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刘慈欣 中国第一位“元宇宙架构师”

文/刘学文

来源:爱范儿

地球,位于银河系第三悬臂边缘的一颗星球,直径大概 12000公里,人口大概 70多亿,实在平平无奇。即便人类自视甚高,但把地球上所有人都无缝隙地挤在一起,你的左手是新垣结衣,右手是长泽雅美这样,也不过是一个直径不到 1000米的球体而已。

即便如此,这堆直径不到 1000米的肉球集合体们面对直径 12000000米的地球时,还是显示了他们的贪婪和远视:资源快不够了,世界太狭小了,宇宙太广阔了。

认识到了自身渺小和世界狭隘的人类自然想要走远一点,现在,拓展人类世界边界的人分为了两派:一边是飞船派,另一边则是元宇宙派。

飞船派是指期待人类总有一天乘坐宇宙飞船飞出太阳系,飞出银河系,飞到宇宙边缘的人们,顺带一提,有可能这个宇宙飞船就是地球本身;而元宇宙派则期待在比特的虚拟世界里,创造一个无限延伸,应有尽有的虚拟宇宙,人类在这里突破物理世界的限制,通过算力和代码创造“一切”。

▲巴斯•奥尔德林和他的惋惜,图片来自 MIT Technology Review

▲巴斯•奥尔德林和他的惋惜,图片来自 MIT Technology Review

飞船派和元宇宙派的分法并不严谨,因为这是我自己提出来的二元论。不过相应的,我还有两三个支持者:首先是登月第二人,巴斯•奥尔德林,因为说出“我的一小步,人类一大步”的阿姆斯特朗太过知名,所以巴斯•奥尔德林在年迈时所说的“你允诺我殖民火星,但却给我Facebook”就显得不那么有名,但作为真正坐过飞船的飞船派,这句话也足够有分量。

其实巴斯•奥尔德林的名言颇有拾人牙慧之嫌,毕竟在他之前,硅谷知名投资人彼得•蒂尔也说过类似的“我们想要会飞的汽车,但只得到 140个字”。不过彼得•蒂尔说这话多少不太能服众,毕竟他是 Facebook最早期的投资人,对“140个字”特别喜欢,并且他本人和准备殖民火星的马斯克关系不太好。

第三个人就是刘慈欣,中国最知名的科幻作家,绝对坚定的飞船派,对元宇宙派绝对地零容忍,先后写了多篇科幻小说来批判元宇宙派。

但是,少年杀恶龙,杀着杀着,自己也可能成为恶龙,刘慈欣写着写着,差不多就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元宇宙架构师”,如果对元宇宙没有什么基本概念的话,去读一读刘慈欣的小说,或许会有一些大概的认识。

“飞船派”对“元宇宙派”的大嘲讽

虽然刘慈欣几乎是公认的中国科幻第一人,但这并不代表他的作品水平都很高,比如《不能共存的节日》就属于刘慈欣写得很一般的科幻短篇,但同时也是对“元宇宙派”嘲讽力度最大的一篇。

在《不能共存的节日》中,外星留在地球的观察者对地球的节日不屑一顾,认为元旦不过地球公转一圈的节点;而圣诞更是毫无意义,真正有价值的节日是几十亿年前地球上生命细胞的第一次分裂的“分裂节”,再比如登陆节,就是生命从海洋爬上陆地的那一天;下树节,长臂猿从树上下来的第一天;还有直立节、工具节、取火节等等。

▲ 1961年 4月 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飞向太空

▲ 1961年 4月 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飞向太空

而最近的值得纪念的节日可能是 1961年 4月 12日,人类第一次载人航天,按照外星人的说法,地球是巨大的蓝色子宫,载人航天的意义才真正预示着人类的出生,在此之前,都是孕育。所以,1961年 4月 12日初定为人类的“诞生节”。

▲马斯克创办的 Neuralink脑机接口技术已经取得了一部分的突破

▲马斯克创办的 Neuralink脑机接口技术已经取得了一部分的突破

在 2050年 10月 5日,人类实现了人脑和电脑的直接连接,脑机连接技术有了飞速发展的基础。科学家们开始畅想未来:

很快,互联网上连接的将不是电脑而是大脑。接下来顺理成章的是,人的记忆、意识和全部人格将能够上载到计算机和网络中,人类有可能生活在虚拟世界中——虚拟世界,你想想,在那里人什么都可以做,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像上帝一样。在那里,一个人可以拥有整个星球!

