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货拉拉的“系统”才是悲剧的根源

货拉拉的“系统”才是悲剧的根源

来源:奇客故事

作者:高飞

如果一个系统规则天然会造成潜在冲突,放在一个更大的数据样本下,其实出大事就是早晚的事情。

长沙货拉拉女生跳车事件引发的舆情,已经远远超过了一场事故或者犯罪。

事情最后用何种方式定性,公检法体系会给出最终的裁决,但是民间的诸多议论交战,显然已经在把它推向男女性别之间,或者蓝领和白领工作性质之间的阶层对立。

有人说女孩未能体谅司机的宝贵时间,有人说司机未能体谅女孩对于自身安全状态的担忧。但是,在货拉拉与女孩家庭达成和解之后,货拉拉正在从这场舆情中退场。

大家可能忘了,其实货拉拉平台才应该是这次事件的真正主角,其实这是一个典型的系统问题。

请让我从多年前的一段个人经历讲起。

当时我住在离机场特别近的小区,绝对距离只有20公里。你可能认为我往返机场很方便,但实际体验恰恰相反,每次出差回京坐出租,其实是非常痛苦的过程。

当时没有叫车App,出租车司机想在机场拉到一个乘客,往往要耗费几个小时的时间排队。试想,如果司机接到的乘客距离过近,在起步价只有10块钱的情况下,实际上司机就等于半天白干。

所以每次司机排到类似我这样一位乘客,他痛苦的表情,可以让人一年难忘。在乘客上车的第一分钟,多数司机就会开始叹气和抱怨,然后试图说服乘客,能不能多给点钱。

你当然可以拒绝司机加价的提议,而这个拒绝是完全合乎规则的。

但是,这样做的后果,后续的事件有很大概率是司机肆无忌惮的踩刹车或者加速。或者拿出烟猛抽,完全无视你表达了不喜欢烟味的提醒。

为了避免麻烦,一些乘客在上车时立刻说,师傅,我知道这趟活太近了,我给你加5块或者10块钱。

还有很多人,对规则是较真的,无视司机的抱怨,甚至威胁去平台投诉。

在这种出租车计价体系中,如果一个喜欢抱怨的司机,碰到了一个喜欢较真的乘客,冲突就是必然的。而如果一个系统规则天然会造成潜在冲突,放在一个更大的数据样本下,其实出大事就是早晚的事情。

正如当时出租车不喜欢拉机场的小活,货拉拉的司机也不喜欢40分钟的免费等待,而我们需要认清的是,造成他们情绪不佳的根本原因,是计价系统施加的,不是顾客,也不是司机。

希望多赚一点的司机,较真节约的顾客,实际上是系统不合理规则的牺牲品。

此次事件中,货车司机抄近路,不理会顾客的停车诉求,和多年前机场猛踩油门的出租司机,也并没有什么两样。

货拉拉40分钟的免费等待,是平台吸引顾客的手段,但货车司机并不喜欢这条规则。在实际情况下,这条规则无时无刻不在引发买卖双方的对立。在长沙,这种对立,一方已经付出了生命,另一方可能是牢狱之灾。

这里不得不再回到“科技向善”主题,奇客故事一直重复一个观点,科技互联网平台向善,不应该变成企业拿钱做慈善。科技向善,应该是去思考运营一个“向善”的系统,一个让生态各方都受益的系统,而非一个平台通过“鱼肉宰割”弱势一方,利益最大化的系统。

互联网平台有天然垄断性,有更大的数据样本,若规则具备哪怕一丁点“不够向善”的隐患,都可能后续引发灾难。

我们不能说万分之一的概率就是可以忽视的概率,因为其背后或许就是生命的代价。

货拉拉作出赔偿了,要装摄像头了,要录音了,这些都很好,但是如果系统没有“向善”的价值观,只去着眼于技术的规则,悲剧最后还会换一种方式发生。

向善的系统才是关键。

相关阅读:
右翼社交平台Parler再次起诉亚马逊:我本来值10亿美元 被你毁了 如何解救困在系统里的外卖骑手?高小玫建议规范平台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