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许心怡记者吴可仲北京报道
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问题正受到监管部门的日益关注。
3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关于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会议指出,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也将未成年涉及的网络环境纳入到重点关注的领域。
此前,在3月1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关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再次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该征求意见稿就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消费管理、禁止网络欺凌等方面作出规定,并表示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以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方式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事实上,关于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业内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网络游戏已深入人们生活,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还很不完善,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和损害可能更大。该人士认为,真正想要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有所作为,在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比如游戏和短视频可以进行实名制,并且进行人脸识别。
健全未成年人防沉迷制度
征求意见稿提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开始接触和使用互联网。
据统计,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达1.83亿人,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4.9%,明显高于同期全国人口70.4%的互联网普及率。这份征求意见稿就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消费管理、禁止网络欺凌等方面作出规定,并表示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以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方式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针对游戏、直播等网络服务提供商,征求意见稿提到,应该明确平台责任义务,要求相关主体建立健全防沉迷制度,合理限制未成年人消费行为,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流量至上等不良价值倾向;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青少年模式,在使用时段、时长、功能和内容等方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提供服务,并为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提供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完善网络游戏实名制规定,建立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游戏规则,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并予以适龄提示。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许进指出,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对于年轻人来说,游戏是一种价格适中且易获得的娱乐方式,“有了智能手机以后,游戏随时随地都可以玩,只玩游戏的话消费水平还是可控的,所以才造成游戏在年轻人中风靡”。二是,游戏的风靡也反映了娱乐形式和内容的匮乏。三是,教材和教学方法脱离年轻人,也可能导致他们沉迷游戏。
许进曾对记者表示,他注意到,中小学生玩游戏的时间段和时间长度受到限制以后,市面上出现一些灰色产业链,向未成年人兜售游戏账号,使未成年人得以绕过监管。
征求意见稿提出,加强学校、监护人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预防和干预,提高教师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早期识别和干预能力,加强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监督。
对于可能对未成年人造成的网络欺凌行为,征求意见稿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设置相应的功能、渠道,以供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保全遭受网络欺凌证据、行使通知权利。遭受网络欺凌的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有权通知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限制账号功能、关闭账号等必要措施。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应当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防止信息扩散。
须多方联动干预
许进曾向记者表示,将未成年人沉迷于游戏这件事全部归罪于游戏本身不科学、不合理。“每出台一项政策,都有人通过合法或不合法的手段设法规避,真正重要的是应该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
据悉,此次征求意见稿提出了相应的法律责任: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违反本条例规定,受到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处罚的,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相关许可,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5年内不得从事同类网络产品和服务业务。
针对这份征求意见稿,记者联系了腾讯等多家游戏公司,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应。B站方面对记者表示,在此次征求意见稿发出之前,公司已经开始推动青少年专项内容的活动,邀请UP主参与节目录制,预计于3月28日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上线专题页活动。
科技自媒体人丁道师对记者表示,网络游戏、短视频等平台已经深入人们生活,这些产品能不能提供健康绿色的信息关乎未成年人群体的长久健康发展,而近年来相关部门已经针对未成年人网络使用推出一大批相关规定。“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发育还很不完善,还没有太多辨别是非的能力,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和损害可能更大。”
关于征求意见稿针对网络服务提供商、平台作出的规定,丁道师表示,公司如果不片面追求商业利益,真正想要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有所作为,在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比如游戏和短视频可以进行实名制,并且进行人脸识别。“每隔一两个小时进行人脸识别,来验证屏幕前的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
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张书乐表示,相关规定的出台对于游戏、直播及相关产业来说是利好的。他认为,自2021年最严防沉迷令出台后,游戏以及音视频等泛娱乐行业已经度过相当长的准备时间,在技术准备、产品转型和营销转向上有一定积淀,不会出现太多市场震荡,特别是游戏行业已明确收费边界,不会遭遇营收下挫;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从法律法规和制度上对上述行业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进行规范,同时也厘清服务提供者、家庭教育的相关责任,对于相关产业逐步跳出负面舆论包围、促使产业获得更多正面认知和推动也是利好。
针对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限制未成年人消费的要求,一些网友提出疑问:如果孩子偷拿家长的银行卡充值该怎么办?对此,丁道师表示,互联网行业基本已经形成共识,未成年人未经父母许可偷拿账号进行打赏等行为,可以进行退款。“当然这实践起来有一定难度,一般到了一定金额,比如5000元或1万元以上,成功要回的可能性更高。”
丁道师表示,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平台可以通过技术和人工干预进行限制,但家庭才是保护和监管未成年人的主体。“家庭、学校、平台和有关部门联动起来,才能真正保护未成年人,切不可把责任推给平台就当万事大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