这个未来图景毫无疑问就是元宇宙的理想状态:虚拟世界比现实世界广阔得多,人类在这里轻易地获得巨大的快乐,多巴胺成吨分泌的那种快乐,虚拟世界能够承载人类的记忆、意识和人格,现实世界将会变得毫无趣味。虚拟和现实的对比差异,比《霍乱时期的爱情》与抖音短视频的趣味差异还大上千百倍。

见证了人类“诞生”的外星观察者也想象了在此之后的人类未来:

未来的虚拟世界确实是天堂,在那里面每个人确实是上帝,其美妙是任何想象都难以企及的。我只想像一下那时的现实世界。开始,现实中的人会越来越少,虚拟天堂那么好,谁还愿意待在苦逼的现实中,都会争相上载自己。地球渐渐变成人烟稀少的地方,最后,现实中一个人都没有了,世界回到人类出现前的样子,森林和植被覆盖着一切,大群的野生动物在自由地漫游和飞翔……只是在某个大陆的某个角落,有一个深深的地下室,其中运行着一台大电脑,电脑中生活着几百亿虚拟人类。

很显然,外星观察者的话,就是刘慈欣想说的话,飞船派刘慈欣认为元宇宙(虚拟世界)最终会导致人类在肉身上的毁灭,人类将会从现实世界中消失,最终全部虚拟化。

最终,外星观察者把 2050年 10月 5日定为地球的“流产节”,人类诞生未半而中道崩殂的意思,背锅的当然是“元宇宙”了。

▲在《堡垒之夜》游戏里看虚拟演唱会,算是一种低配版元宇宙体验

▲在《堡垒之夜》游戏里看虚拟演唱会,算是一种低配版元宇宙体验

现在谈元宇宙多少有点空中楼阁的意思,不管是开放世界游戏创建平台《Roblox》,还是 Epic的《堡垒之夜》等等都还是二维平面世界极其初期的元宇宙概念,离正儿八经的元宇宙图景还有十万八千光年的距离。

不过刘慈欣对元宇宙的构想和批判,是超越时间的。在元宇宙概念出现之前,他就已经开始“创造”元宇宙了,然后等元宇宙成熟之后,开始“毁灭”掉他描绘的元宇宙,不得不说,这种科幻作家的创造和毁灭行为,本身就很元宇宙,所以大概元宇宙的本质就是套娃?

30多年前,刘慈欣就构想了元宇宙

鉴于现在元宇宙还没有明确定义,处于两家谈愿景,百家争鸣,千家炒概念的阶段,如果以形式纯粹,形式中立,形式自由;内容纯粹,内容中立和内容自由的角度来划九宫格,实际上元宇宙的内涵十分丰富,不能说万物皆可元宇宙,至少元宇宙是不排斥任何想象的,一旦设限,就很不元宇宙。

所以,即便是 30多年前,刘慈欣只有 20多岁,计算机和互联网在中国属于凤毛麟角的时候,他就在《中国 2185》这篇没有正式出版的小说里描绘虚拟世界了。

时间来到 2185年,中国在那个时候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国了(虽然刘慈欣是科幻作家,想象力爆表,但还是大大低估了国家的发展速度),科技树也点到了星际争霸,20亿国民实时在线会议,人均寿命一两百岁,人脑模拟化的阶段。在这样的科技条件下,国家遇到的最大危机不是来自于现实世界,而是虚拟世界的人们(当然也可以叫元宇宙)。

一次偶然的技术突破,电脑里面出现了人脑的完全复制体,这个虚拟人类没有躯壳,但有着和人类完全一样的思维,大概可以理解为《三体》里面的云天明虚拟化了。如果思维存在于真实大脑之中,那么在原子层面是极难复制,并且移动速度极慢,但一旦思维数据化,那么字节复制起来就快多了,并且移动速度也可以达到光速,所以在极短时间内,互联网就被这个虚拟人类以及他的复制体所控制,核弹发射,物联网设备暴走,医疗设备断线等等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最终的解决方案也很简单,直接全国大断电,电脑没有电就不是脑。

在元宇宙里,我们可以天天看银河星爆

在元宇宙里,我们可以天天看银河星爆

不过在虚拟人类出现,到他们遭遇断电灭亡的现实世界 2小时里,虚拟人类的文明已经走过了 600多年。虚拟人类们在虚拟世界的生活是这样的:

我们这个国家从宣布成立到消失,只不过两个小时而已。但是,我们生存在高速的集成电路之中,我们的躯体和意识是由每秒振动几亿次的电脉冲组成的,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思维,都是按这个速度进行的。所以在我们的世界中,时间要用比你们小八个数量级的单位来计算,对我们来说,这个世界中的一秒,同你们世界中的七百多小时一样长!在你们那紧张的两小时中,我们已渡过了六百多年的漫长岁月,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文明。

