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圈 > 正文

融资遇困被曝欠薪 知豆汽车遇“生死劫”?

作者:陈茂利 石英婧 来源:中国经营网

随着知豆欠债、裁员、部门搬迁等事件的发酵,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知豆”)“资金链紧张”的传闻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近日,以知豆为代表的生产微型电动车为主的车企出现了销量大幅度下滑的情况。

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知豆销量仅有374辆,与去年同期的5018辆相比减少了92.5%;1~8月累计实现销量13497辆,同比大跌51%,出现腰斩。

无独有偶,浙江康迪电动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康迪”)也出现了销量大幅下滑的情况。

对于销量下滑,知豆品牌总监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公司正在进行产品升级,旗下车型续航里程在180km以内的将升级替换成续航里程在255km以上的,“在产品升级阶段,像我们这种产销相当的企业,没有必要像传统汽车一样压库,就暂时性不产不销”。

销量大幅下滑盈利难

去年,知豆取得了年销量4.24万辆的好成绩。彼时,时任知豆汽车总裁的鲍文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企业的盈亏平衡点应该是五六万辆,明年(2018年)肯定会盈利。”

然而2018年知豆并没能延续2017年的好成绩,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 8月,知豆销量仅有374辆,与去年同期的5018辆同比下降了92.5%;1~8月累计实现销量13497辆,同比大跌51%。

其中,被寄予厚望的知豆D3自上市以来销量不断下跌,7月销量甚至只有个位数;8月也仅销售29辆,1~8月累计销售372辆。

从目前销量来看,要实现2018年5万~6万辆的销量,进而实现盈利可谓难度不小。

值得关注的是,出现销量大幅度下滑的企业并非知豆一家。8月,浙江康迪销量为263辆。东风悦达起亚旗下华骐300E5月销量为170辆,6~7月销量分别为1辆、14辆、2辆。

从整个车市来看,自2018年6月12日补贴新政正式实施,国家提高了对新能源汽车“电池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的要求,6月微型电动车销量出现断崖式下跌。

乘联会数据显示,2018年6月微型(AOO级)纯电动乘用车销量为1.67万辆,环比5月的4.5万辆下降幅度高达63%。8月微型电动车销售2.21万辆,环比增长28%,回暖趋势明显。但同比下跌20%,占纯电动汽车市场38%的份额。

事实上,以江淮、北汽新能源等为主的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销量和盈利受到了影响。其中,以去年电动车销量冠军北汽EC系列来说,去年销量高达7.8万辆,今年5月,EC系列也售出1.26万辆,但到了6月,仅售出3辆。

此外,随着补贴门槛的提高,这类企业还面临“成本压力”以及“盈利压力”。

以知豆D2为例,在2017年能获得国家3.6万元的补贴,新政实行后,领取的“国补”仅为1.65万元。

暂时性经营困难?

销量“腰斩”、盈利待考,现阶段知豆正处于多重压力之中。知豆品牌总监告诉记者,公司经营遇到了暂时性经营困难(资金困难)。

而来自市场的压力也传导到公司内部员工身上。8月中旬,知豆智信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知豆智信”)员工反映,自5月起,已经3个月没有收到工资了,和他有类似经历的有80余名员工。在工资还没拿到手的情况下,又收到北京办(知豆北京办事处)要撤离搬往知豆总部宁海的消息。

“要么去总部报道,要么主动离职。”8月2日,知豆智信员工在内部微信群收到了北京办撤离搬迁的消息,“郑重地通知大家,今天上午刚刚接到总部通知,最后还是决定北京办撤销,房租截止到8月底。离职人员办完离职手续后7~10天,前面欠的工资全额发到工资卡上。”

据悉,知豆智信注册于2014年12月,是新能源车企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知豆”)全资子公司,主要负责知豆在车联网等技术领域的研发工作。

8月27日,记者在实地采访中了解到,对于被拖欠工资、“变相”裁员以及研发中心搬迁,员工情绪比较激烈。知豆智信原来有200余名员工,但自从公司开始延迟发放工资以及拖欠工资后,有些员工陆陆续续离职。坚持下来的员工,既没有得到补偿也没有拿到工资。

