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200亿美元“卖身”巨头,Figma不是SaaS的“终极出路”

200亿美元“卖身”巨头,Figma不是SaaS的“终极出路”

屠龙少年未必一定变成恶龙,也可能是恶龙的“新救赎”。

作者|罗宁编辑|靖宇

来源:极客公园

9月 15日,成立十年零一个月的设计平台 Figma,被成立四十年的软件巨头 Adobe收入囊中。

200亿美元的价格,创下了 C端 SaaS领域的估值纪录——仅仅在一年之前,Figma的估值还仅仅是 100亿美元,其年营收刚刚达到 4亿美元,意味其交易价格已经是年度经常性收入(ARR)的 50倍。

有趣的是,除了 Figma的投资人,似乎并没有人看好此次两家公司的“合体”:金融界认为,Adobe为了完成收购可能要举债,以至于 Adobe股价瞬间下跌 17%;Figma的用户则担心,一直“平易近人”的 SaaS订阅,被巨头收购后,会看齐 Adobe,马上挥起屠刀割韭菜。

除了在巨头开出的“无法拒绝的价格”面前,“屠龙少年终于成为恶龙马仔”这样充斥社交媒体的网络梗之外。Adobe对于 Figma的这次收购,对于如日中天的 SaaS赛道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此次收购,会开启一个巨头收购垂直 SaaS公司的浪潮吗?

Figma联合创始人 Dylan Field在收购案后成为硅谷最年轻的亿万富翁|Figma

Figma联合创始人 Dylan Field在收购案后成为硅谷最年轻的亿万富翁|Figma

01

浏览器上长出的“独角兽”

Figma的迅速成长,是一个抓住风口的故事,风口上的关键词有三个:协作、HTLM5和 SaaS。

2012年,两位布朗大学的学生迪伦·菲尔德(Dylan Field)和艾文·华莱士(Evan Wallace)创立 Figma,最初,他们对自己要创造的产品会有什么功能并不明确,但他们看到了时代的潮流:在当时,伴随 2008年 HTML5第一版草案的公布,Chrome和 Firefox等浏览器开始普遍支持 HTML5,“跨平台”的概念开始革新。

基于诸多新特性,HTML5成为一种新的技术趋势,让诸如 Google Wave、Google Docs等一系列基于云端存在的互联网服务可以借助浏览器存在于任何设备上,而在 HTML5出现之前,这件事很难做到。

Dylan Field和 Evan Wallace的想法逐渐浮现,由于 HTML5具备的跨平台优势,他们可以创造一款人人都能使用的设计工具,这是市场所缺失的产品,也是 Figma的产品核心,正如他们对外表示的那样:“Figma应该直接立足于浏览器,它是一个免费、简单且充满创意的工具,要让任何人都可以借此发挥自己的创想。”

但具体到 Figma如何呈现的细节,团队却依然难以确定,因此,刚成立不久的 Figma面临成员不断离职,经营陷入危机的泥沼。

变化的契机出现在 Dylan寻求种子轮投资的时刻,当他找到硅谷著名风投公司 Greylock投资人 John Lilly,希望得到投资时,John发现 Figma的问题在于产品规划方向不够清晰,他建议 Dylan“可以去找 Adobe的 CEO Bruce Chizen请教”,这点醒了 Dylan,他很快照做并得到了启示,没有人会想到,这会成为 Figma颠覆设计领域的开始。

Figma完全基于浏览器,支持跨平台协作|Figma

Figma完全基于浏览器,支持跨平台协作|Figma

Figma团队确定了这款产品需要提供基于浏览器的UI/UX设计协作功能,并且应当包含传统软件的所有设计功能,以便能够在设计师和跨职能非设计团队之间进行多人编辑。通过吸引 1000名早期用户对 Figma进行不断的体验和功能改进之后,这款产品实现了与以往设计软件不同的重要特性:

相较于 Adobe XD,Figma具有更好的团队协作功能,它简化了设计过程并有效地帮助设计师和团队更有效地合作,让团队中的所有成员实时协作,它是免费的,适用于任何平台,协作简单灵活。嵌入式文件提供实时更新,原型设计简单直观,开发人员移交很容易,团队库是设计系统的理想选择,允许任何有权访问的人使用最新版本。最重要的是,通过开放其 API,Figma允许任何人构建插件、模板或工具。

