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停用私密小组,豆瓣站上十字路口

行业人士认为,豆瓣已站上十字路口,如何平衡用户自治和内容审核,将决定豆瓣的未来发展。

行业人士认为,豆瓣已站上十字路口,如何平衡用户自治和内容审核,将决定豆瓣的未来发展。

雷达财经出品文|张凯旌编|深海

豆瓣的历史上可能从未像现在这样频繁地整改过。

3月29日,豆瓣公告称,因业务调整,4月18日私密小组将全部停用,6月30日私密小组功能正式停止服务。在此之前,小组组长可提交申请将私密小组转为公开小组。

据了解,私密小组是只有接受组员邀请才能加入的小组,且创建后永远不能变为公开。雷达财经测试发现,目前在豆瓣申请创建小组后,已没有了私密小组的选项。

停用私密小组,豆瓣站上十字路口

同样是在3月,北京网信办派出工作督导组进驻豆瓣督促整改、豆瓣解散问题小组15个;再往前追溯,2021年豆瓣因屡次出现法律、法规禁止发布或传输的信息,被国家网信办累计罚款超1000万元,其中仅在12月,豆瓣就因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超前点评等问题多次遭到点名。

雷达财经了解到,豆瓣受到监管层高度关注与其内部的娱乐小组有关。如今,这个曾经偏安一隅的小众社区一度演变为了狂热粉丝们互撕谩骂、挑动对立的战场,而崇尚“无为而治”的创始人阿北和豆瓣官方,未采取有力管控措施。

如今,在外力的作用下舍弃私密小组,豆瓣的未来将走向何方?

私密小组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根据豆瓣最新发布的公告,公司已在3月28日下线私密小组创建入口,公开小组也不再支持转私密。

3月29日-4月18日,豆瓣将开通私密小组转公开通道,组长可向指定邮箱发送邮件进行申请;4月18日,私密小组将全部停用(组员仅可浏览历史讨论);6月30日,私密小组功能正式停止服务(小组历史讨论全部转为仅自己可见,组员仅可查看小组资料),且不再接受私密转公开邮件申请。

雷达财经注意到,消息传出后相关话题立即冲上热搜。有网友高呼“普天同庆”,也有网友感叹该措施有些“一刀切”。

为何豆瓣对私密小组的处理措施会激起如此大的反响?

事实上,起初豆瓣小组只是公司创始人阿北在2005年“无心插柳”的产物,其本是一个社区生态的边缘产品。彼时天涯、猫扑、贴吧等网络论坛甚是火热,阿北自然也想为志趣相投的豆瓣用户设立一个聚集地。

当年3月,阿北创建了一个名为“Python编程”的小组,这也是豆瓣历史上第一个小组。次日,这位热爱读书的理科生又建立了“余华读者”小组,他对这个小组的唯一要求是——“谈论话题请保持理性和克制,遵守基本的网络礼仪和人伦道德!”

彼时,喜欢娱乐八卦的网友,还集中在门槛更低、开放度更高的天涯论坛。而定位于文艺青年的乌托邦,在豆瓣上最先形成规模,活跃起来的还是书影音小组;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天涯、猫扑等论坛陆续衰落,爱八卦的网友们也逐渐将阵地转移至豆瓣。

值得一提的是,豆瓣小组从诞生之日起,就允许和鼓励组长设立门槛,这个门槛可以是知识储备、行为准则,也可以是价值观,目的是保护、维系小组与外部世界的安全距离。

由此,也就衍生出了公开小组和私密小组的差异。在2016年注册成为豆瓣用户,并一直使用至今的秦岚(化名)对雷达财经表示,豆瓣小组有多种状态。

“公开就是都可以看到;暂时停用就是禁止发帖和回复;雪藏我记得是可以搜到,但进不去;私密就是公开渠道连搜都搜不到了,只有小组成员才能看到。”

以豆瓣知名私密小组“我们代表月亮消灭居心不良的乐手”为例,目前该小组人数近50万,其中的爆料层出不穷,一度成为娱乐头条的重要发源地。

“这个小组很早之前就开始不太放人进去了,只能那些小组的组内成员邀请,然后管理审核,所以管理权限很大。放进人后,必须遵守小组发言规则,否则随时被踢。”秦岚称。

停用私密小组,豆瓣站上十字路口

据此观之,小组的公开或私密并非一成不变。另有豆瓣用户介绍称,小组开放时期加入也被称为“买房”,所谓在哪个组“有房”就是加入了该组的意思,因为后期小组可能会锁组,收紧审核。

