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圈 > 正文

王小川:运用数字家庭医生补充基层卫生服务资源

新浪科技讯 3月4日下午消息,2019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搜狗公司CEO王小川带来多份提案,涵盖人工智能、数字家庭医生等方面。

提案提到,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共建共享、全面健康”的战略主题,明确了到2030年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目标。未来一段时期内,健康中国的建设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两大现实因素:

首先,人口老龄化。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庞大,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21世纪上半叶,我国老龄化程度仍将继续加深,预计到2050年前后,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和由此导致的疾病谱的转变,势必给医疗健康事业发展带来压力和新的挑战。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慢性病疾病负担增加。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将导致慢性非传染病的疾病负担至少增加40%。

第二,卫生总费用增加。近年来,我国卫生总费用持续快速增长,且增长速度高于同期GDP增速。 2017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5198.8亿,占GDP百分比为6.2%。与此同时,医保基金支付压力增大。2017年,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和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分别有一些统筹地区出现当期赤字,个别统筹地区甚至出现历年累计赤字。

在上述背景下,加强预防保健、减少疾病发生,防慢病、治未病对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意义更加凸显。国际经验表明,疾病预防不仅能够实现成本收益,而且有助于增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全科医生作为居民健康“守门人”,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当前,国家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强化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但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推广普及受到人才资源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的制约。全国现有全科医生不到21万,按照到2020年每万名城乡居民有2名至3名合格全科医生的目标要求,缺口仍较大。在总量不足之外,约80%分布在大中城市的社区,中西部的基层仅占不到20%。而从质量上看,基层临床医生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不到40%。另一方面,群众对家庭医生服务的了解程度和签约家庭医生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而人工智能、知识图谱、智能硬件、大数据等超越传统医疗信息化的新技术,已经开始在疾病筛查、慢病管理、健康管理等领域展露潜力,一些企业的成熟产品已经开始进入海外市场,为通过技术手段辅助医生诊疗、提升医生诊疗能力和服务效率、增加医疗资源供给、服务患者医疗需求创造了可能。我们将这些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中辅助家庭医生、服务患者需求的应用统称为“数字家庭医生”。

但是,经调研,数字家庭医生在应用和推广层面仍面临突出问题:

首先,数字家庭医生应用的地区差异较大。调研显示,农村地区的医生(村医)使用新技术手段获取信息、提高诊疗水平的能力较弱,大多局限于通过社交通讯工具方便与患者的联系。而发达地区的家庭医生已经能够使用知识图谱、人工智能随访等工具进行辅助诊疗。技术应用的差距进一步加剧了医疗资源地区间分布的不均衡。

第二,典型模式推广难、复制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开展以来,各地积累了宝贵经验,产生了若干典型做法和模式,一些地区在数字家庭医生技术的应用上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由于各地医疗资源基础、思想观念、决策机制等方面的差异,已经形成的典型经验在全国的推广和复制有待推进。

第三,行业内良莠不齐,缺乏统一标准。近年来,各项新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成为行业热点,技术基础雄厚的大公司和新兴的初创公司均有踏足,行业发展虽如火如荼却良莠不齐。然而,医疗关系到民众的生命健康等切身利益,对技术手段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要求很高。另一方面,对于医疗和新技术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缺乏足够了解和认识的情况下既难以建立信任,又很难有效地判断乃至应用,因此仍然需要依靠国家统一标准进行规范,加强行业引导。

为了充分发挥数字家庭医生在赋能和辅助家庭医生、增加医疗资源供给、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方面的潜能,更好地借助技术手段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卫生费用增加的趋势,王小川提出政策建议如下: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树立行业标准。新技术的应用在顶层设计层面既需要认可和推广,也需要规范和监管。一些国家已经在这一方面有所行动,例如,2018年10月,英国卫生和社会关怀部发布政策文书,明晰了数字技术、数据和技术在卫生和关怀领域未来的应用愿景,并从指导原则、技术架构原则、优先事项、预期目标等方面详细论述。 建议根据现有典型模式经验,在考虑地区差异性和特殊性的基础上,从国家层面明确数字家庭医生的功能定位、适用范围、准入机制、责任认定等事项,厘清现有政策中的灰色地带,借助顶层设计铺开。同时,建议参照《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树立数字家庭医生的基本标准,明确人员、硬件、技术、数据等要求,引导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二是鼓励全国顶尖医生参与数字家庭医生的算法训练,贡献专业智慧,进而借助数字家庭医生辅助基层医生,增加基层医疗资源供给。首先,在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等体系中,鼓励实力雄厚的顶尖医院和医生参与数字家庭医生的研发和改进,用他们的知识和经验训练人工智能等各项技术,使数字家庭医生的质量在开发环节即能得到优质保障。第二,将基于顶尖医院医生的知识和经验开发的数字家庭医生的各种技术手段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配备给基层家庭医生,并通过继续教育、现场教学等方式鼓励、引导家庭医生使用,以提高基层家庭医生的诊疗能力和效率,帮助他们在应用中学习和提升,增加基层医疗资源供给,改进基层医疗服务质量。

三是鼓励企业参与,促进行业发展。企业是技术研发和更新的主体和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建议通过典型应用推广、将符合条件的成熟预防筛查类服务纳入医保支付等方式为技术发展创造条件,通过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吸引更多行业参与者。

相关阅读:
瓜子二手车收购PP租车 是笔好买卖吗? 王小川两会提案:运用财税手段优化科技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