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阿里回购加码至100亿美元!两天跌去逾8000亿港元,分析师:市场反应过于强烈,长期前景不受影响!
圣诞假期后,港股开始,阿里巴巴、腾讯、美团等一众互联网巨头继续急跌。
12月28日,港股大型科技股全线大跌,恒生科技指数一度跌超3.6%。
成分股中,腾讯(0700.HK)盘中一度大跌5.58%至525港元,股价创10月初以来新低;阿里巴巴(09988.HK)一度跌超6%,股价创7月以来新低;美团一度跌6.7%;京东一度跌超3%。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更双双大跌逾12%。截至中午收盘,阿里巴巴跌7.01%,两天跌去逾8000亿港元!腾讯跌4.77%、美团跌5.30%、阿里健康跌10.57%。
资深新兴市场投资人、VanEck新兴市场股票团队负责人大卫·森普尔(David Semple)认为,虽然监管行动可能会在短期内影响投资者对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看法,但他预计这些企业的长期业务前景或吸引力不会受影响。
阿里回购加码至百亿美元
阿里巴巴12月28日在港交所公告,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会已授权增加本公司的股份回购计划总额,由60亿美元增加至100亿美元(约合653亿元人民币)。该股份回购计划的有效期为两年(至2022年底)。公司已于本季度开始执行该股份回购计划。
此前,12月24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调查组执法人员进驻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开展调查。阿里巴巴官方表示,将积极配合监管部门调查。目前公司业务一切正常。
不过,监管部门的举动还是引发了市场担忧。受此影响,美股阿里巴巴12月24日暴跌13.34%收于222美元,成交量达到1.42亿手,成交额高达312.7亿美元,市值蒸发近万亿元人民币,而这一跌幅创出阿里巴巴2014年上市以来的最高记录。
消息面上,12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官方微信披露,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联合约谈了蚂蚁集团。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代表四部门就约谈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在约谈中,金融管理部门“根据金融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指出了蚂蚁集团目前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法律意识淡漠,藐视监管合规要求,存在违规监管套利行为;利用市场优势地位排斥同业经营者;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发消费者投诉等。
12月27日,蚂蚁集团公告,26日接受了金融管理部门的约谈,将会在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成立整改工作组,全面落实约谈要求,规范金融业务的经营和发展。
继阿里被立案调查、蚂蚁集团被二度“约谈”后,银保监会12月25日发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未经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许可,任何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不得直接或间接代理销售理财产品。央行最新也表态,所有金融活动必须依法依规纳入监管。
预期长期前景不受影响
自11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以来,阿里股价持续受挫。11月10日至今,阿里巴巴港股已累计下跌近26%,市值蒸发1.35万亿元人民币!
就未来走势,机构普遍认为,虽然监管行动可能会在短期内影响投资者对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看法,但他预计这些企业的长期业务前景或吸引力不会受影响。
华西证券指出,自11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以来,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股价皆出现一定回调,但通过复盘美国反垄断史,可以发现每次大规模反垄断都促进了科技创新。
对于个股而言,短期反垄断诉讼案影响公司股价,长期走势与基本面相符:以ATT为例,尽管90年代公司经历了美国司法局多番诉讼,公司进行了多次拆分,但长期看,公司受益于通信产业升级(1G-2G-3G-4G-5G)实现成长,至今ATT仍是美国第一大电信运营商。
金融公司Raymond James分析师詹姆斯·凯斯勒(James Kessler)认为,市场对阿里巴巴被立案调查这一消息的反应可能有些过于强烈,更重要的问题是该事件是否会给该公司的收入造成影响,如果有影响又该如何去量化。凯斯勒在接受采访时称,中国整体电商市场的销售额正以20%的速度增长,他认为阿里巴巴没有伤害到竞争对手。凯斯勒对阿里巴巴的评级仍为“买入”。
国泰君安指出,反垄断并非是政策“黑天鹅”,对市场风险偏好影响有限。部分投资者担忧反垄断政策会对市场风险偏好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从11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至今,从政策导向到实际政策行为,投资者已经有充分的预期和认识。反垄断的举措仍会深入,但是市场风险偏好预计难以继续下行,在阿里巴巴股价重挫之际,更为广谱的中概股并未有系统性的下跌,甚至平台型非垄断公司拼多多大幅上涨,制造业港股科技公司小米屡创新高。
国泰君安认为,从另一个维度看,反垄断有助于理顺商业关系以及竞争关系,推动强监管金融领域补齐监管盲区,推动社会资源更多的向科技制造业以及民生转移,促进社会福利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