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圈 > 正文

环球时报:市场巨变 传统车企“忍痛转型”

原标题:市场巨变,传统车企“忍痛转型”

本报记者 范凌志 本报特约记者 卢 戈

彭博社9日报道称,德国汽车巨头戴姆勒将与中国吉利集团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经营网约车等业务。由于新技术、共享经济得到推广和消费者习惯变化,全球汽车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基于互联网和智能化的技术重建,以及向广义服务领域的业务拓展成为主要出路。《日本经济新闻》称,为了转型,传统车企正承受“不可避免之痛”,今后5至10年将成为汽车业界格局大幅变动、企业优胜劣汰的关键时期。

面临“末日威胁”

据彭博社报道,戴姆勒和吉利合资成立公司,双方各持有50%股权,这是今年2月后者入股前者以来两家首次开展具体业务合作。这一消息的传出正值近一段时间以来,汽车市场发展放缓的新闻不断出现之际。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8月国内汽车零售总额同比去年下滑3.2%,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速连续4个月为负。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欧洲的汽车销售同样也在放缓,市场需求已经回到了上一轮衰退前的水平。

《日本经济新闻》称,全球汽车消费增量出现萎缩原因之一是数字化带来的结构性变化。谷歌、苹果和特斯拉正在推进自动驾驶技术,而共享经济则已经开始向汽车领域扩散。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对《环球时报》表示,有一种说法,根据使用频率,1辆共享汽车相当于8辆传统汽车。如果真是如此,那么传统车企的销量可能会缩到原来的八分之一。《华尔街日报》称,中国、印度和欧洲一些国家正全力推广电动汽车,也让燃油类汽车面临“末日威胁”,逼迫车企尽快调整战略。

“与时间赛跑”

在销量和利润压力下,汽车企业纷纷想办法“突围”。贾新光表示,汽车行业转型大的方向有几类:首先是新能源;第二是智能化;第三则是网联化,需要智能交通网的辅助;最后就是共享化。

彭博社称,网约车市场已经成为新的投资热点。戴姆勒和吉利的合作正是基于这一领域的增长潜力。上月底,福特也与众泰汽车在上海签约,成立网约车公司。《日本经济新闻》也称,全球汽车厂商纷纷从零件整车生产转向投资服务领域。

同时,在自动驾驶、智能互联系统和电动车技术方面,传统车企也在迅速抢占前沿阵地。日本新能源综合开发机构已经宣布,将在未来5年研发出下一代电动车锂电池,参与该项目的包括丰田、本田、日产、松下等23家汽车、电池和材料企业。10月初,丰田和软银宣布投资100亿日元,组建新合资公司,该公司将在日本开展共享汽车服务,同时将推进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将其第一时间用于丰田的新概念车上。丰田方面人士称“这是与时间赛跑”。

须承受“转型之痛”

《日本经济新闻》援引汽车业界人士的话称,此次新技术革命给传统汽车业带来的冲击“是此前难以想象和模拟的”,为了争取转型,避免被技术浪潮抛下,传统车企正在危机感冲击下加速行动,为此也将承受“转型之痛”。今年上半年,两大巨头戴姆勒和宝马的税前利润分别同比下跌了21%和4.8%。财报表明,两家公司在固定资产和制造设备上的投入大幅增加。《日本经济新闻》称,由于中小车企难以承受利润下滑和转型投资成本,现行的情况必然导致一轮更大规模的优胜劣汰。

贾新光表示,目前看来,无论哪种转型方式,传统车企跟市场的连接度、相关的配套都还没有跟上来。而共享车企等企业又没有造车的功底,所以这些概念都是看着好像有前景,但最后哪种占主流还不太清晰。传统汽车企业因为担心被市场抛弃,想要提前入场,占据有利地位。但像戴姆勒和吉利的合作,其实还不能完全被称为“转型”,而是一种行业试水。

相关阅读:
华为战略市场总裁徐文伟:目标3年发展百万AI合作伙伴 谷歌丑闻后推出新品 希望在硬件方面后来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