于是,Figma开始起飞,人们发现,相较于竞争对手,无论是 Adobe XD、Sketch还是 InVision,Figma使用起来都更轻松、更方便,并且正如其官网所说,它是基于协作而存在的设计工具,摆脱了本地化和平台的限制,并且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免费的高级服务,这让 Figma有机会在 SaaS领域吸引更多用户。

在 Figma官网曾有这样一段话:“不要使用 Adobe XD同步到云端,使用 Figma在云端工作。”

一份对原型设计工具的调查数据表明,Figma自发布之后持续不断的成长给了 Adobe、Sketch、InVision的给你对手足够的压力,到 2022年,使用 Figma用户占比已经超过 50%,因此,不难看出 Adobe为何要以 200亿美元“天价”收购 Figma。

还有一个细节能佐证 Figma的迅速成长,那便是其与微软的合作。

微软和 Adobe几十年来一直保持非常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其内部也有基于云的设计软件 Xamarin,但在 Figma出现之后,微软内部数以万计的员工却越来越依赖于 Figma。

在今年 8月的一次采访中,任职微软 18年的设计和研究副总裁乔恩·弗里德曼(Jon Friedman)曾表示 Figma对团队来说“就像空气和水”。

微软和 Figma有着紧密合作,其团队在 Figma开发者社区相当活跃|Figma

微软和 Figma有着紧密合作,其团队在 Figma开发者社区相当活跃|Figma

实际上,在微软内部,不仅仅是设计人员,包括工程师、营销人员和数据科学家都在使用 Figma,并通过这一平台串联其印度、中国、欧洲和美国本土的团队成员,弗里德曼甚至在 2017年找到 Field,提出 Figma应该收费并提供更多功能,在巨头的帮助下,Figma开发出专为顶级企业服务的高级套餐版本,这为其在 SaaS领域不断提高收入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个充满协作精神的跨平台工具+一个充满活力的开源社区,加上不断根据企业需要向垂直领域纵深的高效率,让 Figma仅用短短五年时间便实现了飞速成长。

据报道,Figma在 2020年的收入已达 7500万美元,2021年预计收入规模接近 1.5亿美元,且 2021年估值达到 100亿美元,为营收的 100倍。

2020年,Adobe将 Figma添加到了其在年度报告中发布的竞争对手名单中。

02

巨头补“新血”

作为硅谷老牌企业,成立于 1982年的 Adobe如今依然能够屹立于设计服务领域的头部阵营,离不开多年前的成功转型,从最初售卖软件到 2007年走向转型云服务,Adobe也曾经历过漫长的转型期。

过去十年,Adobe股票涨了 10倍,最高到了 3200亿美元。但是过去一年,Adobe股票跌了超过 40%。其主要业务基于云服务核心,并转为订阅制模式。在划分业务结构时,Adobe按照不同领域分为三块:数字媒体(Digital Media)、数字营销(Digital Marketing)、出版和印刷(Print& Publishing)。

其中,作为主要营收部分的数字媒体业务包括两部分,即 Adobe Creative Cloud(即 Adobe CC)和 Adobe Document Cloud(Adobe DC),而在数字营销部分,则包括 Adobe Experience Cloud(Adobe EC)。

Adobe全家桶,目前现金流主要靠 CC(Creative Cloud)|Adobe

Adobe全家桶,目前现金流主要靠 CC(Creative Cloud)|Adobe

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传统的出版和印刷业务逐渐走向衰落,取而代之的是上述三个业务线,而真正让 Adobe能够站在千亿美金市值之上的,是其 Creative Cloud和 Experience Cloud两条业务线——很显然,Figma的出现,动摇了 Creative Cloud这条业务线的根基。

Figma最初带来的影响并不明显,Adobe在设计领域的深厚功力,使其依旧能够吸引众多用户尤其是企业级客户。但作为主力产品的 Creative Cloud价格不断上涨,加之 Adobe XD在协作领域的差距和 Figma不断扩大,后者更是拥有不断成长的社区和海量的免费插件支持,这对 Adobe带来了冲击。

2020年开始,伴随新冠疫情的到来,全球企业开启了远程居家办公的新模式,并因此助推 Figma在全球范围的流行趋势。

凭借基于浏览器提供的 UI/UX设计协作功能,Figma不断吸引来自设计、创作甚至市场营销领域的用户,也由此催生了其白板协作产品 FigJam。而在欣欣向荣的社区生态支持下,Figma还吸引了包括微软、Twitter、Airbnb、Dropbox等企业,甚至在国内,诸如大疆这样的巨头也在使用,这才真正拉开了 Figma和 Adobe XD之间的差距。

