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圈 > 正文

权健事件背后保健品市场喜忧参半 投资者有意离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来源:界面

记者 | 梁昌均

编辑 | 王子辰

近日权健集团因丁香医生发布的文章而陷入舆论风波当中。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市卫健委和武清区等相关部门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并进驻权健集团展开核查。

权健集团是一家涉足保健品、房地产、体育、电子商务、金融产业等多领域的集团型企业,成立于2004年,最初是以保健品发家,产品包括鞋垫、卫生巾、化妆品、火疗、以及权健牌权杨胶囊、权健牌权恒颗粒等多种不同类型的保健品。

这家被丁香医生称为百亿保健“帝国”的企业引发巨大争议的背后是近些年来国内保健品市场规模迎来迅速增长,并吸引新的外来者不断涌入,伴随而生的还有屡见不鲜的行业乱象,而趋于激烈的竞争和愈发严格的监管有望推动行业优胜劣汰。但近期来看,这加剧了市场的某些担忧。

行业规模已超2300亿

中国保健品行业在上世纪80年代兴起发展,期间历经兴衰,自2006年至今先后进入复苏发展和并购整合阶段,总体来看增长速度较快。据咨询公司Euromonitor统计,2002年中国保健品销售规模为442亿元,2017年已达到2376亿元,年均复合增速接近12%,并预计2020年有望达到3500亿元,有更加乐观的数据称将超过4000亿元。

该机构还称,按照销售规模计算,2017年中国保健品市场占据全球保健品市场16%的份额,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保健品消费市场。但我国保健品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多个细分领域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市场容量的快速扩增,较好的市场前景,以及监管不严、进入门槛低等原因也催生了诸多保健品企业。根据国家药监局统计年报,截至2017年底我国约有2317家保健品生产企业,其中约有98%的厂商为品牌力薄弱的中小型企业,而前20名企业销售收入占据了38.6%的市场份额。

同时,部分企业也凭借着自身强大的销售能力和业务扩张成为市场规模靠前的知名保健品企业。据Euromonitor数据,2017年保健品行业前五名企业市场份额约为19.8%,其中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旗下的港资企业无限极以6.3%的市占率领先,安利集团旗下的纽崔莱、完美(中国)有限公司、东阿阿胶(000423.SZ)和汤臣倍健(300146.SZ)紧跟其后,行业集中度仍较低。

但是在数千亿元的保健品市场中,A股和港股上市的专营保健品的本土公司可谓屈指可数,除了前述的东阿阿胶、汤臣倍健,仅有金达威(002626.SZ)、交大昂立(600530.SH)以及中生联合(03332.HK)、碧生源(00926.HK)、瑞年国际(02010.HK)等合计不到10家企业。

从这些专营保健品的上市公司规模来看(以去年为例),收入最多的是东阿阿胶,达到73.72亿元,净利润约为20.44亿元;汤臣倍健以31.11亿元的收入、7.66亿元的净利润次之,交大昂立以2.82亿元的收入规模排名最后,瑞年国际则以亏损0.87亿元在盈利方面垫底。

值得一提的是,保健品行业还拥有相对突出的盈利能力,这也是国内保健品市场迅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前述报告显示,国内保健品制造企业平均毛利率可达40%以上,净利率在15%-20%左右。但部分企业远超行业均值,如东阿阿胶去年毛利率高达65%,净利率则接近28%,汤臣倍健的这两个指标也分别达到67%、25%。

多家药企跨界加剧竞争

由于企业数量众多,保健品行业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这也迫使诸多企业不断扩张,甚至走出国门进军国际市场。如汤臣倍健在今年8月以35.14亿元通过持股53.33%的子公司汤臣佰盛完成收购澳大利亚益生菌和保健品企业LSG 100%股权,最近又计划以14亿元完成收购汤臣佰盛剩余46.67%的股份,意图实现对LSG的全资控股,这将进一步提高公司在保健品领域中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

除此之外,良好的行业前景和相对突出的盈利能力也吸引了诸多外来者,尤其是药企跨界进入保健品行业。若是加上这些兼营保健品的上市公司,那么A股和港股上市的有关保健品企业数量将显著增加,未来有可能继续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同仁堂(600085.SH)、哈药股份(600664.SH)、海王生物(00078.SZ)、康美药业(600518.SH)、江中药业(600750.SH)、健康元(600380.SH)、寿仙谷(603896.SH)、华润医药(03320.HK)等数十家药企均兼营保健品业务。公开数据显示,同仁堂、哈药股份、海王生物拥有的蓝帽子(保健食品标志)数量在医药行业中居于前列,分别为131个、106个、93个。

