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原标题:华人运通造车谜团:把车卖给政府?算盘拨得响,那订单会来自哪?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刘晓林“造车对我来说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10月22日,在华人运通的第一次发布会上,丁磊云淡风轻的一句话,就把媒体想问的那些针对新造车公司的“公式化”问题顶了回去。10月22日晚,在上海张江高科园区内,成立一年的华人运通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人运通”)正式面向公众,公布了“三智”企业战略——智能汽车、智捷交通、智慧城市。
作为中国传统汽车业举足轻重的上一代领军者和政商两度转型的代表,拥有23年汽车业生涯的丁磊,很清楚外界对于他重归汽车业、辗转乐视直至一手创立华人运通后的所有疑问,尤其这是一家科技公司而非纯汽车公司,且丁磊在发布会上也并没有给出任何时间表,包括新车量产、业务布局以及融资推进等,任何可与其他汽车业新创公司相比较的时间节点。
“华人运通是一家专注于未来智能交通产业的创新型出行科技公司,以智能汽车、智捷交通、智慧城市‘三智’为战略布局”。整场发布会上,丁磊和他的团队都在全力解释这个不同于任何一家新造车公司的定位——造车只是华人运通业务的“三驾马车”之一,华人运通要扮演未来“智慧城市架构师”的角色。
“我们与大众集团不同”,对于华人运通的设想和大众、通用等跨国车企巨头的未来规划相似的看法,丁磊表示,“大众有它的‘惯性’,它是一家造车公司,一切都围绕着汽车展开。我们不一样,我们起步就是三条线同时布局。”
事实上,与造车相比,丁磊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华人运通对未来中国智慧城市交通体系建设的影响上。公开的企业注册信息显示,10月22日发布会当天,华人运通控股有限公司在上海新增注册了两家全资子公司,分别是华人运通(上海)自动驾驶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华人运通(上海)智慧城市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是刚加盟华人运通10天的副总裁朱攀,作为前张江高科副总经理和董事长秘书,朱攀曾是丁磊的助手。加盟华人运通后,他主要负责华人运通在智慧园区及城市领域的业务规划与拓展。
“智捷交通方面,我们有项目马上就要落地;关于智慧城市,我们也已受邀参与一些示范区域的规划”。丁磊称。“从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华人运通的路径是以第三方中立的科技公司的身份,和政府、地方机构合作,更以技术服务商的身份参与到城市交通规划的顶层设计中”。参加发布会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人士表示,拥有上汽通用六年总经理、五年上海张江集团总经理以及浦东新区副区长履历的丁磊,正在将其拥有的政界、商界高层资源化为华人运通的独有优势,意欲将华人运通打造成对中国未来城市智能交通的顶层设计产生影响力的新出行科技企业。
三条腿走路
“在没有解决市政配套之前,新能源车的使用将始终存在很大问题”。在丁磊看来,同样,在智慧交通的配套环境还不具备的情况下,就急匆匆的造所谓的智能汽车,也相当于“皮尚未存,毛将焉附”的行为。因此,在华人运通的业务布局中,智能汽车只是与智捷交通和智慧城市相匹配的载体。华人运通的设想围绕“三智”展开,即从新能源智能汽车的开发和产业化出发,布局智捷交通,并以此为入口参与构建智慧城市,三条腿同时走路。
智慧城市的概念并非华人运通首创,通用早在2010年前就提出了打造未来智慧城市的构想,而大众、丰田等跨国车企也在几年前纷纷宣布向未来移动出行解决方案的提供者转型。在德国,作为智慧城市项目样本的汉堡市早在2015年就建成了欧洲第一条投入使用的智能大道,汉堡也是大众汽车智慧城市项目的实验城市。在中国,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在一年前就表示将与中国东部一些城市进行合作,试点智能移动出行解决方案,帮助改善城市规划,优化公共通勤服务。
但想到和做到是两回事。“很多比较大的主机厂,在五、六年前都有提出过类似的概念。我们认为关键是实施理念和实施路径。”丁磊称,“华人运通的实施路径非常确定:通过HOA(超体智能架构 Human Oriented Architecture),将旗下三个平台——开放的车载电子平台、道路监测平台、城市管理平台打通”。HOA架构号称是全球首个打破“车、路、城”三大体系界限的智能架构,能使智能汽车的开放式信息电子架构,与道路和城市的信息数据服务互相对接和支持。
“打通(三大平台)的这个架构不是孤立的,这些架构我们会和政府分享,会和地区分享,使得在这些地区街道上的所有车辆,都能够进入到这个系统里。”丁磊强调。对此,参与发布会的上述行业人士表示,“这才是成败的关键,构想大家都有,但重要的是谁能把它落地,让政府买单。”
在华人运通创始合伙人、智能驾驶及电子电气VP李谦看来,在说服地方政府接纳这个系统方面,技术方案的先进性是华人运通的最大底气。“过去汽车企业和互联网领域都提到过车、路、城协作,但对传统车厂而言,它要面临一个技术成熟度的问题,车辆的电子架构能否支持这样大规模的数据传输?如果做不到,就只能是一个想法而已。”在李谦看来,华人运通作为一家能造车的科技公司,显然比单纯的传统车厂更具优势。
另一个问题是V2X(车联网)技术的成熟度问题。“今天工信部已经正式公布了国家V2X的频率范围是590.5—592.5,那就意味着整个行业包括整个交通行业,一定会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实现数据的传输。这样,我们不仅是要把这个接口准备好,我们还要把一个开放的电子架构搭建好,这就是华人运通独特的优势。”他表示,此前的车车通讯、车路通讯很多都停留在理论阶段,随着5G技术可能在2020年左右投放市场,以及V2X的标准建立,真正的大交通互联时代将到来。
而这也暴露了华人运通的野心,准备好的接口、开放的电子架构平台——意味着华人运通希望将HOA超体架构做成与苹果的Apple Store、百度阿波罗一样的共享平台。“这是我们的愿景。我们希望我们的架构是开放式的。”丁磊坦言,“我们现在的超体架构是能够把不同终端的异构数据放在一起来整合的,形成一个和谐管理整个智捷交通、智慧城市的入口”。
丁磊强调,华人运通在智捷交通和智慧城市方面,已成立了独立的业务板块,以公司进行运营,而不是部门型的组织。这两个运营主体也就是当天注册成立的两家子公司。其中,华人运通(上海)自动驾驶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华人运通(上海)智慧城市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这些业务都是相对独立的,包括资金来源等。目前,华人运通并没有面临什么问题。”丁磊平静地说。
关于智能汽车的量产问题,丁磊并不着急。他在会后的采访中表示,按照正常的三年开发周期,第一款量产车会在2020年到2021年之间投放市场。发布会上,华人运通展示了两款概念车以及首个基于量产导向开发的四轮转向轮毂电机工程车RE05。同时宣布,华人运通已经自主研发出基于车路协同的L4量产智能自动驾驶系统,并已在封闭道路已经完成超过10万公里的测试。
谁会第一个买单?
