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人民日报评论:数字藏品热度退去?规范发展方能行稳致远

文/刘涓溪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你好。

由国际奥委会官方授权发行的冰墩墩数字藏品上线半个月后“一墩难求”;电视剧《人世间》热播后,以小说经典短句为基础创作的数字藏品面世;“问天”实验舱发射之际,“问天系列”数字藏品限量发行……过去一段时间,数字藏品受到青睐和热捧,一些数字藏品“发售即秒光”、价格持续上涨。不过近期数字藏品市场似有“降温”迹象,一些平台放慢了发行节奏,有的平台甚至出现了藏品滞销。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人民日报评论:数字藏品热度退去?规范发展方能行稳致远

目前,业界对于什么是数字藏品尚无定论,国内的数字藏品一般是指一种限量发行的虚拟文化商品,包括数字形式的图片、音乐、视频、3D模型等。作为数字出版物的一种新形态,数字藏品解决了数字艺术品交易的一些痛点,契合了部分群体的消费习惯和社交需求,走红也就在意料之中。

应该看到,数字藏品的出现,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正向意义。一些平台与传统村落合作,推出展示乡村地域特色的数字藏品,进一步盘活了乡村旅游资源;一些博物馆开发数字文创藏品,更好满足观众近距离接触了解文化遗产的需求。从知名景区创作生成的主题数字藏品,到建构大国重器的图像模型,再到不同商业品牌推出的数字藏品礼包,数字藏品依托元宇宙产业和区块链技术,不断拓展着自身的应用场景。目前,除游戏、传统文化、潮玩等领域,数字藏品的范围已经延伸至媒体、演艺市场等各行各业,在开辟文化消费新场景的同时,激活了数字文化遗产与数字文创的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数字藏品的出现也让不少数字领域创作者重燃开展深度创作的热情。在互联网时代,数字作品被随意复刻成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一大痛点,而数字藏品由于其自带的不可复制、不可篡改、永久存证等特性,对造假、盗用等行为形成了一道技术“防火墙”,有助于保护创作者的创新积极性。而且相较于传统艺术品交易或参展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损耗,数字藏品也有着独特的优势。一些初始发行价格不高的数字藏品,通过较低的准入门槛让原本“束之高阁”的艺术品“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科技赋能艺术的生动写照。

不过,数字藏品走红背后,潜藏的问题和风险更不容忽视。一方面,数字藏品市场处于发展初期,仍存在藏品质量良莠不齐、市场不规范、价值不清晰等问题;另一方面,在相应监管和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况下,极易出现滥用技术、盗用版权、虚构价值、投机炒作等问题。

野蛮生长不可取,合规发展是正道。前不久发布的《数字藏品合规评价准则》明确提出,数字藏品仅限于使用目的的流转,不可开展炒作、洗钱、代币化、金融化、证券化等挂牌或私下非法交易流转。这一准则成为首个数字藏品的标准规范,为行业良性发展提供了依据。消费者也应谨慎辨别以数字藏品为噱头进行的欺诈等违法行为,切勿盲目参与投机炒作,从严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风险。

从web2.0到web3.0,从移动互联网到元宇宙,人们的认知边界在不断拓展,对数字空间的探索也在逐渐深入。数字藏品作为不少人眼中连接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桥梁,理应发挥更大的正向价值。抵制无序炒作,坚守防范数字藏品金融化风险的行为底线,共同维护行业良好生态,长远健康发展的数字藏品就能不断释放新活力,激发更多新动能。

这正是:创意嫁接科技,数藏激发活力。

抵制无序炒作,形成合理预期。

相关阅读:
垂直电商夹缝求生 退场尽在意料中 钉钉宣布万人以上企业组织数两年翻番 首次阐释大客户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