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港媒:“Z世代”将寻找真爱寄托于“脱单盲盒” 大多失望而归

香港《南华早报》12月27日文章,原题:中国“脱单盲盒”依然凸显在线约会和在互联网上认识陌生人的陷阱

对即将研究生毕业的25岁女生小杨来说,除了寻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外,另一项要务是找到如意郎君。由于同班同学大都是女生,在上一段恋情无果而终后,生性羞涩的她决定尝试一种流行的寻爱方式:“脱单盲盒”。通过微信内置小程序购买了一个9.9元的盲盒后,她得到一位男士的联系方式和基本信息。这款小程序专门为在北京的大学生服务。

迄今,小杨已经购买了3个含有男方信息的盲盒,包括微信号、身高、体重、对颜值的自我评价,以及对自身爱好及兴趣的简要描述等。小杨说:“我加了他们的微信。我很喜欢与其中一位聊天,但就在我们有机会面对面交往时,他却突然消失了。”

与小杨一样,随着“脱单盲盒”迅速兴起,中国一些“Z世代”年轻人将寻找真爱的希望寄托于这些“廉价但有趣”的神秘盒子,但到头来大多失望而归,有些人甚至遭到陌生人骚扰。

数据显示,随着结婚率下降、离婚率上升导致单身人士越来越多,中国网络婚恋交友市场规模已从2014年的约27亿元猛增至2020年的51亿元。在去年的一项调查中,“喜欢宅在家里”被列为90后单身的首要原因。

但“脱单盲盒”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未起到多大作用。如果运气不佳,这些盲盒还有可能招来出于其他目的的人。杭州22岁的女学生刘敏丽(音)表示,她出于好奇在夜市上买了几个“脱单盲盒”,其中一位男士其实是保健品推销员。“他不停地给我发购物链接和广告……最后我只能把他拉黑”,她说。

某律师事务所负责人易胜华(音)说,“脱单盲盒”中隐藏着各种风险,包括性骚扰和金融诈骗等,受害者往往很难追究经营者的责任。但对以牟利为目的而获取并出售他人信息的经营者来说,“情节严重者将承担法律责任”。(作者Mandy Zuo,王会聪译)

相关阅读:
京东美团盒马等20余家电商公司被西安市约谈 网店刷好评现象调查:“好评如潮”的商品靠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