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互联网账号“一键解绑”试运行 拒绝过度营销还远吗?

本报记者曲忠芳李正豪北京报道

“你的手机号被绑定了多少App呢?一键解绑功能来了,教你一招快速解绑!”近日,诸如此类内容的短视频在主流社交媒体广泛传播,由此,“一键解绑”也成为热搜词之一。

这里的“一键解绑”,实际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直属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信通院”)近期上线的“一键解绑”功能。简单来说,用户通过手机号查询注册绑定的互联网应用账号,选择是否解除持有手机号与相关互联网账号之间的绑定或关联关系。

不过,随着“一键解绑”登上热搜榜,信通院官方公众号于6月12日发布《服务公告》称,该项服务“正处于试运行测试期间,系统功能和性能仍需进一步迭代完善”。

《中国经营报》记者通过亲身测试观察到,目前上线测试的“一键解绑”功能提供的是解除本人曾经用过、现在不用了的手机号码所注册绑定的互联网账号关联关系,本人还在用的手机号码所绑定的互联网账号不受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可选择解绑的互联网账号并不涵盖所有应用,仅包括微博、淘宝、抖音、小米生态等少数几款。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从社交媒体的用户反馈来说,许多用户将此误以为是能够通过手机号一键查询并且自主选择该手机号注册使用过的互联网账号。不难看出,该项“一键解绑”功能,与不少用户所理解的“一键解绑”存在一定的偏差。

针对“一键解绑”功能的迭代计划、正式运行的时间以及涵盖的App数量扩充等问题,本报记者向信通院“码号服务推进组”官方发送电子邮件希望做进一步采访,截至发稿前暂未得到回应。

体验:“一键解绑”只针对“过期”号码

日前,记者亲自测试体验了信通院的“一键查询”与“一键解绑”功能,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同平台该功能名称有所区别,比如支付宝App内的小程序名为“全国移动电话卡一证通查”,而微信App内的公众号名称为“码号服务平台”,认证信息均为信通院官方。

首先,记者登陆“全国移动电话卡一证通查”小程序,输入本人姓名、身份证号、结果接收手机号等,尽管系统提示24小时内反馈结果,但不一会儿测试手机上就收到了一条由“工信部反诈中心”发来的短信提示,内容是告知所属身份证号名下办理的电话卡数量。

根据查询结果,所属身份证名下总共2张电话卡,来自于不同的电信运营商,其中,记者对一张某运营商的电话卡印象模糊,系统也并未显示具体号码,于是咨询运营商客服,客服人员告知记者可到线下营业厅或者通过线上“视频办业务”查询具体信息。

随后,记者从“码号服务平台”公众号内部点击了“一键解绑”按钮,因不使用的号码已无法接收验证码办理,因此记者选择将正在使用中的手机号码输入做测试,进入“请选择解绑的互联网服务”,包括微博、淘宝、美团、大众点评、抖音、今日头条、小米,选择后即可“申请解绑”,后进入“用户信息验证”环节,需输入姓名及身份证号,通过隐私说明、风险提示后提交成功。提交后的第二日,记者手机上收到一条通知信息,内容称“号码正常绑定不做处理”。

经体验发现,“一键查询”与“一键解绑”整体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便利,不仅能全面掌握身份证名下的所有电话卡,解决因时间过久而忘记销号的问题,而且能够将绑定的几个互联网账号解除关联。

某运营商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一键查询”在所有电信运营商上的所有电话卡,早就已经实现,能够帮助用户全面地掌握名下的号码信息,并做及时处理。“一号通查”是信通院根据工信部的指示要求,既可以进行互联网账号管理,又提供号码解绑,打通各大电信运营商、各大互联网平台的管理平台。

通信世界全媒体总编辑刘启诚指出,无论是“一键查询”,还是“一键解绑”,对于用户来说都具有刚性需求。比如,用手机号注册了App,用过几次后不用了或者密码忘记了,而在这期间,一些App运营方为了引流、拉新,常常会频繁发送营销短信、过度收集用户个人数据信息等,这些过度营销的行为可能会造成用户信息被泄露倒卖等方面的风险,甚至滋生电信诈骗。基于用户的痛点需求以及保护网络信息安全,工信部从管理的角度推动信通院研发相应的公益性功能服务,对于保障用户的知情权、自主权是有利的。

“‘一键解绑’这一公益性服务,并不是信通院空想推出的,而是基于用户的痛点与需求。许多互联网运营主体利用捆绑用户手机号的机会,未经消费者同意就擅自发送营销短信,导致营销短信泛滥。”运营商世界网CEO康钊如是表示。

而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在自己体验过后指出,“一键解绑”流程设计仍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一个手机号码从被注销到新用户重启之前一般会有大约180天的“冷静”周期,他建议,电信运营商应当在这个周期内清除该号码附属的关联信息,包括在第三方号码标记平台的标签、之前注册绑定的互联网账号等。付亮表示,“这好比我要去租一间房,房主是否应该把‘前任’房客遗留的‘垃圾”先清理干净?而不是由我自己再做保洁。”

信息保护“颗粒度”不断细化

记者注意到,信通院试水“一键解绑”功能之时,正值电商平台“6·18”大促前期。事实上,广大手机用户遭遇短信营销“轰炸”弊病由来已久,尤其是每逢“双11”“6·18”等电商大促期内,短信群发成为商家推广引流的“标配”手段。在记者随机采访的多名消费者中,大多数表示每天都会收到营销推广短信,甚至一天内最多收到的推广短信在10条以上。

对此,监管部门不断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视程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去年10月25日,工信部规范电商平台短信营销行为,要求平台“不得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请求,擅自发送营销短信,完善现有短信营销预案”。今年6月14日,工信部总工程师韩夏公开表示正在强化应用程序关键责任链的管理,进一步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体系。同一天,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新修订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将于8月1日起施行,该规定旨在进一步依法监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促进应用程序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分别于2021年正式施行,与《网络安全法》共同组成了我国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基本法”。

不难看出,信通院仍在开发迭代的“一键解绑”功能实际彰显出我国监管部门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社会职能等“颗粒度”不断细化,而这一趋势仍在持续强化中。

前述运营商人士告诉记者,从监管思路来看,所谓个人信息保护既要在法律框架内最大程度地保障用户自身对个人信息的知情权,又要保障用户对个人信息处理的自主权,与此同时就要不断地规范厘清互联网参与各方的行为与边界,抬高其违法违规的门槛。

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赵占领指出,国家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举措较多有目共睹,不仅从立法层面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体系,而且对于个人信息处理行为的监管从不同角度进行加强,各部门从不同的监管、执法等角度都保持了比较大的力度。

相关阅读:
互联网云巨头增速放缓 SaaS生态决胜未来? 上海布局元宇宙等“新赛道” 促进细则6月底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