事实上,看懂智慧城市和智能车辆“鸡生蛋”关系的人,比比皆是。汽车企业尝试介入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华人运通也并非首例。但整座城市交通的智能信息建设,绝非任何一家汽车企业所能够涉身推动、并将其与自身业务实现互动的。
“我们不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那是开发商的事,”丁磊表示,华人运通的目标角色是做政府在智能交通建设上指定的技术服务商。“智慧城市架构师的角色由谁来承担,互联网企业还是通信运营商?我们认为,需要的是有中立身份的第三方,来推动跨界合作、资源整合、处理数据和反哺,而华人运通愿意成为这一参与者。”丁磊说。
显然,华人运通的构想要实现,就必须具有对中国城市的智能交通顶层设计产生影响的能力。而在这一点上,丁磊在政界的资源和影响力显然是不可或缺的背景。据悉,10月22日的发布会上,出现了很多地方高层官员前来观摩,“不是我邀请的,是他们希望了解,并探讨是否有合作可能性的。”丁磊对此解释称。
目前,华人运通已经在智捷交通和智慧城市上开始和一些政府和地方合作。丁磊透露,今年11月中旬,就会宣布一个具体的项目落地。“他们非常希望并愿意让我们去帮助他们规划。要强调一点,不是我们去投资建设智慧城市,而是我们更多地参与到智慧城市相关的技术规划、技术服务,包括开发相关的交通技术”。丁磊透露,华人运通现在已经开始和很多地方政府合作。
“根据我们的接触,实际上很多地方政府有这样的需求,也是愿意来投入的,大家不用太担心投资的规模,包括一些法规开放等问题”。丁磊表示,已经和一些地区的区域管理者交流了华人运通的技术架构,“这个架构现在看来没有什么法规障碍。即便有一些过去制定的法规,不适合当今的发展,也会通过我们的努力来改进,通过政府的调整来制定新的法规。”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华人运通基于HOA架构的各项研究与现实应用已经展开。全球首个传感融合计算开放道路试验项目——江苏盐城“智路”项目启动;全国首个“车-路-城”异构数据AI重构智能园区示范项目——上海临港智慧未来园区已开始规划实施,智捷交通、智慧城市业务正加速落地。
盐城无疑是华人运通智慧城市第一个最可能的实验样本。华人运通的盐城资本背景人尽皆知,由华人运通控股(持股80%)的华人运通技术有限公司,其余两大股东皆是盐城国企——盐城市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江苏悦达集团有限公司,各掌握10%的股权。盐城的目标也是在智能化产业以及城市智能交通上打造成江苏的样板城市。盐城地方媒体报道称,今年3月,丁磊曾到访过盐城经济开发区,并与区管委会领导就进一步深化合作,对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等事宜进行了会谈,但对于整车工厂是否会落户盐城,丁磊在发布会当日表示,目前还不方便透露。而在一个月前的 “2018盐城绿色智慧能源大会”上,丁磊也再一次将华人运通“三智”构想进行了推广。
今年1月,作为江苏省政协委员的丁磊提交了《关于推进江苏省新能源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的提案。今年 8月20日,华人运通与临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国家和上海市对科创领域的重大部署,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及大数据应用、动力总成等领域开展合作。业界分析认为,华人运通的第一批项目有望集中在江苏省落地,而无论是盐城,还是临港,第一个样板示范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
“华人运通的愿景,就是先从车开始做,然后和一些地方政府合作示范区,然后再推向社会,改造一些更大的区域。具体的阶段,要看有多少和我们有共识的不同行业的人、地区政府的人,能够率先做一些示范,来推进这些项目。”丁磊称,“当然不仅限于江苏、上海,我们希望华人运通的技术和业务运营模式能够推广到更多需要的地方”。
当然,与消费类的智能技术应用不同,智能交通技术从试验到应用的每一步,都需要漫长的等待。“要看到我们面临的挑战,挑战来自市场成熟度、技术成熟度、政策的成熟度,以及市政生态的成熟度。”丁磊表示。华人运通联合创始人、CTO马克·斯坦顿(Mark Stanton)也表示,“我们设立的这些目标,并不都会马上实现,实际上很多技术的成熟发展,包括V2X这些技术,还需要假以时日日益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