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聚合数据2.7万亿估值疑云,左磊的资本新棋局

聚合数据2.7万亿估值疑云,左磊的资本新棋局

作者|王亚静

来源|子弹财经

在冲刺深交所未果之后,聚合数据转而奔向港交所。

8月25日,天聚地合(苏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聚合数据),递表港交所,中信证券为独家保荐人。

聚合数据的前身新科兰德科技成立于2010年2月,由左磊、秦诚、王昊今共同创立,三人为大学校友。此后,秦诚、王昊今相继转让股份退出股东行列。

截至IPO前,左磊、华洹夫妻合共持有公司约53.33%股权,为公司控股股东。自A轮融资就进入聚合数据的京东科技,为第二大股东,持股16.48%。

聚合数据2.7万亿估值疑云,左磊的资本新棋局

图/聚合数据招股书

包括京东科技在内,聚合数据已经引入了4轮融资,并进行了数次股权转让,估值也逐步攀升。但「子弹财经」对比发现,聚合数据在证监会、港交所分别递交的资料出现了“数据打架”的情况。

以京东科技为例,按照证监会披露的资料显示,2014年,京东科技(时称京东金融)向公司注资1950万元。但最新的招股书显示,2014年,京东科技向公司注资金额高达195亿元,两者相差整整1000倍,令人诧异。

这不合理的数据背后,聚合数据到底发展如何?

1

行业第一里的“水分”

近年来,数据服务市场越来越活跃,涌现出了大量数据服务平台,聚合数据就是一家综合性API数据流通服务商。

据了解,这并不是聚合数据第一次冲刺资本市场。2018年底,聚合数据曾在深交所创业板递交招股书。2019年2月,进行一次书面反馈之后再无下文。

时隔5年,聚合数据转头冲向港交所。9月7日,「子弹财经」试图向聚合数据方面询问,为何终止于深交所IPO以及此次选择冲刺港交所的原因,但截至发稿仍未获回复。

那么,此次赴港IPO的聚合数据是否有明显优势?

从市场竞争力来看,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2年收入计,聚合数据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API数据流通服务商,市场份额为6.1%。

但「子弹财经」发现,这不是指企业的整体业务,而是一项分支业务。按照招股书的说法,这项荣获行业第一的业务2022年收入为1.45亿元,这与企业整体的营收并不吻合。

聚合数据2.7万亿估值疑云,左磊的资本新棋局

图/聚合数据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3年3月,聚合数据的收入分别为1.78亿元、2.6亿元、3.29亿元、9561.4万元。其中,2022年API市场的查询服务收入为1.45亿元。

聚合数据2.7万亿估值疑云,左磊的资本新棋局

图/聚合数据招股书

据了解,聚合数据的核心业务是API市场服务和提供数据治理解决方案。其中,API市场服务包括向下游客户提供数据查询、信息验证和充值接口等服务。也就是说,位于行业第一的业务只是API市场服务三大业务之一的查询服务。

即便如此,聚合数据也并没有和后来者拉开太大距离。招股书显示,位列聚合数据之后的公司A市占率为5.3%,与聚合数据的收入相差不到2000万元。

另外,相比于节节攀升的收入,企业的净利润显得有些跟不上节奏,表现起伏不定。报告期内,其净利润约为2722.3万元、4596.6万元、4128.4万元、978.8万元。于2022年时,企业的净利润同比下滑10.2%。

聚合数据2.7万亿估值疑云,左磊的资本新棋局

图/聚合数据招股书

对此,聚合数据解释称,主要是由于毛利率减少及开支增加,尤其是研发成本、行政及其他开支增加。

这一解释能否让资本市场信服犹未可知,但聚合数据还有更重要的问题要解释清楚。

2

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

“剪不断理还乱”

回顾聚合数据过往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企业几乎将前途系在大客户、大供应商身上。

报告期内,聚合数据极度依赖大客户。2020年-2023年3月,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38.7%、41.1%、43.7%及79.2%。

其中,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11.6%、11.7%、12.4%及44.3%。

同期,聚合数据向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分别占总销售成本的68.7%、56.2%、69.9%及89.1%。其中,向最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总销售成本的25.2%、37.4%、37.5%及60.4%。

不仅如此,聚合数据的客户、供应商之间互相交叉。招股书显示,有三位大客户同时位居前五大供应商之列。

「子弹财经」梳理发现,聚合数据的三位客户H、B、K同时是企业的供应商,分别对应供应商A、供应商F、供应商J。

聚合数据2.7万亿估值疑云,左磊的资本新棋局

其中,供应商A于报告期内一直是聚合数据的第一大供应商,供应商F从2021年起成为第二大供应商,供应商J则是在2023年前3月同时进入五大客户和五大供应商的行列。

在递交港交所的招股书中,聚合数据选择将各供应商和客户模糊化处理,并以代号标示,仅声称“概无董事、监事或各自的紧密联系人或拥有本公司已发行股本5%以上权益的股东于五大客户或五大供应商中拥有任何权益。”

