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圈 > 正文

牛电科技在美上市:缺席的李一男是否无憾?

牛电科技创始人李一男。来源:被访者供图

牛电科技创始人李一男。来源:被访者供图

在主导者和创始人李一男突然缺位的时间里,一家明星创业公司如何走出深渊、实现IPO,向死而生?作为昔日的传奇人物,李一男又将何去何从?

原标题:李一男无憾乎?

文 | 《中国企业家》实习记者 郭佳莹

编辑 | 马吉英

李一男创办的公司上市了,但他不是主角,也没有出现在敲钟现场。

美国当地时间10月19日9点30分,牛电科技在纳斯达克上市,当天开盘价为9美元,收盘价为8.5美元,市值约6.5亿美元。作为创始人,李一男并没有站在舞台中央,只是在小牛团队合影中出现。这位拥有牛电科技43.8%股份的最大股东在招股书中承诺,将不作为牛电科技董事会或管理团队的成员,或以任何方式参与公司业务。

替代李一男以主角身份出现在现场的,是牛电科技CEO李彦。在演讲时提起小牛一路走来的历程,他几次哽咽说不出话。

作为牛电科技的创始人,曾经的明星人物李一男在三年多以前为公司赋予光环后却突然离开,李彦临危受命成为CEO,带领团队继续努力。

坎坷的成长史不仅让团队动容,也改变了投资人对这个团队的感知。“作为投资人,我在中国见了很多不一样的创业团队,在小牛这个案子里看到一个真正有哥儿们情怀的公司。”GGV管理合伙人李宏玮说。GGV是牛电科技A轮领投方,也是牛电科技第一大机构股东。

明势资本是牛电科技天使轮领投方,在之后的每一轮都追加投资,是公司第二大机构股东。“这个公司经历了很多打击,最后是靠着团队力量把这个事情做起来的,跟平常听到的那些天才领袖高歌猛进做成一家公司的故事不一样。”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说。在牛电科技IPO的前几天,有人给黄明明发短信说:“小牛这个团队太牛了。历史上没有哪家公司的老大出事了,公司把自己干上市了。”10月19日小牛IPO当天,黄明明发布了一封公开信,名为《永远不要低估一支团队的力量》。

在主导者和创始人李一男突然缺位的时间里,一家明星创业公司如何走出深渊实现IPO?作为昔日的传奇人物,李一男又将何去何从?

小牛团队合影,李一男居中。来源:被访者供图

小牛团队合影,李一男居中。来源:被访者供图

突然缺席的创始人

2015年6月1日,北京798艺术区D-Park,牛电科技举办了一场“力由心生”的发布会,正式发布小牛智能两轮电动车N1新品。为了那次发布会,李一男排练了很久,他在发布会上说,“这是最后一次创业,希望与年轻人一起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那场发布会,李一男觉得效果并不完美,但台下的投资人却兴奋不已。黄明明回忆说,当天就有好几家投资机构找到他,有的甚至愿意以下轮10亿美金的估值追投牛电科技1亿美金。

甫一出声的牛电科技凭借“李一男最后一次创业”的光环,成为当天微博和网络的热词,百度指数高达8449,气势力压雅迪、爱玛等传统电动车品牌。

48小时后,情势陡转。6月3日,就在45岁生日的前一天,刚下飞机的李一男,在深圳宝安机场停机坪出口走廊里被警方带走。

黄明明是第一个知道李一男出事的投资人,他第一时间联系到李一男的家人了解情况。彼时的牛电科技已经备受瞩目,完成众筹,很多用户也交了定金等待产品发货。事发后,如何向公众交代?能否准时向用户交货?

牛电科技是黄明明一手攒的项目,是他介绍李一男给创始人胡依林,成立了牛电科技。真格基金徐小平、创新工场李开复、GGV李宏玮等投资人也是他引荐的,外围投资者还有红杉、IDG。又该怎么对其他投资人和股东交代?

当天,黄明明召集了一个紧急会议,组建了“小牛电动工作小组”,共同商讨对策,这个小组几乎每天都要开一次1~2小时的电话会议。以至于有朋友问黄明明,“听说你跳槽到小牛当董事长了?”

但有些情节,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2015年7月,李一男被正式批捕,罪名是涉嫌股票内幕交易。失去李一男的牛电科技如同失去一块金字招牌。一些小股东开始动摇,此前信誓旦旦要出资的投资人也不再出面,已经确定的投资款也有些许没有打进来。

“我们完全可以quit(退出),然后把钱回流给投资人,事实上也有机构是这么做的。”李宏玮说,当时产品还没开始生产,钱还在账上。但GGV没有这么做。在她看来,“虽然有一位合伙人不在,但团队还是可以往前走的。”

