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迪坤
最近,耗资百亿修了七年多的北京环球影城终于开业了,各路网红和明星纷纷前去打卡,游客也是空前的爆棚。本期21V财经谈谈最近火爆的主题乐园,为什么主题乐园那么受欢迎,但又为什么总有人感觉我们本土出不了可以媲美迪士尼、环球一样的主题乐园呢?
主题乐园最大特点是赋予游乐场某种主题或多种主题。围绕主题去设定和营造园区里的一切。主题乐园强调主题和文化;游乐园,则以机械娱乐为主。实际上两者的区分并没有那么严格,主题乐园一定是游乐园,而并非所有的游乐园都能成为主题乐园。(主题概念涵盖比较广泛,主要包括知识产权(IP)、园区建筑包装景观的整体风格、游乐项目的整体风格。其中IP是最核心的。成功的主题乐园不仅在于整体风格的统一,更能通过好的游客体验输出价值观。)
国内的广义上主题乐园起步较早,最初是以主题公园的形式,从微缩景观形态,如深圳的锦绣中华、世界之窗,到影视基地无锡的三国城水浒城,逐渐与机动游戏的游乐场相结合形成主题乐园。事实上,很多主题乐园并不“主题”,充其量也就是个规模更大稍微包装过的游乐场。
而真正进入大众视野的主题乐园,还得是香港和上海的迪士尼乐园,以及在中文互联网上流传已久的新加坡环球影城。
主题乐园的现状
谈到那些曾经给我们快乐但现在不在了的游乐园就难免唏嘘。正如广州,许多人童年回忆里的东方乐园、太阳岛、世界大观、航天奇观等等,如今只剩下一个长隆。许多乐园破产数十年之后再次踏足,生锈的设施早已布满了青苔,那些地方也变成了“怀旧”风出片的网红拍照打卡圣地。
主题乐园开发运营比较难,前期投入很大,况且回报周期长,运营团队还需要非常专业,事故风险还不小。
2019年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魏小安就透露过,国内投资额超5000万元的国内主题乐园大概有300家,约有70%的主题乐园处于亏损状态,20%勉强平衡盈亏,运营状况良好的主题公园仅为10%。另一边的数据,环球影城母公司NBC环球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和2019年这两年环球影城主题乐园平均盈利超155亿元人民币。当然了,这些数据也仅仅能在正常的“年份”下比较好看。新冠疫情冲击下,并没有能独善其身的主题乐园,中国没有,全世界也没有。
IP之争
IP是主题乐园的灵魂所在,简单来说就是IP决定了主题乐园“好不好玩,惊不惊喜”。关于IP这个话题一直是有争议的,正方说我们有IP,三国水浒西游这些名著影响了几百年,再不行的话现在的流浪地球、盗墓笔记;反方说咱们这些IP都是老掉牙的,历史包袱太重了,一点现代人的影子都看不到,科幻元素还太少了。其实正反方的观点都有道理,就像辩论赛里没有绝对的赢家。IP我们是有的,并且还很丰富,上下五千年经典一路传承过来。但想做好的难度很大,比好莱坞大片迪士尼卡通要困难得多,猫和老鼠白雪公主这样的IP也不年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都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了,关键还得看怎么开发。
我们的IP是否有覆盖全年龄段,这个问题很值得思考。一方面是主观意识上的不覆盖,另一方面是这个IP定位就是儿童。无法逃避的是,当前大多数家长对卡通动漫等文化的认知是,这些东西就是给小孩准备的,是“幼稚”的。这种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所改变,但短时间内还是存在的。主题公园的消费绝不只是为了小孩子准备的,他们应该是全年龄段的,大人看得惊喜,小孩玩得开心,一家子其乐融融的项目才有二次消费的欲望。
运营与管理之困
主题乐园的困局不仅表现在我国,其实老邻居日本韩国也有同样的问题。日本任天堂家的游戏IP足够做一个大型主题乐园了,宫崎骏系列动画片,东映的动画片,都是能撑起乐园的IP,但是日本人也只会单线突破,不会复合经营。
美国拥有非常成熟的娱乐文化产业链,依靠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文化霸权能够对全世界进行持续性的文化输出,并且作为国家的宣传机器的一部分进行推广。擅长把别国的特色文化本土化,比如中国的花木兰、功夫熊猫,日本的哥斯拉变形金刚,抑或是皮克斯里充满拉美幻想色彩的角色,美国人将这类文化符号本土化之后进而全球化。
本土的主题乐园,可以是市民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可以是当地政府吸引投资发展产业的机遇,还可以是传播本土优秀文化的载体,在全域旅游、大文旅产业发展背景下,我国主题乐园行业正在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怎样创新原有IP,开发新IP,升级运营管理模式,始终是核心问题。
(图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