变质的私密小组

起初建立私密组是为了保护,组内的氛围也很和平。“最早大家就是聊八卦,不会带情绪地聊八卦”,一位2012年就加入豆瓣鹅组前身的用户曾在接受采访时称。但随着豆瓣中用户群体的日趋庞大,私密小组的气质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2014年,内娱进入“流量时代”,随着李易峰、EXO、TFBOYS、杨洋等明星的爆红,流量粉丝这一群体也应运而生。为了维护偶像的口碑,他们会有组织地进行大规模“集中输出”,进而占领舆论高地。

同年,因为配合豆瓣办活动,八组(鹅组前身“八卦来了”)开放了小组大门,结果遭到“四大顶流”的粉丝屠版,管理员迫不得已,将几位流量明星的名字设为了违禁词。2015年,李易峰还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豆瓣网和八组等告上了法庭。

这只是个开始。2018年,选秀综艺《偶像练习生》带起了一波为期数年的选秀潮,而豆瓣小组也就此涌入了更多“新移民”。自此之后,每一档选秀综艺的观众都热衷在豆瓣建组,这为豆瓣带来了生猛的流量,也彻底更改了平台用户的画像。

2012年,根据艾瑞调查数据,豆瓣男性占比52.4%,略多于女性;一二线城市占比70%,24岁以下的人群占比39.64%,年龄在24岁到30岁的、31岁到35岁的人群占比分别为38.3%、16.9%。

而如今,易观千帆数据显示,豆瓣已变为以女性用户为主的平台,男性用户占比已降至36.71%;不仅如此,豆瓣的用户还有下沉趋势,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用户合计占比66.36%;此外,24岁以下人群占比为29.30%,24到30岁、31到35岁人群占比分别为24.81%、25.64%。

改变用户结构之外,新移民还打乱了此前持续已久的书影音打分系统,他们可以随时给出五星或一星的极端评价,哪怕自己根本没有看过。

更值得注意的是,当情绪主导、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与私密、封闭的小组相结合后,组内用户已在不知不觉中被同质化信息编织的信息茧房包裹起来,对他们而言,重要的不再是真相,而是寻找认同。

2018年,八卦来了小组宣布关停,成员随后集体迁至豆瓣鹅组,但由于组内管理松散且豆瓣官方给予小组“无限自治权”,组内粉丝对各路明星的谩骂、猜疑愈演愈烈,导致鹅组也经历了暂时停用和雪藏。

鹅组被整顿后,其他各类娱乐小组依旧不断兴起,但鹅组巨大的影响力已经很难被动摇。在闲鱼上,鹅组的“房子”甚至可卖到上千元。

在此背景下,包括赵露思、井柏然、张艺兴等在内的不少明星都以网络侵权责任纠纷为由将豆瓣公司主体告上了法庭。

而娱乐小组只是私密小组的其中一部分。一位知乎用户透露,自己曾接触过一个思想极端的小组,并因此受到了极大的精神冲击。该小组背后是一个严密组织的团体,甚至曾针对反对他们的网友进行过人肉以及线下暴力。

“我曾经举报过那些极端思想聚集地小组的发言”,秦岚表示,这种类似的小组中有几千到几万人不等,其中发言尺度较大,自己甚至和网上认识的数名网友一起进行了举报,但最后豆瓣也未进行任何处理。

在秦岚看来,这部分小组由于活跃度较高,其实是平台的“重要用户”。

“个人感觉,贴吧发帖是需要持续跟进,沉淀一周可能才有几百上千的回复;知乎好一些,但也相对比较久;但豆瓣只要顺着用户说,不到半个小时帖子就能起来,虽然封闭,但得到反馈的时间远快于知乎和贴吧。里面发布一个帖子,如果有响应,大概十分钟就可以获得几百个赞,多的话一天就几千个。但是哪怕是热帖,三天也差不多就沉了。”