但仍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交叉如此紧密,极易滋生利益输送链。

另外,「子弹财经」注意到,聚合数据曾和股东京东以及高管发生过紧密的联系。

在2015年-2018年6月期间,京东集团、森马集团、京东集团供应商慧富通曾出现在五大客户的名单之中。其中,森马集团董事长邱坚强正是聚合数据的非执行董事。

可以说,聚合数据将企业未来发展、现金流几乎都系于大客户的手上。

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3年3月,集团27.8%、15.9%、19.3%、33.7%的贸易应收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71.7%、38.2%、40.5%、64.3%的合约资产分别来自集团最大客户及五大客户。

而这带来的风险正在逐步显现。招股书显示,聚合数据的贸易应收款项(扣除减值亏损拨备)已从2020年底的6310万元增加至2023年3月底的1.53亿元,占同期流动资产的比例也从13.1%增加至34.3%。

与此同时,公司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也从2020年12月底的86天上升至2023年3月底的136天。

3

数据打架,

2.7万亿估值怎么来的?

本次IPO之前,聚合数据曾进行了4轮融资,并进行了多轮股权转让,但企业究竟引入了多少资本,却是一个谜。

以第二大股东京东科技的注资为例,2018年递交证监会的资料显示,京东科技于2014年2月向聚合数据增资1950万元,但在递交港交所的招股书中,这一数据变成195亿元,整整相差1000倍。

聚合数据2.7万亿估值疑云,左磊的资本新棋局

图/聚合数据公告

聚合数据2.7万亿估值疑云,左磊的资本新棋局

图/聚合数据招股书

按照最新版招股书数据显示,2023年7月,中新创投从左磊手中收购0.81%股权,支付代价220亿元,若以此计算,聚合数据的估值已经达到惊人的2.7万亿元。

聚合数据2.7万亿估值疑云,左磊的资本新棋局

图/聚合数据招股书

而招股书上这些投资额相关数据的呈现,究竟是制表有误还是涉嫌造假?这还需要聚合数据进一步解释清楚。

聚合数据官微于2015年宣布获得B轮融资2.18亿元,2017年左磊亲自撰写的文章里提及,2016年底获得3.6亿元C轮融资。无论是否有跟投的情况出现,招股书中所列举的上千亿融资额出现的概率极低。

聚合数据2.7万亿估值疑云,左磊的资本新棋局

聚合数据2.7万亿估值疑云,左磊的资本新棋局

图/聚合数据招股书

9月7日,「子弹财经」试图向聚合数据求证此数据的真实性,但截至发稿,仍未获回复。

从聚合数据的发展历程来看,左磊深谙资本之道。

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1月,聚合数据进行了第三次股权转让。其中,左磊分别以56.88万元、56.88万元、391.82万元收购了王昊今转让的8.13%、秦诚转让的8.13%、苏州原点创投转让的16.66%公司股权,合计耗资505.58万元。

此时,聚合数据的估值仅为2351.83万元。

聚合数据2.7万亿估值疑云,左磊的资本新棋局

图/聚合数据公告

时隔1个月后,聚合数据就引入了京东科技(时称京东金融)增资,注资后公司估值已经达到了9750万元,估值上涨了315%。

在这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左磊就轻松浮盈上千万。

聚合数据2.7万亿估值疑云,左磊的资本新棋局

图/聚合数据公告

另外,2016年3月,左磊向高管马昕、周立国、董铭彦分别转让0.25%、0.20%、0.12%股权,价格为125万元、100万元、60万元。

聚合数据2.7万亿估值疑云,左磊的资本新棋局

图/聚合数据公告

此时,左磊对三位高管的转让单价为16.20元/股,仅为同期外部投资者入股的股份公允价值32.40元/股的一半。按照聚合数据的说法,此举是为稳定公司业务骨干,凝聚重要员工,从而进行了股权激励。

但仅仅时隔7个月后,即2016年10月,马昕、周立国就以原价将自己获得的激励股权全部转回左磊。同期,左磊向东合华明转让1%股权,对应价格高达1000万元,转让单价相差一半。

聚合数据2.7万亿估值疑云,左磊的资本新棋局

图/聚合数据公告

也就是说,兜兜转转之后,两位高管的股权又回到了左磊手中,既实现了股权激励的计划,又没有付出任何代价,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股权激励典范。

事实上,对于上市,左磊早有野心。据聚合数据官微显示,左磊2015年时,就表示公司做好了在国内上市的准备。

然而,8年过去了,聚合数据仍在上市路上徘徊,似乎显露出“要尽快上市”的意味,毕竟公司账面上的钱已经不多了。

招股书显示,于最后实际可行日期,聚合数据投资的所得款项净额已全数用于业务发展及营运。截至2023年6月末,企业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2.04亿元。

聚合数据2.7万亿估值疑云,左磊的资本新棋局

图/聚合数据招股书

如今,投资者或应该更多地关注——声称“做好在国内上市准备”的聚合数据为何在深交所上市折戟?转而选择赴港IPO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这家企业的发展情况里依然有“谜团”。

张勇告退,阿里巴巴“走进新时代” 微软高估了Bing,低估了Open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