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立上海报道
一则关于淘宝、天猫的工商变更,日前备受关注。
4月21日,浙江天猫技术有限公司、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董事长/总经理更新为淘宝天猫业务负责人戴珊,财务董事更新为李发光。此外,阿里巴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董事由武卫更新为徐宏。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阿里巴巴方面了解到,此次一系列变更是出于权责一致的法务安排。不过,接近阿里巴巴的消息人士认为,此举意味着此前阿里巴巴推进的多元化治理进一步落地。“根据最新的业务架构进行相应的法人代表变更,有利于提升决策效率,这也并不是阿里巴巴历史上第一次这么做。”该人士指出。
“组织进化”落地商业竞争
“多元化治理”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是在2021年底。
2021年12月6日,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发出内部信,宣布公司升级“多元化治理”体系,任命戴珊和蒋凡分别负责新设立的“中国数字商业”和“海外数字商业”两大板块。
根据当时的业务安排,戴珊代表集团分管大淘宝(包括淘宝、天猫、阿里妈妈)、B2C零售、淘菜菜、淘特和国内贸易(CBU)等一层组织,共同形成“中国数字商业板块”。蒋凡则代表集团分管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和国际贸易(ICBU)两个海外业务的一层组织,以及Lazada等面向海外市场的多家子公司,共同形成“海外数字商业板块”。
彼时张勇特别发出内部信谈到“多元化治理”。“随着整个集团正在形成多业务引擎驱动未来增长的格局,面向未来,‘多元化治理’将成为集团全新的组织战略。我们希望通过更多新型治理方式的探索,始终用生产关系的先进性来驱动先进生产力的释放,用组织的创新去驱动业务的创新。”张勇在信中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多元化治理之前,2015年开始,“中台战略”一度是阿里巴巴集团层面最重要的组织战略。
张勇从2015年担任CEO以来,即提出以“敏捷组织”作为阿里巴巴组织设计的目的。2015年,阿里巴巴施行“中台战略”,就是为了通过强化阿里巴巴整体的底层能力,适应当时的市场环境。
不过,随着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快速融合,阿里势必在电商核心业务板块之外,孵化出新的增长曲线,菜鸟、阿里云等已然发展成新的业务曲线,开始逐渐反映到财报中。业务线的多元化、电商业务竞争越发惨烈,都推动阿里进行组织战略上的改革。
“一切商业竞争,到最后都会变成组织的竞争。”张勇不止一次在内部提到,业务架构调整后,势必进一步落地到组织结构的调整上,“多元化治理”由此诞生。
阿里够不够快
“伴随‘多元化治理’的推进,组织结构的变化势必会体现在工商变更上。”上述消息人士认为。
据记者不完全梳理,一系列变更集中发生在今年4月。
天眼查等信息显示: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由蒋凡变更为大淘系平台策略和运营中心负责人王明强;浙江天猫网络有限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由蒋凡变更为大淘系产业运营及发展中心负责人杨光;阿里巴巴迅犀(杭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由蒋凡变更为CBU分管总裁汪海。4月14日,杭州阿里巴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董事由武卫变更为新任CFO徐宏。
由于此前发布的2022财年第三财季财报(截至2021年12月31日),是阿里巴巴在宣布升级“多元化治理”体系、重新划分商业分部后的第一份季度财报,所以这份财报曾备受关注。
财报数据显示,据告期内,中国数字商业板块实现营收1722.26亿元,同比增长7%,占公司整体营收的比例为71%;海外数字商业板块的营业收入为164.49亿元,同比增长18%,占整体营收的7%。
“通过营收能更清晰地看出阿里的业务基本面以及分工。”接近阿里巴巴的观察人士认为,“戴珊负责稳定基本面,蒋凡则出海寻求增长。不过Q3录得数据在阿里调整业务架构之后,调整后的效果要等下一个财季或者更长时间才能看到。”
该观察人士认为,工商变更只是阿里配合组织调整做出的变更。由于国内疫情多点散发,2022年第一季度多城封闭,给电商平台的运营及物流带来的冲击不容小觑。更重要的是,要看阿里巴巴在变局中的业务调整够不够快,组织结构能不能适应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