同时,部分企业还在选择进入或加强布局,如去年9月,华润三九(000999.SZ)以3.8亿元收购山东圣海保健品有限公司65%股权,切入保健品市场,并推出红糖姜茶、薄荷糖等差异化产品;今年2月,哈药股份豪掷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健康营养产品零售商GNC最大单一股东,并获得GNC业务在国内的独家经营权,意图成为中国膳食补充剂及保健品行业领军企业。

此外,还有市场观点认为,在带量采购等政策和医药行业增速可能放缓的压力下,保健品是医药企业一个不错的发展领域。但从目前来看,已经跨界进入保健品的药企总体而言表现还并不特别突出,保健品业务大多尚无法挑起药企业绩大梁。同时,药企在跨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药品生产线或无法用来生产保健品,还有就是销售渠道的问题,药品和保健品的营销方式也存在差异。

不过,对保健品行业来说,规模较大的药企跨界进入有望进一步规范市场。同时,在行业监管逐渐趋紧的背景下,国内保健品行业的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药企跨界进入,行业竞争无疑将会加剧。

投资者有意离场

伴随着保健品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的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此次权健集团的争议之处就包括产品疗效、虚假宣传、涉嫌传销等方面,这也正是保健品行业难以消除的痼疾。该公司的问题此前已被多次曝光,如今再次引发争议,说明保健品市场规范和监管等方面仍有待加强。

在权健集团事件爆发后的12月26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发布了有关公告,明确提出以电话形式进行保健食品营销和宣传时,不得作虚假或者误导性宣传,不得明示或暗示保健食品具有疾病预防或治疗功能。

对此有投资者表示,近些年保健品行业负面事件频发,且屡禁不止,此次权健集团事件引发巨大关注,行业恐怕将会面临越来越严格的监管,短期内可能会对保健品企业造成一定影响。

12月27日,随着权健集团事件不断发酵,主要保健品企业的市场表现或反映出了投资者的担忧情绪。该日保健品龙头企业汤臣倍健开盘后一度下跌超过5%,截至收盘跌幅仍达2.54%;首家保健品上市企业交大昂立在午后加剧下跌,截至收盘跌幅超过4%;港股中生联合和碧生源更是分别大幅下跌达16.30%、10%。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保健品企业还受到医保政策趋严影响。国家医疗保障局、财政部办公厅在12月中旬联合印发了《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意在加大对骗取医保基金行为的打击力度。受该消息影响,拥有药店销售渠道之一的汤臣倍健在12月17日跌停。

业内人士指出,药店是骗保行为高发的重灾区,刷医保卡购买保健品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被禁止以后,作为药店重要品种之一的保健品将会受到冲击,并将传导至上游的保健品供应商。这对严重依赖药店渠道的汤臣倍健自然影响不小。

据Euromonitor数据,去年保健品药店销售额占比约为23%,而汤臣倍健为保健品药店渠道第一龙头,市场份额约为31%。今年前三季度汤臣倍健实现收入34.21亿元,其中药店渠道收入占比达74%,可见药店对公司业绩的重要性。

12月27日晚,汤臣倍健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公司今年将实现盈利9.20亿至10.73亿元,同比增长20%至40%,相较去年43%的增速将有所放缓,对合资公司健之宝启动清算程序对业绩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公司表示,业务整合和结构性调整在去年底已基本完成,今年进一步夯实大单品、电商品牌化2.0战略等,将开启新一轮增长周期。

随着汤臣倍健业绩从2016年的低谷中逐渐转好,公司股价今年总体保持上涨,累计涨幅接近15%,上市7年股价上涨3倍多。但保健品市场内部分化也很明显,如交大昂立今年股价则累计下跌接近38%,市值已不足36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净利双降,业绩增长面临较大阻力。

有投资者表示,保健品市场存在很多的“恶”,但也有很多独特的投资机会,是一个让人纠结的市场。而此次权健集团事件能否推动乱象丛生、屡禁不止的保健品行业进一步规范还需看后续进展。

但可以肯定的是,行业监管恐将会越来越严格,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这有望推动行业优胜劣汰,优质企业将会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而不良的企业势必会被市场淘汰。

相关阅读:
红黄蓝回应一审判决:暂停幼儿园品牌加盟业务 除了安防、手机、AI,华为芯片布局还有这些你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