我们的祖先第一次进入电脑总网后,便开始大量自我复制,复制体又进行了第二次复制前后经过了四十次复制,便使近亿个脉冲人布满了电脑总网。

他们惊奇这集成电路世界的广阔,在这硅片的世界中,他们以光速四处漂荡。通过总网中的各种传感器,他们看到和感觉到了外部世界。他们的眼界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广,他们能同时看到喜马拉雅山的积雪和西双板纳的森林,他们能摸到黄河的泥沙,尝到海水的咸味,他们还可从月球和火星看整个地球;这个宇宙中许多超出人的肉体感官的事物,他们也能看到和感觉到:通过中微子雷达,他们能看到地心炽热的液态铁镍在蠕动;通过太空中的卫星,他们感到了从太阳刮来的粒子风的吹拂;通过射电望远镜,他们看到了上千万光年远处的河外星系,通过高能加速器,他们能听到原子核对撞的声音;他们还听到了引力波的喧响,看到了可见光波段外那无法向你们原生质人描述的色彩这一切,不但超出了你们现在的想象,也超出了你们可能的想象。当他们刚被复制的时候,完全沉浸在惊喜和好奇之中。他们一会儿使用自己的电子显微镜眼睛,观看细胞中如游丝般的染色体;一会儿使用自己的中微子望远镜眼睛,观看地球和月球。由于中微子的高穿透性,我们的星球和他的卫星在他们眼中都成了晶莹透明的水晶球,在引力波的海洋中漂浮着最使他们兴奋的是他们拥有了由这个国家所有的机器构成的无数双有力的手,由所有的交通工具构成的无数条飞快的腿和翅膀,他们拥有了神一般的力量。

很显然,这段描述要比《不能共存的节日》里更为详细,也更令人憧憬和惊惧,人类可以借助传感器、射电望远镜、中微子雷达、高能加速器、电子显微镜等等,去直接感受这个世界,人类的眼耳口鼻相比之下显得如此迟钝。同时,人类的思维速度也将大大提速,文明演进像从马车进化到高铁。

这个和现实世界相连的元宇宙可能威胁到现实世界,也可能是现实世界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

▲现在的机器人也很强大了

▲现在的机器人也很强大了

很多科技从业者对 AI和机器人技术抱有非常乐观的发展预预期:最终 AI将取代多数人的脑力劳动,而机器人则会取代多数人的体力劳动,而医疗技术的发展又让人类活得更久,最终就是世界上大多数人变得无所事事。

搞艺术创作可能是更多人的出路,但元宇宙可能是绝大多数人的归宿,无论是抛弃躯壳完全虚拟化,还是脑机接口,亦或是进阶版的 VR世界,总归虚拟的元宇宙将会是人类多数时间的归宿。

事实上,在《中国 2185》里面,刘慈欣就是这么构想的:建立一个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网络空间,将垂垂老矣,依靠营养液和氧气瓶维持生命的人们“意识移民”过去,让他们在这片爱丽舍乐园里永享快乐。

元宇宙或许很先进,但不是最终归宿

希腊神话中,人死之后会渡过冥河,然后接受审判,有罪者入地狱,无罪者入爱丽舍乐园。时年 20多岁的刘慈欣在写《中国 2185》的时候,讨论了永生或者永死的问题,他给的答案也很明了,虽然人的意识可以在元宇宙里永生,但这种永生也是永死,没有意义。其实,也就是爱丽舍乐园和地狱没有太大区别的意思。

如果说刘慈欣在《不能共存的节日》里搞了一个肤浅的飞船派和元宇宙派的二元对立,然后在《中国 2185》里又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元宇宙的存在意义,那么在《时间移民》中,刘慈欣站在历史的角度给元宇宙定了调。

因为环境恶化,人口暴涨,人类生存空间变得岌岌可危,最终人类决定让 8000万人躺进冷冻箱进行时间移民:到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年代苏醒,并生活下去。

这批人经历了战争数据化的年代,经历了身体永生的年代,中间在“无形时代”停留下来一段时间。

刘慈欣 中国第一位“元宇宙架构师”

“无形时代”在时间移民的 500年后,人类世界分为有形世界和无形世界,有形世界就是人类还保持着自己的身体,这个身体可能是个飞机,也可能是辆汽车,还可能是艘巨型轮船(突然就 JOJO化了),也可能有好几个身体。而无形世界我们依旧可以归类为元宇宙。

刘慈欣对于这个元宇宙世界的描述和前面所讲其实差不太多:

您可以真正随心所欲,创造您想要的一切。您可以创造一个有千亿人口的帝国,在那里您是国王;您可以经历一千次各不相同的浪漫史,在一万次战争中死十万次;那里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的主宰,比神更有力量。您甚至可以为自己创造一个宇宙,那宇宙里有上亿个星系,每个星系有上亿个星球,每个星球都是各不相同的您渴望或不敢渴望的世界!不要担心没有时间享受这些,超级电脑的速度使那里的一秒钟有外面的几个世纪长。在那里,唯一的限制就是想象力。无形世界中,想象与现实是一个东西,当您的想象出现时,想象的同时也就变为现实了,当然,是量子芯片内的现实,用您的说法,是脉冲的组合。这个时代的人们正在渐渐转向无形世界,现在生活在无形世界中的人数已超过有形世界。虽然可以在两个世界都有一份大脑的拷贝,但无形世界的生活如毒品一样,一旦经历过那生活,谁也无法再回到有形世界里来,我们充满烦恼的世界对他们如同地狱一般。现在,无形世界已掌握了立法权,正在渐渐控制整个世界。

这本是个挺有吸引力的年代,快乐如此容易获得,并且快乐是如此强烈而持久,人类仿佛沐浴在多巴胺的海洋当中。不过出于对人类和历史负责的态度,时间移民小队对这个时代十动然拒,等待这个时代的人类自己作死完球,最终来到没有人类回归原始的世界进行开荒。

在刘慈欣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当中,虚拟世界是他非常重要的创作主题和素材,无论是《三体》中的三体游戏,《2018年 4月 1日》中的 IT共和国,其实可以归结到元宇宙当中去。

▲《头号玩家》算是成熟元宇宙的一部分

▲《头号玩家》算是成熟元宇宙的一部分

类似地,小说《雪崩》,电影《头号玩家》还有动漫《刀剑神域》也可以看做是元宇宙的阶段性形态,不过在描绘元宇宙比较终极形态的时候,刘慈欣向来不吝啬他的想象力,以及被大众评价为不怎么样的文笔。

即便是在创作科幻小说,刘慈欣在写作当中的一些设定依旧可以为现实世界当中的元宇宙发展提供通俗解释:

元宇宙依赖于算力大发展,甚至是芯片技术的跃进;还有脑机接口或者人脑互联网这样的技术;元宇宙对编程技术还有存储技术的要求;高并发不再是令人头疼的技术难题;元宇宙不仅仅是供人类娱乐,人类在此仍在创造,甚至创造的文明成果超越现实世界;元宇宙有自己的经济系统,GDP体系,以及社会发展方向…

有趣的是,刘慈欣最早的作品,对元宇宙的设想其实越全面,完全超越了时代和空间的局限性,很难想像他会在那么久之前那么偏僻的娘子关水电站里写出那么细致的虚拟世界,从超前性和全面性来看,说刘慈欣是中国第一位“元宇宙架构师”也不是标题党。

作为坚定的飞船派,刘慈欣其实不光在作品里表达了对元宇宙发展的担忧,在现实当中也很明确地表示过类似的看法:虚拟现实技术让人变得越来越内向,整个文明变得越来越内向。人类太依赖于计算机技术,而航天技术离大众和赚钱太远。

也许,在刘慈欣看来,把元宇宙写得有魔力,越吸引人类内向化,那么飞船派的存在就显得越卧薪尝胆,越具备天然的正义性。在人类最终归宿这个终极命题上,刘慈欣的答案始终如一,那就是飞向宇宙,内向化的元宇宙派,更像是让人类温和地走进良夜。

当互联网在新的十字路口前踌躇不前,人们翻开一本 29年前的科幻小说,指着一个叫做“元宇宙”(Metaverse)的词汇说:“这就是下一代互联网”。

“元宇宙”是当下科技圈最火爆的概念,然而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元宇宙”,没有人能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大多是从一众科幻作品拼凑出一个模糊的轮廓。

“元宇宙”可能是《头号玩家》结局中那样的数字乌托邦,也可能如刘慈欣所描绘的,几百亿虚拟人类活在地下室的电脑里,肉身彻底消亡。

在凯文·凯利等未来学家看来,赛博化是人类的归宿,“元宇宙”将催生一个新形态的的虚拟物种,加速“碳基生命”向“硅基生命”的过渡。

“元宇宙”究竟是“The Next Big Thing”,还是对人类来说为时尚早的技术?我们将通过系列专题深入探讨,这是“元宇宙”系列的第一篇。

相关阅读:
央视曝光零基础医美手术速成班 线雕培训四天就能上手? 培训机构退费难甚至卷钱跑路 教育部:挂牌督办结果要向社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