曾参与 Figma早期投资的硅谷顶级风投 Greylock梳理过评估一家公司发展的“用户参与层级理论”,其中包括三个层级:

一:增加参与用户;

二:留住用户;

三:实现良性循环。

尽管在硅谷,大部分公司都在专注于用户增长和“增长黑客”,但 Greylock认为,真正重要的并不是用户增长的情况,而是那些完成产品的核心操作动作。

对于 Figma而言,核心操作动作就是用户将需要协作的内容分享出去,并获得他人的支持,在这件事上,Figma做的足够优秀,以至于其他对手很难追赶。

在今年 1月的一次访谈中,分析师曾就 Figma问题询问 Adobe高层,讨论 Figma是否正在占据原本属于 Adobe的市场份额,然而 Adobe产品主管兼 Creative Cloud执行副总裁史考特·贝尔斯基(Scott Belsky)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

但他承认,风险资本一直在向该领域注入资金,而 Adobe会利用这个机会将 Creative Cloud引入网络。

在这一次访谈中,Adobe没有谈论任何关于 Adobe XD的计划,只是表示公司将在 10月的会议上讨。事实证明,那时的 Adobe已经意识到收购 Figma的必要性,哪怕仅仅是为了消除隐患,Adobe也必须出手,为此不惜付出 50倍 ARR的代价,也要把 Figma收入囊中。

03

同化还是“改良”?

对海外用户而言,这场天价收购就是一场噩耗。

一些人认为,当一家斗志昂扬、手持利剑的屠龙勇士,被老派官僚、守着宝藏的恶龙收买,屠龙勇士将不再是曾经的模样。网络上出现无数关于收购的梗,比如 Figma的图标将变成 Adobe全家桶的一个紫框 FG。

创作者们在哭的同时,不会放弃“玩梗”|Twitter

创作者们在哭的同时,不会放弃“玩梗”|Twitter

也有人认为,是时候去寻找下一个 Figma了,Adobe的收费策略会让 Figma变成一个昂贵的工具,远离教育工作者和个人用户。

但在 Field看来,一切还不至于这么早就下结论。

他在公开信中说道:“利用 Adobe在创意领域的技术、专业知识和资源,我们有巨大的机会加速 Figma平台的发展和创新。例如,我们将有机会将他们在成像、摄影、插图、视频、3D和字体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融入 Figma平台。此外,我们将有机会重新构想 Figma技术堆栈中最好的创意工具的外观。”

同时,Field也强调,Adobe致力于让 Figma保持自主运营,因此面向教育方向的服务依旧免费。作为 200亿美元收购的“当红炸子鸡”,顺其自然才能让 Figma继续向前,推动 Adobe走上一个新的台阶,正如 Field所说的那样,这将成为“帮助 Adobe构建下一代创意工具的难得的机会”。

但对于 Adobe来说,如何整合 Figma确实是一个问题,毕竟他们已经有直接对标 Figma的 Adobe XD,之后是将二者合并成新的 Figma,还是允许 Figma持续独立运营,都还是未知数。Figma的命运如何,只能等待 2023年交易完成才能知晓。

近两年,SaaS公司因为疫情增长迅速,不论是办公、物流、教育,各行各业都有无数团队,针对垂直行业的痛点进行 SaaS方向的创业。

200亿美元“卖身”巨头,Figma不是SaaS的“终极出路”

和 C端消费业务创业不同,B端 SaaS创业不仅要求团队对于行业问题理解的深度,更考验对于 B端用户的服务能力。

从这个角度看,老牌软件公司需要 SaaS团队的创新力;而创业公司,也需要巨头多年来在 B端积累的经验。

Figma被 Adobe收购,未必会掀起一轮老牌软件公司收购 SaaS团队的浪潮。但是它无疑为 SaaS团队树立了一个相当高的标的和天花板,再次证明创新的价值,或者说巨头“消除隐患”的价格,可能非常高昂。

反过来看,如果此次引入 Figma,能够让老牌巨头启动从“云”到“协作 SaaS”的再次转型,进而让 A社“再次伟大”,那 200亿美元的就不是“高昂的代价”,而是“有一点点贵的转型成本”而已。

而这考验的就不仅仅是掏钱的决心,而是再次转型的勇气了。

相关阅读:
京东健康:回购22.03万股,共耗资约1015.4万港元 并入腾讯PCG一年,搜狗系中高层的去与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