在9月12日的采访中,知豆品牌总监告诉记者,公司遇到了暂时性经营困难,但现在已经完成工人工资发放。“实际上只拖欠了一个月的工资,是因为国家补贴本来说一个时间点到位,但是后来出现延迟。”

她表示,在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周期变长背景下,车卖的越多,意味着投入越多。“我们其实是相当于提前给消费者垫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

而就研发部门搬迁,上述品牌总监表示,搬回总部也是基于跟吉利有研发方面的合作,在杭州湾那边跟吉利的沟通会更加的便捷,基于这个情况,公司做出业务调整和搬迁。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搬迁与公司目前的资金困难有关。

连续12年亏损

这种“暂时性经营困难”的背后是连续12年来亏损。

记者梳理发现,自2005年进入电动汽车行业,知豆连续12年亏损。12年来,知豆主要靠着母公司新大洋机电集团(以下简称“新大洋”)零部件主业营收来支撑电动汽车研发、生产,用知豆前总裁鲍文光自己的话说,是“小羊养大象”。

回望过去, 鲍文光曾用20个字形容:无知、认识、焦急、出口、回归、黑户、小三、二婚、自主资质。据悉,知豆前身新大洋主要开发汽车、摩托车配件模具、生产电动自行车以及研发无刷电机及控制器。2005年,由于电动汽车科技含量高,是创新型产品,鲍文光带领其团队切入电动汽车行业。用了将近7年多的时间,新车研发成功。

但由于当时国家层面对电动汽车的认知有限,知豆面临无法在国内销售的难题。在已经投入重金以及关乎公司生存的情况下,知豆选择先走出口的道路。2012年,“知豆”电动车通过了欧盟E-MARK等标准认证,首批下线车出口欧洲。

2014年,知豆搭车众泰,借助众泰的生产资质在国内生产和销售电动汽车,切入主攻里程小于100公里的细分市场,当年知豆年销量升至7400辆。但后续合作中,由于双方出现分歧,知豆与众泰“分手”。

2015年,知豆成功牵手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当年1月,吉利、新大洋、金沙江创投基金共同成立了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吉利持股45%成为第一大股东。公司成立之后,知豆迅速推出知豆D1、D2等电动车,合作第一年吉利知豆销量超过3万辆,一跃成为2015年单车销量最高的纯国产电动乘用车。

然而仅“热恋”一年,吉利就决定减持知豆股权。吉利表示,根据国家发改委汽车产业政策要求,已经在册的整车生产企业不能单独申请电动汽车公告。由于公司是在册整车企业,并且是知豆的控股股东,所以知豆的电动车不能单独申请国家公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愿意减持知豆股份。分手差不多一年,2017年10月知豆正式拿到工信部批复的新能源生产资质。

事实上,这并不令人意外,除了国家补贴款延迟发放造成的资金紧张,知豆还面临旗下车型续航里程和电池能量密度升级,智能车载系统、车联网技术研究,欧洲分时租赁业务布局等各项投入。

但现实是持续的亏损以及融资迟迟不到位的困境。记者关注到,知豆B轮计划融资20亿元,但在去年多氟多战略入股后,原计划于2017年底完成的B轮融资就再无消息传出。采访中,上述品牌总监回避了关于B轮融资情况,但坦言以鲍文光为首的创始股东拿原始积累资金维持企业经营确实吃力。鲍文光也曾表示,“一直养了这么多年,很辛苦” 。

值得关注的是,深陷欠债风波中,传出知豆欲再度寻求吉利增资的消息,上述品牌总监告诉记者,目前没有确切增资的消息,可以询问吉利方面。记者向吉利方面求证,其集团公关传播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官方消息为准”。

相关阅读:
AI化公司势不可挡 我国三大产业均实现人工智能落地 AI背后新材料进口依赖仍强 上海制造紧盯卡脖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