平板显示的华兴源创、聚焦光学镜头及光电系统的福建福光,共有9家“硬科技”公司,占比接近50%。

不过,有券商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被受理不等于IPO成功;另外,企业冲刺科创板需经历受理、审核问询、上市委审议、证监会注册、发行上市5大环节十几个步骤,预计第一批被受理企业最快6个月、最慢10个月能上市交易。

“主力军”浮现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科创板19家被受理企业,表现出许多值得关注的特征。比如,从地域上看,江苏、广东各占4家,浙江占3家,福建、湖北各占2家,北京、上海、山东、安徽各占1家。

从创业时间来看,最早的是特宝生物,1996年8月创立,至今22年零7个月,最晚的是利元亨,2014年11月创立,至今4年零4个月。19家企业创立至今的平均时长在13年以上。

众所周知,目前科创板设置5套上市标准,在19家企业中认为自己符合第一套标准的有13家,认为自己符合第四套、第二套标准的分别有5家、1家。

业界都在讨论,科创板应该姓“科”,第一、二批被受理企业充分体现了这一特性。一方面如前所述,19家企业中包含晶晨半导体、睿创微纳、和舰芯片、光峰科技、科大国盾、江苏北人、华兴源创、福建福光、鸿泉物联网9家“硬科技”公司,另外还有虹软科技、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两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等于是共计有11家TMT企业。由此可见,TMT尤其是“硬科技”将成为科创板的“主力军”。

另一方面,从研发/营收占比来说,2018年19家被受理企业的平均研发投入比重达到15.75%。值得一提的是,在19家被受理企业中,最近三年研发/营收占比最高的是医药制造企业微芯生物,平均比重达59.46%;最低的是容百新能源,平均比重仅为3.87%。

整体而言,在19家被受理企业中,TMT尤其是“硬科技”企业是研发/营收占比较高的群体。在TMT领域11家被受理企业中,最近三年研发/营收占比最高的是虹软科技,平均比重达到32.81%;最低的是江苏北人,平均比重仅为4.05%。这11家被受理企业2018年研发/营收的平均比重达到15.73%。在“硬科技”9家被受理企业中,最近三年研发/营收占比最高为科大国盾,达到28.55%,最低为江苏北人,“硬科技”9家企业2018年研发/营收的平均比重为14.94%。

从财务指标来看,2018年19家被受理企业共实现营收大约175.44亿元,其中TMT领域11家企业实现营收大约为103.67亿元、占比59.09%,而“硬科技”9家企业大约实现营收93.06亿元、占比53.04%。

在19家被受理企业中和舰芯片是唯一亏损企业,2016~2018年亏损额分别达到11.49亿元、12.66亿元、26.01亿元。和舰芯片之外18家被受理企业2018年共实现净利润大约23.90亿元,平均每家净利润大约为1.32亿元。2018年和舰芯片之外的10家TMT企业共实现净利润约13.77亿元,在19家中占比57.61%;和舰芯片之外的8家“硬科技”企业2018年共实现净利润约11.30亿元,在19家中占比47.28%。

19家被受理企业共计拟募集大约182.24亿元资金,平均募资规模为9.59亿元。其中,和舰芯片拟募资规模最大,达到25.00亿元,科大国盾拟募资规模最小为3.04亿元。TMT领域11家企业拟募资规模103.12亿元、占比56.58%,“硬科技”9家企业拟募资规模83.72亿元,占比45.93%。

科创企业春天来了

在第一批9家、第二批8家、第三批2家被受理企业名单公布以后,科创板彻底点燃资本市场的热情。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推进科创板上市辅导工作。

记者了解到,上海证监局已披露中微半导体等7则科创板上市辅导工作总结报告。深圳市近日举办了科创板上市专题培训,已初步梳理出第一批112家基本符合科创板上市要求的公司,其中5家已通过深圳市证监局辅导验收,预计3月底还有2~3家完成辅导验收。成都已搭建科创板上市资源库,包含100余家潜力企业,其中4家企业已变更上市辅导备案,准备冲击科创板。

从目前披露出来的后续科创板“种子选手”来看,TMT尤其是“硬科技”依然是重点领域。

比如,记者注意到,在上海证监局披露的7则科创板上市辅导工作报告中,除了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之外,澜起科技、柏楚电子、聚辰半导体、中微半导体、优刻得、晶丰明源6家公司都属于“硬科技”公司。

深圳市证监局局长陈小澎披露,2018年底深圳市证监局主持召开科创板拟申报企业座谈会,参会企业均为激光、医疗、新材料、电子设备等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

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方面也披露,成都科创板上市资源库100余家潜力企业集中在信息技术、大数据、生物医药等领域。

如是资本董事总经理张奥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交所已经表态科创板应该支持拥有核心技术、市场占有率高、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并且达到一定条件的企业,由此我们认为,科创板前期的重点一定是我国拥有核心技术的‘硬科技’产业,而不是注重商业模式创新的‘软科技’产业。”

张奥平认为,具体来讲,“硬科技”应该是对人类经济社会产生深远且广泛影响的革命性技术,其底层由科学研究创新支撑,具有较高技术门槛和技术壁垒,难以被复制和模仿。

上交所副总经理刘绍统也曾经公开表态,科创板将支持那些拥有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比较高、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或者战略新兴产业,并且达到一定条件的科创企业。

中关村上市公司协会新三板分会会长陈沛也持类似的观点,“我个人的理解,应该更多来自科技创新,而不是一般的模式创新。如果在模式创新和科技创新中选择,科创板应优先选择科技创新,因此科创板企业应该带有很强的科技背景和基因。”

结合迄今为止针对科创板的监管层发言和市场讨论,科创板对接的“硬科技”公司将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软件、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公司;高端装备及新材料领域的公司;新能源及节能环保领域的公司;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领域的公司;以及为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领域的公司。

陈沛认为:“对于一个早期的‘硬科技’创新企业来说,实际上最重要的是其成长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它们比主板企业上市更早,进而让资本和市场对它展开更有价值的支持和帮助。如果在最需要钱的阶段拿不到钱,那么中国就很难出现世界级的科技巨头。”

张奥平表示:“可以预见的事情是,‘硬科技’肯定是未来股权投资机构的重点布局方向。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可以肯定的是,科技创新能力比较强的企业春天已经来了。”

相关阅读:
受累大客户坏账 天奈科技现金流量净额连续三年为负 苹果聘用特斯拉电动系统主管 或将开发全电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