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崔鹏
腾讯自QQ时代开始,就在发展自己的音视频通信技术,到目前为止已经超过二十年时间。
早年间在腾讯QQ的即时通讯平台部,有一个小团队专门负责支持QQ的双向视频通话功能。历经多年发展,该团队规模不断扩大,支持的业务列表也几乎涵盖腾讯绝大部分产品。
这个团队就是目前的腾讯云音视频团队,他们本来的主要任务是内部支撑各个业务线。但2015年之后,直播和短视频平台风口频出,加上微信小程序生态逐步完善,音视频能力大有成为底层基础设施的潜力,腾讯云开始顺势对外输出针对各类垂直行业的技术解决方案。
尤其是2020年的疫情催化,让电商直播和在线教育领域对音视频技术的需求急速增长。在去年腾讯会议的爆发式发展过程中,腾讯云音视频团队也在背后提供了技术支持。
根据IDC去年的报告,腾讯云在中国视频云产业的解决方案市场份额排名第一。腾讯方面表示,国内目前90%的音视频用户采用的都是腾讯云音视频团队的产品解决方案,尤其是直播、短视频和游戏电竞等泛娱乐领域。
2020年底,马化腾提出全真互联网概念,融合VR/AR、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全新数字场景可能在未来成为音视频领域的新机会。
腾讯云也顺势做出进一步调整,将多年来积累的音视频和互联网通信能力统一打包整合,单独成立“腾讯云音视频”的品牌。
在这个独立品牌推出之时,界面新闻与腾讯云副总裁李郁韬聊了聊,话题围绕腾讯做云音视频独立品牌的思考和战略规划展开。
李郁韬2006年加入腾讯,曾担任QQ通信与音视频技术负责人,目前负责腾讯视频云、加速产品、云通信产品和云监控产品等相关业务及团队管理工作。
腾讯云音视频这个新品牌整合了“三张网”,分别是TRTC实时音视频通信网络,IM即时通信网络和CDN流媒体分发网络,它让腾讯成为目前业界唯一同时具备实时通信网络、即时通信网络和流媒体分发网络的云厂商。
借助于腾讯云搭建的PaaS中台能力,腾讯云音视频团队针对各垂直场景提供的解决方案,能够在前台输出至办公协同、在线教育、电商和金融赛道的不同客户群体。
“我们是业界最先做这件事情的人。”李郁韬表示,腾讯云通过半年时间的准备,将三张网络融合在一起,这类产品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
以下为采访摘要:
界面新闻:你们预估音视频这块的市场有多大?
李郁韬:我们预估市场空间主要有几方面:第一,边缘计算的部分。中国市场大概是数百亿规模,全球市场估计会加倍,在500亿左右。
第二,音视频的直播、实时音视频两个加起来,大概会是边缘计算的十分之一左右份额,估计在50亿左右。
第三,RTC产品,多人互动实时音视频领域,我们预估今年市场大概是15亿-20亿,未来每年会有30%-40%的复合增长。
整个行业和资本市场非常看好这个领域,因为实时音视频是非常核心的底层基础设施。腾讯在这块投入很大,也是看准了方向。未来大量传统行业需要搬到线上,有大量音视频通信需求。这和今天只在线上玩一个语聊房间,或者玩一个游戏的简单需求完全不同。去年在线教育的发展也让资本市场看到这块空间非常大。
界面新闻:你们提出融合三张网的概念,这对客户到底有什么价值?
李郁韬:在疫情期间,我们观察到很多客户使用腾讯云的时候,都同时存在三个需求:高并发大带宽的CDN流量分发,高实时互动的音视频通信,IM信令和通信服务能力。
所以我们从客户需求去反推底层技术架构,发现这三张网有很多共通性。将它们融合在一起,在底层设施上做到复用,在前台应用方案和产品化包装之后,腾讯能提供给客户一站式SDK和API接口,同时满足这三个需求。
界面新闻:既然客户一直有这种需求,为什么腾讯现在才做这些?
李郁韬:这三张网的技术演进很多年前就开始趋同了。去年疫情激发了很多线上化需求,我们发现越来越多客户和行业在把线下业务往线上搬。
以往互联网公司最大的需求是流媒体CDN服务,去年疫情期间腾讯云上TRTC和IM后,客户的数量出现井喷式爆发,所以我们预判未来两三年,这里有很大的历史机遇和转折点。
以前很多厂商只能提供一部分产品,客户要接入IM、RTC和CDN,可能要对接三波人。去年有大量用户选择腾讯云,就是因为我们提供了一站式接入方案。
界面新闻:你们现在是音视频云市场份额第一,怎么做到的?
李郁韬:我们是从零开始,一步步做到的,我觉得有几个原因。
首先腾讯云的产品矩阵丰富度足够大。2016年前后,市面上提供音视频终端产品的厂商不多,腾讯坚持了下来,保留着直播、点播、短视频、TRTC、IM以及终端SDK等所有产品,坚持给客户提供最易于接入的产品形态。
其次,我们抓住了几次行业发展红利。包括直播CDN的需求,特别是游戏直播;抓住了CDN流媒体短视频的红利,包括快手、斗鱼和B站等客户;我们也抓住了疫情催生的各行业把线下业务搬到线上的需求。
在微信小程序生态内,大部分客户都会选择腾讯云的音视频通信基础服务,去构建他们的直播、金融和娱乐社交类服务。
第三,腾讯云一直在向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投入。我们团队大部分都是5-10年的成员,大家长期在一个领域做技术积累。
界面新闻:是否有计划未来向海外市场推进?
李郁韬:以前中国云厂商做出海业务比较艰难,因为基础设施建设要投入很多资金。后来我们发现,做流媒体CDN和即时通信IM的方式投入产出比较高。我们的底层技术栈要求兼容性很强,服务好国内企业出海的需求,就能站稳第一步。
去年腾讯会议在海外推广的时候,我们发现全球各地一些以前布局的CDN节点能够被利用起来,结合腾讯会议本身的软件架构,能组建一套接入广泛、质量还不错的全球化视频会议接入网络。
在那之后,我们才意识到,海外资源的价值以及构建这几张网络的重要性,这才有后面融合三张网的措施。假以时日,我相信腾讯云在海外会成为非常有竞争力的供应商。
界面新闻:你们推进技术对外走出去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和挑战?
李郁韬:最大的困难还是业务多样性的挑战。服务内部的时候你可以枚举出所有需求,然后适配就行。对外不同行业客户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和指标完全不同。这是所有团队从To C转To B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最早在内部我们以为自己很强,结果出去,发现行业并不觉得你很强。
第二个困难是如何保障客户要求。以前做To C,我们可能是影响一部分用户,这些用户换个App也能用。现在做To B,如果出问题会直接影响它生死存亡的业务,所以肯定用最高标准要求你。
第三个挑战是面临多家竞争的局面。在内部有时候业务对技术支撑团队依赖度很高,你出去之后就不是这种独占角色了,会面临很多家竞争。To B业务需要时间积累客户,别人比你做得更久,你要用同样甚至更少的资源去追赶是很难的。
CDN还简单一些,接口相对标准。RTC和IM场景里,SDK已经植入到业务场景中,要替换它是非常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