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2023年底初步建成

来源:经济参考报

原标题: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2023年底初步建成

工信部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到2023年底,在国内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推动10家物联网企业成长为产值过百亿的龙头企业,物联网连接数突破20亿。

多个部门和机构对《行动计划》解读时表示,物联网时代已经到来,此次《行动计划》的推出为蓬勃兴起和全面发展的物联网产业注入“强心剂”。在政策加码、市场需求释放和资本加持等多重因素驱动下,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迎来黄金期。

补齐关键核心技术短板

据专家介绍,物联网是以感知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实现人、机、物的泛在连接,提供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服务的基础设施。随着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步伐加快,物联网已经成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已被纳入新基建的信息基础设施中。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物联网全面发展,将物联网纳入七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并对物联网接入能力、重点领域应用等作出部署。

我国物联网产业近年来保持强劲增长态势。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202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突破1.7万亿元,预计2022年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

来自工信部的信息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物联网产业总体规模、骨干企业数量、标准制定数量等指标全部达到规划预期目标,物联网应用部署范围和产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工信部还表示,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持续推进解决的问题。一是关键核心技术存在短板。感知、传输、处理、存储、安全等重点环节技术创新积累不足,高端传感器、物联网芯片、新型短距离通信、边缘计算等关键技术仍需加大攻关力度。二是产业生态不够健全。我国物联网企业竞争力不高,具有生态主导能力的领军企业较少,产业链上下游的交流协作程度低。三是规模化应用不足。现有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小、零散化,广覆盖大连接的物联网商业化应用场景挖掘不够,应用部署成本较高。四是支撑体系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标准引领产业发展的作用不强,物联网安全问题仍然严峻,相关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公共服务能力不足。

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的分析,我国物联网发展面临多重挑战,主要包括碎片化问题、安全问题和高成本问题。此外,物联网与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融合也面临挑战。

确定量化目标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3年底,在国内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社会现代化治理、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民生消费升级的基础将更加稳固。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3年底的量化目标:推动10家物联网企业成长为产值过百亿、能带动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龙头企业;应用规模持续扩大,物联网连接数突破20亿;支撑体系更加健全,完成40项以上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制修订等。

对于如何提升物联网产业创新能力,《行动计划》从三个方面进行部署安排。第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施“揭榜挂帅”,鼓励和支持骨干企业加大对高端传感器、物联网芯片、新型短距离通信、高精度定位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第二,推动技术融合创新。加强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物联网融合发展,提升物联网终端感知能力与应用平台数据处理能力和智能化水平。第三,构建协同创新机制。鼓励地方联合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建立一批物联网技术孵化创新中心,调动物联网产业技术联盟、基金会、开源社区等协同创新形成合力。

安全是物联网发展的前提,《行动计划》提出依托科研机构与联盟协会,从加强物联网卡安全管理、建设面向物联网密码应用检测平台和安全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物联网安心产品”等方面发力,提升物联网安全技术应用水平和安全公共服务能力。

物联网产业市场空间可观

专家表示,物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万物互联需要技术创新以及市场应用模式和服务理念创新,更需要政策引领与推动。

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理事长郭源生表示,《行动计划》为正在蓬勃兴起和全面发展的物联网产业注入“强心剂”,直面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行业做出战略定位和顶层设计,也对今后精准施策指明了方向。

中信建投认为,物联网的价值和重要性得到广泛认同,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应用需求将会井喷式爆发。

天风证券表示,物联网既有新基建属性,又是5G的应用场景,市场空间可观。

相关阅读:
微信语音竟会自动播放朋友圈 网友:游街示众的社死 美国餐厅外卖平台DoorDash为餐厅推出100万美元自然灾害援助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