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晓洁
[ IDC在6月发布了一份《中国AI数字人市场现状与机会分析,2022》报告,预测中国AI数字人市场规模在2026年将达102.4亿元。]
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将于9月1~3日在上海举办,主题是“智联世界元生无界”。在以元宇宙为特色的核心展区,虚拟数字人已成为一大“主流”应用。第一财经了解到,本次大会将邀虚拟主持同现场主持一同互动,还将有多位虚拟数字人成为“暖场”嘉宾。
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虚拟数字人相关企业38.8万余家,有近七成的虚拟人企业成立于1年之内,行业进入爆发期。
作为从业者,华院计算虚拟数字人产品总监冯绚博士对第一财经表示,目前虚拟数字人已经开始做广泛的行业应用探索,包括文旅、金融、娱乐IP等等,各行各业已能够撑得起这样的想象空间。
冯绚表示,作为一个新领域,大多数业内企业都还在投入期间,实现盈利的快慢取决于实际应用场景。当下的虚拟数字人仍面临着技术、成本等痛点,行业爆发还要多久,没有谁可以准确预测,业界翘首以盼。
如何撑起百亿市场
IDC在6月发布了一份《中国AI数字人市场现状与机会分析,2022》报告,预测中国AI数字人市场规模在2026年将达102.4亿元。
数字或许太过笼统,大众所疑惑的是,虚拟数字人的前景和商业价值到底体现在哪里?
冯绚认为,虚拟数字人作为新兴领域,集成了很多人工智能技术,同时它对企业、社会都有着方方面面的益处,基于其体现的价值,数字人将有广阔的商业价值空间。
德勤中国副主席兼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领导合伙人林国恩对第一财经表示,虚拟数字人的应用场景众多,正在与各行业领域广泛结合,目前变现路径和市场潜力已逐渐明确。
一方面,元宇宙概念下,品牌希望用更亲近的方式贴近消费者的生活。另一方面,虚拟数字人因不受时间、空间与物理技能的限制,其能力也显示出超越真人的价值,可以发挥的效用远非娱乐、商业产业那么简单。
目前业界普遍将虚拟数字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功能应用为主的服务型虚拟人,一类是个性表达为主的偶像型虚拟人。
服务型虚拟人目前以替代部分重复性较高的人工劳动为主,如智能客服、语音机器人、虚拟助手等。除了标准化和规范化之外,其价值体现在可以全天候实时服务,提高工作效率。例如,万科的首位虚拟员工“崔筱盼”负责催办企业的预付应收逾期单,博物馆的虚拟讲解员等。
偶像型虚拟人通过打造符合当代年轻人审美、具有独特人设的人物形象,可以满足品牌的价值需求,目前以虚拟主播、品牌代言人、潮流体验官等身份为主,主要应用在拍摄广告杂志、参加综艺节目、通过社交媒体发布品牌宣传内容等活动中,例如虚拟美妆达人柳夜熙。
不过,以上仅仅是B端的需求,虚拟人要真正火起来,还需要广泛的C端需求。
冯绚认为,不管是功能型的虚拟数字人,还是面向C端的娱乐性质的虚拟数字人,对真人都不一定是替代的作用,而是可以把它当成一个新的存在来看待。
在偶像型虚拟数字人领域,虚拟数字人本身有精神属性,可以带来情感价值方面的价值。冯绚表示,哪怕不是这一代的虚拟数字人,而是以前的洛天依、初音未来等等,也吸引了许多年轻粉丝。而虚拟数字人不会塌房,能更可控地给年轻人带来引导和激励。
“面向未来看,年轻一代正在慢慢成长起来,这一代人从小到大的生活娱乐已经和虚拟世界深深嵌入在一起,他们对虚拟数字人的接受程度,可能是前面几代人所难以比拟的。”冯绚表示,虚拟数字人未来的商业价值是可以期许的。
百万成本如何下降
谈及业内企业目前的盈利情况,冯绚认为,当下可能会有更快实现盈利的虚拟数字人企业,但总体仍要给企业一些时间。
“据我观察大的厂商、小的厂商都还在持续投入,虽然发展很快,但它毕竟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领域,会有技术积累和技术进化,并且与应用场景之间互相打磨,这也是一个必经的阶段。”
在投入方面,至少在虚拟数字人的制作成本上,就是不小的数字。洞见研报显示,虚拟人制作客单价在百万元以上,更高精度的虚拟人成本甚至达到千万级。