GGV管理合伙人李宏玮。摄影:王攀

GGV管理合伙人李宏玮。摄影:王攀

GGV的信心来源于他们的市场调研。

2014年底,李宏玮在黄明明的引荐下认识了李一男以及小牛团队。对于李宏玮以及大部分国内投资人来说,他们平时出行以私家车为主,对两轮电动车市场并不熟悉。GGV用三四个月的时间,做了投资历史上尽调问卷最多的一次调研,覆盖面“大概得有4000~5000位用户”。

这次调研不仅局限于线上互联网人群,李宏玮和团队跑到三、四线城市去了解当地居民的需求和痛点,也试图了解有多少消费者愿意为小牛偏高的价位买单。

调研发现,两轮车在中国是一个高度分散的市场,龙头企业仅有2%~3%的市场占有率,最多不到5%。但两轮电动车在二三四线城市却是非常主要的交通工具。在李宏玮看来,年轻用户并非价格敏感型人群,是小牛的核心潜在用户群。

主要投资人的力挺让小牛在股东层面稳住局面,但产品交付环节的关还是得公司自己闯。N1上线京东众筹后,很快就破了国内产品类众筹纪录,“这种大型的交通工具,用户连看都没看到就把钱打进来,怎么把这个车很好地交付给用户,这个实际上是最大的一个压力。”黄明明说。

由于小牛电动车既有中控电子系统,又带有GPS导航芯片,后者有5%的可能会和中控芯片相互干扰,导致中控失灵,非常危险。

最终小牛的第一批产品交付延期了两次,第一次延期时因为很多用户都是粉丝,对创新的宽容度比较高。当第二次延期发生时,各种压力就开始来了。

“当第一辆发货的车运了几十台小牛从常州工厂出厂的时候,供应链副总裁何卫华立马从常州发来照片,所有人热泪盈眶。”黄明明说。

接棒者

2015年小牛的某次董事会上,大家说公司亟需招一个COO,把大数据和前后端串起来。在黄明明和IDG资本合伙人李骁军的介绍下,李宏玮和李彦约在上海南京路的星巴克见了一面,聊了2个多小时。李宏玮提起李彦最多的评价就是,他很酷。“其实一男出事之后他可以不来的,但他说‘既然同意了,我就来’。”

李彦告诉记者,除了与黄明明、李骁军的人情因素在,小牛所做的事情确实是吸引他的。

两轮电动车领域发展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历史,但整个行业多年来变化并不大,甚至是停滞不前。

在李彦看来,当技术革命开始解决用户痛点时,行业一定会出现洗牌。他拿手机行业作了类比,2007年iPhone诞生,手机也开始从功能机迈向智能机时代,“Apple正好是抓住了这个节点杀进来,才改变了整个行业”。

李彦认为,一个改变和颠覆两轮出行的机会来了,这个吸引力对他来说是巨大的。“我觉得小牛能够成为洗牌后的行业领导者,至少是有机会。”李彦说。

2015年底,黄明明、李骁军在与李宏玮等投资人讨论后,对李彦全权负责小牛运营一事一致认可。他们通过律师给狱中的李一男写了信,跟他沟通这件事。这封信不光是投资人的意见,也综合了工作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大家一起签名。

据黄明明透露,李一男非常爽快地同意了。“男哥智商高,很多事只要说一两句,他马上就能明白了。”

2016年1月,李彦加入牛电科技,正式任首席运营官。李彦的管理才能与创始人胡依林的设计天赋相结合,这被黄明明视为公司走出至暗时刻的第一步。

新的调整也同时展开。

牛电科技最初想学习小米模式,主要依靠线上渠道卖电动车,但这个模式所带来的诸多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2015年底开始,小牛团队发现线上产品销量开始逐渐走向瓶颈。黄明明与小牛团队为此做了很多研究,在和小米、华为的人聊过之后,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线上销售最多只能占到总销售量的20%。小牛团队开始反思,小牛是交通工具,如果纯粹通过线上销售,用户无法看到、摸到甚至试骑,那就只有前期那批科技粉丝、产品忠粉才会买,无法扩展到真正广袤的二三四线城市的更多用户。

另一方面,小牛N1发货后,因为各种质量、售后不完善等问题招致买家吐槽和不满。一位小牛用户告诉《中国企业家》,“当时买了三四辆小牛,都是骑一阵子就抛锚或者电池坏了,售后点也特别不完善。”

李彦坦陈,小牛起初的线下服务是交由签约的第三方合作伙伴完成,“用户其实很不爽,而且第三方店面的服务质量是不可控的”。在满分5分的服务评分里,小牛只获得了3.8分。

为找到适合小牛的线下打法,李彦找到OPPO、小米、海尔、美的、苹果的零售部门负责人,逐一拜访请教,比如小米之家为什么一开始只做直营后来也做加盟店?为什么OPPO集中于省经销商管理,并给他们的权力特别大?李彦说,“跟他们聊完之后,我才形成了自己的思路,参考对方再反思自己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在李彦看来,手机行业有品牌,而小牛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两轮电动车门店都是低端,且没有零售管理的先例情况下,打造出一个类似苹果的品牌和零售体系”。这是他的终极目标。

