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卖身”亚马逊生变 扫地机“鼻祖”iRobot前景几何

转自:中国经营网

“卖身”亚马逊生变   扫地机“鼻祖”iRobot前景几何

本报记者曲忠芳李正豪北京报道

被称为“扫地机器人鼻祖”的iRobot(NASDAQ:IRBT)“卖身”电商及云计算巨头亚马逊(NASDAQ:AMZN)的交易遭遇变数。

8月5日,亚马逊宣布将以每股61美元的价格、全现金的方式收购iRobot,包括后者的净债务,交易价值约17亿美元。仅一个月后的9月初,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已对亚马逊收购iRobot的计划启动反垄断调查,调查重点围绕该笔交易是否会形成亚马逊在零售业不公平的优势,比如亚马逊可以通过iRobot生成的详细家庭地图等数据来影响用户的消费行为。

对此,《中国经营报》记者通过电子邮件分别向亚马逊及iRobot官方进行求证及要求进一步采访,亚马逊相关业务负责人Alexandra回复表示“亚马逊拒绝对此事发表评论”;iRobot方面截至发稿,暂未回复。

据iRobot最新财报数据,截止到7月2日的今年前6个月里,该公司实现营收5.47亿美元,同比下降18.17%;净亏损7383万美元,而上年同期实现净利润469万美元;毛利率为34.43%,同比下滑12.07%。在公布中期业绩的同时,iRobot还披露将裁减10%员工,大约140人受到影响,作为该公司节省成本的举措之一。由此不难看出,iRobot近来的日子并不好过,而反垄断调查无疑给其“卖身”又增加了不确定性。

本报记者查阅了iRobot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协议条款,其中提到,“如果合并协议在合并完成之前因未能获得反垄断许可而被终止,亚马逊将向iRobot公司支付9400万美元的终止费用”。不过,多数第三方观点认为,相比亚马逊收购iRobot以强化在智能家居领域布局的“野心”,业绩持续低迷的iRobot或许对这笔交易更为迫切。

并非第一次被亚马逊“相中”

iRobot于8月24日在SEC官网详细披露了亚马逊收购计划的背景。记者注意到,iRobot并非第一次被亚马逊“相中”。早在2016年11月,亚马逊与iRobot接洽,拟以每股60.50美元的价格收购iRobot,而iRobot董事会认为其报价低估了iRobot的价值,随后几个月里iRobot股价呈现上扬态势,而亚马逊方面停止了潜在收购的接触。从今年5月16日起,亚马逊方面再一次向iRobot公司CEO科林·安格尔表达了收购的兴趣,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经过尽职调查以及多轮围绕交易价格的谈判,双方最终于8月4日签署了合并协议,由亚马逊以每股61.0美元的价格收购iRobot,这一价格相比前一日的收盘价溢价22%。截止到美东时间9月7日收盘,iRobot股价报收58.80美元/股,总市值为16.01亿美元。

那么,iRobot为何不止一次地成为亚马逊想要收入囊中的对象?

公开信息显示,iRobot成立于1990年,以军工机器人起家,后于2002年推出扫地机器人Roomba。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在2002年之前,包括日立、伊莱克斯、戴森、LG等品牌已经推出了一些具有机器人特征的扫地或吸尘设备,售价高达数千美元,而Roomba产品外形及功能有较大突破,售价却不足200美元,因此Roomba被认为是第一款真正意义的家用扫地机器人,由此开启了智能扫地机器人的时代。2005年,iRobot凭借扫地机器人的大卖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商业机构Euromonitor的数据显示,2012年iRobot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超过80%以上,近十年里,扫地机器人赛道竞争日益激烈,包括美国品牌SharkNinja,和以科沃斯(603486.SH)、石头科技(688169.SH)、安克创新(300866.SZ)为代表的中国厂商等不断抢食市场份额,到2021年iRobot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仅剩30%左右。尽管市场份额被挤压蚕食,iRobot凭借先发优势在全球家庭清洁市场仍占据优势地位。

华安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亚马逊此举意在加速布局智慧家居产品生态,此前亚马逊已有一系列在智慧家居领域的举措,如2014年后陆续推出了智能音箱Echo、智能安防摄像头、智能插座、智能微波炉、健康手环Halo、家庭助理机器人Astro等。中信证券分析师则认为,亚马逊并购iRobot并非只是为了后者的扫地机器人业务,而是看到了它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产品、品牌等方面的战略价值。

不难发现,亚马逊向iRobot发起前后两次收购要约的时间相隔6年,但收购价格并无明显变化,这主要是iRobot近年来业绩增长较为低迷,导致资本市场信心减弱。因此,这场交易既是亚马逊的“抄底”之举,也是iRobot冀望获得亚马逊的资金及资源支持,以谋求新增长的现实选择。

“卖身”能否如愿?

