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个体的声音,微博都有在听

“明天就是预产期了,肚子不舒服,一晚上没睡好,早上跟物业和社区说明情况,大清早就来二附院却迟迟进不去……说我们街道是中风险……”

2022年1月5日早晨8点钟,寒风中,孕妈@白杨yao站在西安一家医院门前,却不得其门而入。

西安“病了”,这座城市停下了脚步。自去年12月23日封城起,西安人的日常生活多多少少受此波及。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每个人只要暂且忍耐,等待城市慢慢“康复”就好了。

但是怀孕、生产,这样顺其自然的事又怎是忍耐就可以的?@白杨yao感到怀孕太难了:疫苗打不了,平时也不敢出门,快要生了,不得不去的医院却进不去,只是因为她来自中风险地区——尽管她所在的小区是低风险,她的健康码也是绿码。

制度如此,除了按照规定去做,普通人又能怎么办呢?

抓住救命稻草

可是@白杨yao必须进入医院!进入这家她从怀孕建档起就去就诊的医院,她最熟悉这里,这里的医生也最了解她的情况。

@白杨yao开始打电话,非常时期,电话很难打通,偶尔打通了一两个,也不能解决问题。她只好给自己所在的社区打电话说明情况,社区的回复是他们无法左右医院,而且给出了一个噩耗:如果她去了中风险地区的定点医院,那么她可能连小区的家也回不去了。

“急得不知道咋办,打了好多电话”,但都无果。2009年,@白杨yao来到西安,如今已经有十多年,作为一位名新西安人,绝望中的她第一次对这座城市感到了失望。

冬天的西安并不让人觉得好受——寒冷,干燥,所有这些感觉都被她急躁和失望的心情所盖过。

无奈的她想到了微博。平时,她只在微博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点滴美好,第一次,她感到这是一根“救命稻草”,甚至是最后一根了。

@白杨yao写下了事情的经过,表达了自己的情绪,这是这位求助无门的孕妇能做到的最后努力了。11时03分,她按下了“发送”的按钮。

个体的声音,微博都有在听

一位产后42天要去复查的孕妈在微博中给她留言:“现在医院的意思是,如果你的街道是中风险地区,就不能去二类人(员)的医院就医?”

这位留言的孕妈也很无奈,因为她的所在街道有一个小区(离她的小区还很远)出现确诊病例后已转为中风险地区,她不知道自己就医会不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白杨yao回答她:“活在大西安,太难了。”

与她有同感的不乏其人。网友@礼拜八的寂寞的同样如此,他的弟弟的事情更复杂一些。弟弟是一位HIV携带者,2022年1月4日是他高烧的第25天,已经烧到41.5℃。哥哥照顾了弟弟一晚上,实在没有退烧的迹象,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弟弟的病从2021年12月6日开始,一直不见好转,家人们轮番照顾,几乎都已经筋疲力尽。

个体的声音,微博都有在听

“我们跑遍了省二院、唐都医院、八院、中心医院、交大二附院、第三医院”,这些医院无一例外都无法为弟弟安排入院治疗。

弟弟曾被安排在一家医院,结果医院第二天就让他出院了,不给他治疗。另一家医院则说,他不是危重病人,他们是不接收的。

无奈之下,这位哥哥打了无数求助电话——12345、12320等,却都很难打通。这位哥哥并不死心,又在“西安市紧急救助通道上”留了言,可是依然没有结果。

他害怕了,“如果是轻症拖到重症,那就是死路一条”,对于HIV携带者来说,他们的免疫力本就比正常人要低,更容易感染病毒,也更不好治愈。

@礼拜八的寂寞意识到,“还有很多人估计(也)是走投无路”。1月3日,他看到一位同样症状的患者在微博求助,并最终得到救治。他坦言:“全家人仿佛有了希望。”

1月4日,中午11时54分,在微博上,@礼拜八的寂寞上传了求助信息,他写道:“跪求能帮我们找一家可以治疗的医院住进去。”

在生死面前,人会变得脆弱,但也会变得坚强。

普通人的每一条微博都像是在茫茫大海投入的一颗石子,水波溅起,但似乎很快就会被轻轻抚平,最后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

@白杨yao却仍有期待。@礼拜八的寂寞也怀着最后的信念在@那些可能向他伸出援手的媒体或个人。像接力,全力以赴。他们的求助没有被忽略,他们的声音也有被听到。

@礼拜八的寂寞的微博发出之后三个小时,他的弟弟得以进入西安九院。他在微博中写道:“感谢社会各界组织、社团,还有多家媒体朋友,没有你们,可能此刻我们还在找医院的绝望的路上奔波”。

个体的声音,微博都有在听

@白杨yao的微博在发出去两个小时之后,@陕西蓝田救援队便评论道:有相关部门已经出面协调了这件事,事情已经得到解决。住进医院之后,17时02分,她写道:“现在住院了,就等分娩了,感谢大家!”

