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媒体:辛巴复出,当吸取教训谨记“家人”不可欺

媒体:辛巴复出,当吸取教训谨记“家人”不可欺

原标题:辛巴复出,当吸取教训谨记“家人”不可欺|新京报快评

历经售假风波、消失100多天之后,头部带货主播辛巴(本名辛有志)高调回归了。因为复出后单日带货金额逾20亿,他又登上热搜。

3个多月前,辛巴还因把风味饮料当燕窝卖而成为“污点主播”,一时之间陷入“人人喊打”的尴尬境地;此次“卷土重来”,销售额之高刷新了他本人的直播卖货纪录,也让人惊叹。

但辛巴能否“元气尽复”,不能以单日带货金额而论。能否彻底汲取此前的教训,吃一堑,长一智,会成为他这次能否走远的命门。

辛巴的“流量原始积累”

去年底,辛巴因“售卖假燕窝事件”被罚款90万元,辛巴家族的27名主播被平台全部封停账号15天,辛巴和其弟子“时大漂亮”则被封停60天。

辛巴翻车后,曾有媒体评论,别让无序带货给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添乱。辛巴将卖场变成秀场,也成为舆论重点批评的对象。

搜索辛巴的新闻可以发现,他很擅于“造”。比如,他结婚时,花5000万元请42位明星;与华为闹翻后,号召粉丝退单;他喊话李佳琦引骂战……这些无一不引发广泛关注。

在这些技巧之外,“豁得出去”和数量巨额的打赏或花费,也是其吸引流量的关键。

辛巴一边打着农民的儿子、“农民CEO”的旗号,一边又动辄几千万打赏花费,正是利用这种身份与事实的反差吸引眼球,辛巴完成了他早期的“流量原始积累”。

极具反差感的“草根加土豪”身份组合,加上会“演”,他疯狂地从流量池里攫取流量。

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辛巴的“造”遭遇了翻车:燕窝事件后,因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他从直播平台消失了三个月。

直播带货涉及的虚假宣传泄露消费者隐私信息等“雷”区,辛巴都踩了。

辛巴的“家人”似乎很“头铁”

乍看起来,辛巴复出后就收获了一场带货大捷,似乎显示着,他的影响并未因之前的风波受影响。

这或许跟辛巴的“直播力场”不无关系——他营造了颇具江湖色彩的所谓“家人文化”。

众所周知,辛巴收了不少徒弟,创立了818家族。徒弟犯错,辛巴会在其直播间“训斥”徒弟,这种“表演式”卖货是直播的看点,而表演式卖货的最终目的,也是通过情感上的贴近,拉近与粉丝的感情。

比如徒弟安久在其回复粉丝的留言中,抛出了著名的“城乡结合部”言论,随后引起粉丝极大的不满,辛巴在其直播间训斥安久长达9个小时,并自称“农民的儿子”,以至于后来网友纷纷在直播间劝架。

字字句句、话里话外,都是站在粉丝这边说话,辛巴深谙所谓的“宠粉之道”。

很多案例,似乎也印证了这点:为了多要一份手机相配套的耳机,品牌方不给,他就呼吁粉丝退单;被粉丝劝言以后开播不允许再喝酒了;他“莫把我的粉丝当孙子”的怒吼,也赚足粉丝好感与眼泪;他跪地乞求厂家别卖垃圾货;“不能坑害消费者”的宣言,也让人无比感动。

正因如此,在很多粉丝眼中,辛巴是“真情实感”把他们当做“家人们”,虽是卖货,但也是因为“家人好”的原因,都是最便宜的。

当带货主播人格化之后,就不是屏幕里冷冰冰的“卖货人”,而是有着情感连接的家人,即使是“家人”卖货中犯了小错误,粉丝也要有家人的“自觉性”,不必计较太多。

这也使得死忠粉对于辛巴行为的宽容度极高,辛巴犯了错,可在“家人”们眼中,那是可以原谅的——不然什么叫“家人”?

辛巴当谨记“家人”不可欺

但再忠实的“家人”,也会因被辜负而失望。

辛巴在直播带货上确实有一套,这点毋庸置疑。

但比带货能力更重要的,是对消费者的尊重:如果嘴上喊着“家人”,身体上却把“家人”当外人,那“家人”的信任链也会被切断。

这些年来,直播带货领域冒出的问题不少,辛巴也曾跟售假问题沾边。

这些问题说白了,不外乎几点:直播间的选品标准问题、直播过程中主播的宣传口径、卖货后的售后问题、消费者个人隐私泄露风险问题。

而要避免出问题,就得做好各个细节。

但归根结底,还是得坚持消费者本位。

对辛巴来说,更该如此——与粉丝建立情感连接固然能赢得粉丝信任,是卖货的“财富密码”,但必须汲取此前的教训,就算不把消费者当“家人”,那该秉持对消费者的应有尊重。

更进一步讲,辛巴重新归来,得挥别过去那个辛巴身上过重的“江湖气”——保留那股对消费者负责的魄力,没问题,但还是得少点那种人情化的演绎。重要的是守规则守底线,而不是把“家人”喊在口头。

所以,对辛巴家族来说,销售额创新高是好事,也别忘了以往的惨痛历史,别好了伤疤忘了疼。要记住一点:“家人”不可欺,消费者也一样。

□丁慧(媒体人)

编辑:陈静校对:吴兴发

相关阅读:
携程发布旅游营销枢纽战略 赋能泛旅游行业 不给钱就刷差评:起底商业水军“网上碰瓷”索赔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