根据收购协议,收购交易预计到2023年8月4日前完成,并留出1年的延期缓冲时间。届时科林·安格尔将继续担任iRobot公司CEO一职。在此番反垄断调查风声传出之前,科林·安格尔发布了一篇文章,重点介绍了iRobot是如何处理用户数据信息的,他写道“iRobot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出售用户的个人信息”。

亚马逊方面也表示,对消费者数据采取一切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目前暂时无法知晓FTC调查的最终结果,不排除会推迟亚马逊收购iRobot交易的完成时间、或者终止交易的可能性。

IT产业时评人张书乐指出,如果失去亚马逊这个“大金主”,iRobot后续的发展以及与同类企业的竞争都会受到影响。而资深产业经济分析师丁少将则持乐观态度,在他看来,近两年来反垄断调查常见,智能家居这个领域并不是一个非常垂直品类的领域,目前还处于开放竞争的状态,亚马逊通过收购动作建立其在智能家居方面的垄断性优势也属正常,如无意外这笔收购可以完成。

iRobot财报显示,2021全年,该公司营收为15.65亿美元,同比增长9.41%;净利润为3039万美元,同比大降79.34%。而在今年第二季度实现营收2.55亿美元,同比下降30.2%,净亏损4342万美元,比上年同期的净亏损276万美元扩大,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38.0%下降至31.7%,业绩下滑明显,低于市场预期。iRobot在第二季度财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受到了经济衰退宏观趋势和地缘政治事件的影响,EMEA(欧洲、非洲、中东三地区的合称)和北美地区的零售商订单出现延迟、减少和取消,从而影响了业绩增长。

除了宏观环境的影响,中信证券研报中分析,自2010年以来iRobot的产品迭代速度明显要落后于同行,尤其是中国厂商的崛起,并通过跨境电商“出海”拓展全球市场,从而挤占了iRobot的市场份额。

失意中国市场

公开信息显示,iRobot于2016年在上海建立办事处,进军中国市场。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iRobot在美国、EMEA、日本的收入分别为1.39亿美元、5592万美元、3893万美元。财报中并未披露其在中国市场的收入数据,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地区总计收入仅为2112万美元。

据GfK扫地机器人零售监测报告称,2022年上半年,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2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而另据中怡康中国零售数据监测,2022年上半年,中国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达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2%。在全球经济疲软的大环境下,中国扫地机器人市场持续增长,而iRobot却并没有在中国市场抢食到“红利”。奥维云网的最新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扫地机器人线上销售额的前五位均由本土品牌占据,分别是科沃斯、石头、云鲸、小米、追觅,其中科沃斯以39.8%的份额位居首位,而iRobot的份额仅0.5%,位居第10位。

在iRobot产品迭代步伐放缓之际,中国企业则迅速“攻城拔寨”抢占市场。石头科技在2022年半年业绩报告中披露,该公司重点发展美国、欧洲及东南亚市场,建立全球分销网络,目前已经在美国、日本、荷兰、波兰、德国、韩国等地设立了海外公司。今年上半年,石头科技营收29.23亿元,同比增长24.4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17亿元,同比减少5.4%。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全年,石头科技收入中约58%来自境外。

科沃斯在半年报中则披露,今年上半年,科沃斯品牌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7.2%,“添可”品牌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9%,占各自收入比重分别达到27.1%和27.7%。该公司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对海外市场的投入,推动海外营收规模的持续快速成长。

石头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国产品牌的技术替代性和品牌能力都在增强,这对iRobot形成了冲击。目前,扫地机器人行业正处于结构升级换代期,低客单价产品需求在下降,高客单价需求在上升,未来智能性强、质量优异、产品口碑好的中高端产品会逐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石头科技将持续加快全球化的布局。

丁少将指出,iRobot因具有先发优势仍在全球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但中国厂商与iRobot的差距是在不断缩小的,甚至开始超越。这得益于国内产业链的优势,生态化和本地化的运营策略,以及在家居领域的行业积淀,因此iRobot的竞争壁垒被逐步打破。

相关阅读:
游戏产业成元宇宙发展突破口:上半年收入占比达94% 盒马“沉迷”开奥莱 生鲜电商“毛利率保卫战”怎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