个体的声音,微博都有在听

通过微博,@礼拜八的寂寞的弟弟、@白杨yao自己等急需救助的人,最终得到了帮助,在他们发微博的原博文上出现了一段蓝色字体:“通过多方努力,该用户已得到救助”这是微博给用户准备的惊喜。看到这句话,人们很难不会心一笑。

蓝色是大海、天空、宇宙的颜色,在蓝色之中孕育着生命和生机,人们在蓝色中看到了安静和理性,也感受到美好和自在。而微博的那段蓝色字体则让我们看到求助者的新生,那不仅是一个个“别人的故事”的结局,而且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个完整的家庭的悲欢离合的句号,它其实和我们每个人有关。

微博是一个广场。广场是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地方。人们在广场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只是微博这个广场很大,大到每个人都可以在上面发言。人言纷纷,如何让有需要的声音被听到、被看到?这需要转发的力量,也需要富有穿透力的文字,但这些还不够。

如何更大效能地发挥微博的广场作用?如何才能不辜负那些发出呼喊的人们?如何能够从线上发言发展到线下救助,切实完成“救助”的终极目标?

为此,微博运营者在行动——

2022年1月4日,@微博政务、@微公益等微博多部门联合起来,通过#西安抗疫互助##西安抗疫求助#等超话通道和实时信息流搜集整理微博上的个体求助信息。

这些信息被记录进一个“微博西安抗疫互助”的在线文档之中。1条、2条、3条……求助信息不断被记录,每多增加一条真实的求助数据,就多一份揪心。

与信息整理同步,微博各部门持续对接西安本土社会组织和救援队,如@陕西蓝天救援队等。与这些西安的一线工作者一起,微博开始逐条解决文档中的求助。1条、2条、3条……在微博救助的专项工作群里,社会救援力量不断反馈救助进度,在线文档里,“未解决”也不断变为“已解决”。

这就像是一场接力活动,只是生死时速,微博也好,地方救援力量也好,都在全力以赴。像@白羊yao和@礼拜八的寂寞等人一样,越来越多的求助信息上出现了蓝色标记,大到就医住院问题,小到蔬菜、卫生纸等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除了公开发博,用户通过微博私信求助的信息也得到重视。多起救助就是经微博私信对接得以完成的。这是微博救助的另外一种通道,不需要公布于“广场”,而能直接解决个体的困境。

微博还联合@人民日报等媒体开通#西安抗疫求助#超话通道,更广泛地搜集各类求助信息。此外,微博还和西安政务官微@陕西发布@西安发布等联动,高频通报官方公开的信息求助通道。

截至1月10日19时,共记录有148条求助信息,并及时反馈到西安当地救援部门,已明确获救94起,已取得联系并展开救助的有14起。

每天,这个数字都在更新,记录下的越来越多,而“未解决”的标记却越来越少了。

西安疫情还在持续之中,“羊肉泡馍”还没有完全恢复。而从2022年1月4日起,一种“微博整理求助信息→救援队线下承接救助→救援队微博发布救助结果”网络救助模式便有效运作起来了。微博又一次成为“社会”(中的每个个体)值得信赖的广场。作为社会中的第三方独立力量,微博其实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

2021年年中,河南暴雨。7月20日当天,微博热搜榜单上几乎都与此相关。微博联合河南当地媒体、政府等全天候推送救助信息和安全提示。灾难之中,信息何其关键!微博成为去年夏天河南应对水灾的重要“武器”。

2021年10月29日,#瑞丽值得被所有人看见#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一年多来,瑞丽承受了太多太多,这座美丽的边陲城市仍在坚持。”通过微博,瑞丽的真相被更多人知悉,这也加快了瑞丽从疫情灾难中康复的速度。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几乎每一次重大社会公共事件,都有微博参与的身影。一方面,微博可以稳定重大公众事件中的人心,另外一方面,微博又确实能推进事态的解决,为国家、社会、舆论朝良性方向发展提供积极作用。这已经成为一种微博常态。

微博无疑已成为社会上取得国民共识并及时反馈的重要公共平台。

相关阅读:
市值跌掉一个“宝钢”后,俞敏洪怎么总结新东方这一年? 植物蛋白肉企业星期零宣布完成1亿美元B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