以抖音美妆达人柳夜熙为例,其制作企业创壹科技CEO梁子康曾对媒体表示,柳夜熙仅制作投入就在百万元级别,而第一条柳夜熙的短视频成本约几十万元。超写实虚拟人视频每秒的成本都在万元区间。
除此外,虚拟数字人还需要技术驱动,传统通过真人驱动的模式,需要穿动捕服才能达到对虚拟人的微表情控制。而仅一套专业动作捕捉服装就需要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的投入,同时需要十几个人的团队进行维护,穿这套动作捕捉服装,再加上头盔的校准都需要一个小时。
这类高精度、真人驱动的模式效果虽好,却不能普及。“有很多小型B端用户无法承担这种成本。”冯绚表示。
如果虚拟数字人只是少数大公司的奢侈品,那并不能成为未来的元宇宙数字人,虚拟数字人需要做到普及性。
当下,业内不少企业正在探索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成本从百万级降到十万级,“甚至可以低到1万元就可以做到无穷无尽的数字人。”赵天奇表示。
AI和深度学习等技术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虚拟人的制作门槛。
不过,成本的降低是否会影响虚拟数字人的体验?就冯绚所了解到的来看,低成本建模和驱动的虚拟数字人,与手工精细制作还存在差距。
但冯绚也认为,AI辅助制作和驱动的技术是一个有潜力的技术,其所在的华院计算也在跟进和研究这方面技术。
“这个技术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快速发展,机器视觉、数字人的合成驱动等技术的发展是非常快的,日新月异,是一个未来可期的技术。”
技术进步,是虚拟人火爆起来的助推力。
行业爆发有待时日
对于虚拟数字人行业爆发的时点,很难有一个准确的预测,但只可能是建立在虚拟数字人足够成熟的基础上。
“等到虚拟数字人精细好看,并且动作灵动、有智慧、有情感,能与人互动,而不只是停留在宣传片里的时候,虚拟数字人才真正走进用户的生活,迎来爆发。”冯绚表示。
在制约虚拟数字人行业发展的因素中,除了以上提到的制作成本外,由表及里,还有搭载终端、使用的算力成本以及虚拟数字人如何拥有情感属性。
目前很多3D数字人,仍然使用门槛低的搭载设备,比如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讲,它仍然局限于屏幕上,并没有更好的体验效果,在未来这需要终端的提升和进步。
另一方面,在成本上,除了本身建模的成本外,还有使用成本。冯绚介绍,虚拟数字人对算力资源的需求较高。“高精度的3D模型,为什么只以视频的方式传播,不能实时交互,就是因为渲染需要比较强的算力,对用户的设备而言比较吃力。”
其中也会有云渲染技术在发展,但总体来看实时交互的虚拟数字人并不是个人终端设备能够支撑的,所以如柳夜熙那样高质量的一条视频,生产端需要较长的时间将视频精细渲染和调优出来呈现给用户。
基于此,就很多应用场景来看,企业会遇到的一个考验是,如何平衡使用的边际成本和虚拟数字人带来的收益。不过,这方面也在快速发展和优化。
从长远来看,冯绚认为,更重要的或许还是在一个好看的皮囊基础上,如何赋予虚拟数字人一个有趣的灵魂,包括它的知识、智慧、个性以及情感。
在这一方面,已经涉及很多人工智能前沿领域,“比如如何在与人的交互当中理解人的感情,和人产生共情,如何产生感情的回应,再比如作为一个虚拟数字人的存在,它怎样表达自己的个性等等,这都是人工智能还在研究的问题。”
冯绚认为这是最引人入胜的一部分,也是能未来带来更大想象空间的一部分,她表示,在这之后,人工智能结合虚拟数字人可用的场景和可发挥的价值,会有一个非常飞跃式的拓展。
公开数据显示,在2021年1月全球范围内的虚拟数字人已经突破了3万个。而到现在,行业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计数字,但很明显已经不是3万这个量级。
虚拟数字人近几年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去年我国新增虚拟数字人相关企业较2020年增加了一倍多。林国恩表示,这些动向表明虚拟人行业已经呈现出了“爆发点”特征。随着虚拟人技术的成熟和制作成本的持续降低,未来虚拟人的发展有很大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