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薇娅被罚13亿敲响警钟:主播行业“侥幸逃税”行不通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佘晓晨

12月20日,一则消息让直播一姐“薇娅”告别直播间。

继雪梨之后,又一头部主播陷入“查税”风波。据新华社报道,浙江省杭州市税务局稽查局查明,网络主播黄薇(网名:薇娅)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通过隐匿个人收入、虚构业务转换收入性质虚假申报等方式偷逃税款6.43亿元,其他少缴税款0.6亿元,依法对黄薇作出税务行政处理处罚决定,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3.41亿元。

消息公布之后,薇娅相关的内容迅速登上微博热搜。薇娅和其丈夫董海锋分别在微博发表道歉信,董海锋表示,“近几年随着直播电商行业的飞速发展,自知在税务上并不专业,曾聘用第三方机构进行税务统筹,后发现此类税务统筹均存在问题并停用。自2020年11月至今,按照45%的个人所得税率全额缴纳薇娅相关税款,并主动补缴此前不合规的税款。”

与此同时,薇娅倚赖的淘宝直播平台也迅速作出反应:薇娅原定于12月20日晚7点的淘宝直播预告已取消,12月21日晚上6点半的淘宝“年货节”直播带货也已取消。而截至发稿,薇娅的微博、淘宝、抖音账号已被封禁。

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关注,一方面原因在于,薇娅被查税所透露出的高昂收入令人咋舌;另一原因在于,在薇娅之前,网络主播的查税问题已经获得高度关注。前不久,杭州市税务局稽查局依法向朱宸慧、林珊珊下达税务行政处理决定书,主播“雪梨”(朱宸慧)、林珊珊两名网络主播涉嫌偷逃税款,被处1倍罚款共计近亿元。

在淘宝直播平台,薇娅和雪梨是排在前三名的两大主播,在行业里属于头部中的顶级。今年双11首场预售直播中,李佳琦销售额达到106.53亿元、薇娅为82.52亿元,第三名雪梨的销售额则为9.3亿元。两大头部主播的查税风波,让风光无限的直播行业“跌落神坛”,背后则是对行业的一次深刻提醒。

设立多家个人独资企业隐匿个人收入

薇娅是如何偷逃如此多的税款的?简而言之,通过成立多家公司,薇娅将其个人收入转化为企业经营所得,从而减少了缴纳税额。

具体来看,上文所述的“通过隐匿个人收入、虚构业务转换收入性质虚假申报”指的是以下行为:2019年至2020年期间,黄薇通过隐匿其从直播平台取得的佣金收入虚假申报偷逃税款;通过设立上海蔚贺企业管理咨询中心、上海独苏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等多家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虚构业务,将其个人从事直播带货取得的佣金、坑位费等劳务报酬所得转换为企业经营所得进行虚假申报偷逃税款;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取得收入,未依法申报纳税。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规定,浙江省杭州市税务局稽查局依法确认其偷逃税款6.43亿元,其他少缴税款0.6亿元。

不同的缴税主体及不同的税种指向不同的纳税额度,这是薇娅得以偷逃税款的前提。根据现行《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主播获得收入之后,按照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计算,适用3%-45%超额累进税率;但按照现行税法,个人独资企业则按照经营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适用5%-35%超额累进税率。

上海星瀚律师事务所律师赵晓波指出,主播之所以选择设立个人独资企业并需要设立多个个人独资企业,原因之一就是个人独资企业无需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此外,设立小规模纳税人的个人独资企业等情况适用的税率还会降低。

在雪梨的案例中,其采取的方式也是转化个人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根据调查结果,朱宸慧、林珊珊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通过在上海、广西、江西等地设立个人独资企业,虚构业务将其取得的个人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所得转变为个人独资企业的经营所得,偷逃个人所得税。

在实际情况中,带货主播获得的收入包括坑位费和佣金收入;如果是娱乐主播,收入还包括打赏等。而头部带货主播一场直播的坑位费动辄几十万,多位品牌方曾向界面新闻表示,上头部主播的直播间几乎就是“赔钱生意”。而正是因为这些来源多、价格高的收入,让主播在缴税时多了一份侥幸。

直播一姐停播,行业警钟敲响

12月20日下午,一则网络流传的截图显示,谦寻控股薇娅事业部信息通知群中,薇娅经纪人王斯(古默)发言表示,“接下来请大家先行回家休息,在此期间工资照发。”

据界面新闻了解,这家因薇娅直播带货而兴起的公司在近两年不断扩大人力规模,根据看准网的薪酬统计数据,谦寻公司员工月收入平均值1.7万,其中36%的员工高于平均薪酬,高于同行业公司。如今,一切都被按下暂停键。

处罚公布后,薇娅的淘宝直播已全部取消,恢复时间未知。之后薇娅的微博、淘宝、抖音账号也被陆续封禁。

关于是否对黄薇追究刑事责任,杭州市税务局稽查局有关负责人的答复是:黄薇首次被税务机关按偷税予以行政处罚且此前未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若其能在规定期限内缴清税款、滞纳金和罚款,则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若其在规定期限内未缴清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税务机关将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但此次薇娅查税风波,给整个主播行业和直播平台都敲响了一记警钟。

薇娅查税事件公布之后,《经济日报》发文称,近年来,税务部门加强对高收入人群、高风险行业的税收监管。针对偷逃税的新手法,持续提升精准监管能力,加大“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力度,严厉查处和曝光各类恶意偷逃税行为,持续净化税收营商环境。从一系列案件可以看出,税收大数据分析显示出威力,通过“互联网+监管”实现精准有效打击,让偷逃税行为“逃无可逃”。

实际上,今年开始,直播行业已经告别“野蛮生长期”,各个层面的监管不断加强。今年9月,国家税务总局专门印发通知,明确网络主播2021年底前能够主动报告并及时纠正涉税问题的,可以依法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罚。据新华社报道,已有上千人主动自查补缴税款。

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夏海龙长期关注互联网行业法律法规,他认为,如今主播个人税收成为突出问题,首要原因在于,主播的数量非常大,这对税收监管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其次,个人主播收入方式较多,这就需要税务单位投入更多时间调查资金来源和去向,这是“量”上的挑战。

业内专家向界面新闻表示,直播企业和带货主播作为市场主体,不仅要追求效益,也要追求社会效益,在行业规范的约束下,直播企业和带货主播的业务也会走向成熟。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白彦锋则提出,要对网络平台、经纪公司、网络主播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对存在偷逃税等违法失德行为的网络主播采取行业抵制或限制惩戒手段。

从目前的监管力度来看,此次事件之后,主播和机构都要对自身的要求更加“严格”。而夏海龙认为,监管加强后,电商平台也会受到较大影响,在利润核算、商业策略等各个方面,平台必须重新认真思考。

相关阅读:
薇娅偷逃税被罚,明星、主播偷逃税是如何蒙混过关的? 偷逃税被罚13.4亿,起底薇娅背后的商业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