2016年6月,牛电科技正式成立线下渠道部,当年年底开设了20家授权体验店,分布在万达、银泰、大悦城等各大商圈附近。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小牛的国内销量开始攀升,这让团队觉得“心里比较定了”。

截至2018年6月30日,小牛在全国共有205个城市合伙人,571家专营店,服务评分接近4.8分,较以往有明显提升。

与国内销量增长伴生的另一个选择是,要不要进入海外市场。当时团队内部对此有不同意见,担心资源分散。而且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欧洲市场往往有更高的门槛和风险。黄明明记得华为的高管跟他分享过,华为国际化能成功的最核心原因,是大多数中国公司出海是试一试,可能派出去的是二三线的人员,受挫后得出来一个结论,海外市场不可为。而华为厉害之处在于,一定要攻下海外市场,从各大区抽调最精锐的大区主管,而且下了军令状,打不下来那块市场你就别回来,就被废掉。

于是,2016年初开始,李彦和创始人胡依林开始搭海外团队,从最开始3个人到现在20多个人,其中一半是外国人。两人曾经在两个月里跑了十几个欧洲国家,去跟每个国家的代理商谈。

牛电科技在欧洲市场的布局复制了国内的打法,只不过从“城市合伙人”升级为“国家合伙人”。每个国家只授权一个经销商,当地国家的品牌宣传以及售后也都由经销商完成。

等到2017年上半年,欧洲市场的销量逐渐爬升,牛电科技的至暗时刻才被视为告一段落。

江湖远与近

2017年12月2日,李一男出狱,黄明明第一时间飞去深圳看了他。

黄明明此前在脑海中想了无数种和李一男重逢的场景,但真见了面,两人只是象征性地抱了抱。很快,李一男就像从前一样,开始和黄明明讨论起近两年市场上出现的新产品和新模式。在离开小牛的两年半里,李一男依然通过上网来了解市场消息,对小牛的改变也十分了解。

看到他滔滔不绝的模样,黄明明很快放心了,“我一直担心他会受到打击或者心态有变化,但他还是以前的一男,心气还在,将来做投资或者再次创业都没问题。”

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摄影:史小兵

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摄影:史小兵

那次见面之后,黄明明也预感到,李一男不会再回到自己一手创立的公司了。之后在牛电科技的一次董事会上,李一男明确提出需要休息一段时间。“其实一男心里明白,这两年半他都不在公司,同时他也愿意放弃投票权。”李宏玮说。

同月,李彦正式出任牛电科技首席执行官。在黄明明看来,李一男是“天才型的选手,他能快速地一眼看到事情的本质甚至是未来几年的发展,同时他是一个比较粗线条的人,一个大男孩”。但光靠天才型选手没法做成一个公司,一个公司还需要有组织地像军队一样往前去执行。而李彦在很多时候扮演了这样的角色,“他不光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管理者、镇静剂,他能够把大家聚合在一起往前推进,把这个事情真的执行出来”。

李一男离开牛电科技的消息再次传开。这时,众多投资人却对李一男一一伸出了橄榄枝,希望他加入自己的团队。牛电科技的投资方梅花创投也是其中之一,吴世春表示,起初是他邀请李一男来的,因为李一男的阅历以及对市场的判断能力,都是梅花创投现阶段所需要的。

2018年3月,媒体传出李一男加盟梅花创投并担任合伙人职务的消息,负责旗下成长基金投资业务,此后投资了好车无忧、优点科技等项目。

李一男虽然离开,但牛电科技招股书显示,归属李一男的Glory Achievement Fund Limited持有牛电科技43.8%的股份,为公司最大股东。李宏玮解释,“小牛的融资历史只到了B轮,这也意味着股东们都没被稀释。小牛成立的时候,期权就已经列出来给团队了,一男的股份从第一天就是这样,我们的投资额度到今天也几乎都一样。”

错过牛电科技两年半的关键发展期,李一男今年已经48岁。前半生是“天才少年”,但他给自己定义的“最后一次创业”却呈现了一种非典型的结果。未来,李一男又将何去何从?

吴世春告诉《中国企业家》,“男哥(李一男)对小牛现在的发展非常满意。对于离开这件事,他没有遗憾。”

吴世春对《中国企业家》表示,李一男不太会进公司,去了就是做职业经理人,“对男哥来说已经没什么意义了”。李一男未来的定位是做投资人,他近几年虽然没有单独成立基金的想法,但未来还是有可能的。

从财务收益来看,牛电科技并不是李一男收获最大的项目,但他搭建的团队却经受住了考验,实现了自己离开前规划的商业蓝图。或许对李一男来说,这是他更大的收获。黄明明说,“一男非常感谢这个团队,他一直这么讲。”

相关阅读:
收购Linux开源软件公司红帽 IBM完成史上最贵交易 全面屏、Type-C、更强生产力:iPad将迎来最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