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吃饭必须注册会员?别让扫码点餐成隐私泄露的风险源头

对餐饮行业的信息收集问题,必须要有更加严格、清晰的行业规范,不能让餐厅可以完全自由地制定规则。

日前,有媒体随机走访了100家餐厅发现,72家餐厅上线了扫码点餐功能,其中有35家餐厅要求关注微信公众号后才能点餐,20家餐厅扫码后要求用手机号登录后才能点餐。快速普及的扫码点餐,也引发了关于过度搜集信息、是否存在信息泄露风险的讨论。

要吃饭,先强制关注餐厅的公众号,甚至得先填写电话、生日等相关信息,注册成会员,才能正常点餐,这在当下一些餐厅里已是常态。

↑一家餐厅申请顾客填写手机、生日、职业等信息。图据澎湃新闻

↑一家餐厅申请顾客填写手机、生日、职业等信息。图据澎湃新闻

扫码点餐的推广,总体来说当然是智能时代的一件好事。对消费者来说,在就餐高峰期同样能及时下单,多人协同点餐也比较方便;对餐厅而言,省去了很多人力成本,服务和运营更加效率,而通过点餐服务来给餐厅公众号吸粉,为日后提供了精准营销的工具。

但在推广扫码点餐服务的过程中,一些餐厅为了自身的利益已明显跑偏,对消费者的选择权和隐私权构成了潜在侵犯。

事实上,纸质菜单换成扫码点餐,对一些不擅于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不友好,在此前就曾引发过讨论,而类似问题只是其一。如报道提到的,在一些餐厅,扫码只是第一步,点餐还必须强制关注公众号,甚至注册会员,将个人的相关信息“上交”。

尽管点完餐可以取消关注,部分消费者为了避免被后续广告营销骚扰,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但不管怎么说,整个扫码点餐的服务过程,消费者实际上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关注公众号或者注册会员有很强的强制色彩。

餐饮业是充分竞争的行业,消费者如果不想关注餐厅公众号,或者注册会员再点餐,当然可以掉头走人,不过必须看到,一方面,现在几乎全行业都在采用类似模式;另一方面,既然涉及到个人信息的收集,那就应该严格遵守相应的隐私界限。

比如《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如果餐厅将填写信息、注册会员和点餐强制绑定,并且没有在显著位置提供“隐私条款”或“用户协议”,这就谈不上明示收集或征得同意。

而在个人信息的采集范围上,同样存在着违背“必要”原则的越界嫌疑。比如报道提到,有的餐厅要求填写手机号、生日、姓名、性别等,日常点餐还要“上交”如此多个人信息,明显超出了应有的边界。

对消费者来说,所填写的个人隐私信息,如果只是被餐厅用于后续的营销,那么顶多只是广告骚扰的问题,但谁也无法知晓和保证它的真实用途及储存的安全性。一旦被滥用或者被盗用,甚至流向地下个人信息倒卖的灰色市场,无疑会形成严峻的泄露风险。

在此前提下,对餐饮行业的信息收集问题,必须要有更加严格、清晰的行业规范,不能让餐厅可以完全自由地制定规则。比如相关职能部门应明确,扫码点餐只是一个选项,而不是强制选项;另外,如果必须收集信息,那么应明确收集信息的边界在哪里,哪些信息不能随意收集。

餐饮行业的覆盖面极广,所涉及的消费群体相当庞大,不能让侵犯自主选择权以及隐私权成为一种常态。餐厅要有基本的自觉,有隐私保护的意识,行业层面更应该严格立规,别让扫码点餐成为隐私泄露的风险源头。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熊志

相关阅读:
快递异常背后,活不下去的网点:赚不到钱、快递员跑路 教育专家谈教培机构乱象:用“烧钱”的互联网思维办教育 危机显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