不过对于这些情况,低调的阿北极少在公众面前回应。包括秦岚在内的不少豆瓣用户,都觉得管理层对此有些过于纵容,“这些极端的流量,已经对豆瓣造成了反噬。”

屡遭监管处罚

豆瓣的乱象,也引发监管部门关注。

2021年1月至11月,国家网信办指导北京网信办,对豆瓣网实施20次处置处罚,多次予以顶格50万元罚款,共累计罚款900万元。

12月1日,国家网信办负责人再次约谈豆瓣网主要负责人、总编辑,针对豆瓣网及其账号屡次出现法律、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责令其立即整改,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北京网信办还对豆瓣网运营主体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依法予以150万元罚款。至此,2021年豆瓣受到的罚款已超千万元。

2021年12月2日0时-12月17日0时,豆瓣一度暂停了“小组”回复功能的使用,以及小组“精选”频道的内容更新。

2022年3月15日,央视新闻报道称,针对当前豆瓣网存在的严重网络乱象,网信部门已派出督导组进驻,截至目前,豆瓣在部分应用商店仍处于下架状态。

除此之外,豆瓣在中央网信办启动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中,也下了不少功夫。

如行动开始三个月后,豆瓣删除平台内违规和不良信息14665条,禁言违规账号共594个,解散问题小组3个,鹅组被停用整改两个月;另据一刻商业不完全统计,2022年至今,豆瓣在各项指导下,处理、删除违规和不良信息396777条;禁言、关闭违规帐号7962个;关停问题小组306个;解散问题小组31个。

豆瓣的“小众”,还能维持吗?

在行业人士看来,只要阿北还在掌舵豆瓣,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就是肯定的。

豆瓣向来被外界视为“非典型互联网公司”。创立17年来,公司不仅在商业化方面十分克制,而且几乎从未“蹭”过任何风口,一直偏安青年文化的图文内容一隅。

这一度导致公司错过了太多的机会。

如据晚点报道,2012、2013年前后,在一间咖啡厅聊业务时,阿北曾给一位前豆瓣产品部的同时讲过一个用算法输出内容的想法,“有点类似今日头条”。但可惜的是,这个想法“只是在阿北脑子里闪现了一下”。

又如,豆瓣有“我爱化妆品”、“这件衣服好看吗”等种草和分享小组,完全有机会做成小红书;豆瓣的下厨房小组已经成为一个独立App,创始人还是豆瓣的前员工;豆瓣的电影团队还曾以20、30人的规模将电影票市场份额冲到市场第二,把猫眼踩在脚下,但阿北却以“不赚钱”为由停掉了这块业务。

事实上,这些风口甚至可能是阿北“主动”错过的。曾有一位资产规模很大的跨国PE求阿北好友介绍阿北认识,希望投资豆瓣,将公司规模做大。但阿北“明显兴趣不大”。

豆瓣也有广告营销、内容变现、电商这些业务,但一位豆瓣前员工认为,公司经营这些的前提是它们都必须符合“阿北想要的样子”。

与行业相比,豆瓣的广告方案非常克制。其每天的开屏只开放1/4的流量给广告主。用户打开页面也能发现,同一页面一般只停留一个广告。APP端口的信息流广告同一页面一般也只有一个广告。

内容付费方面,官方数据显示,豆瓣时间上线一周年后,全部内容付费产品的营收达到千万。但2019年开始,内容付费已逐渐退潮,近期上线的课程里,评论过10条的都不多,已没有了此前评论过百的“盛景”。

而在电商方面,豆瓣卖的货仅限于日历、收藏夹、摆件这类小商品,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这部分业务只能算商业上的补充。

或许也正是阿北的性格,让豆瓣形成了高度自治的社区文化。

不过,如今豆瓣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在监管的压力下,公司想避免负面舆情的频发,势必要加强对社区的审核,并为此投入更多成本,B站、抖音、知乎等具有社区性质的App,都配备了大量的审核人员。但迅速扩张人力,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投入,显然并非阿北的一贯风格。

行业人士认为,豆瓣已站上十字路口,如何平衡用户自治和内容审核,将决定豆瓣的未来发展。

相关阅读:
亏损超32亿、被爆裁员后,有赞白鸦终于反省了 西祠胡同1元转让500万股,曾经红极一时的老牌社区们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