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雪球创始人方三文:股价不能解释一切,投资核心还得看商业

这是一个股票投资人需要更多声音出现的时代

这是一个股票投资人需要更多声音出现的时代

文|潘心怡

贩卖财富梦想这笔生意可以做多大?创办10年后,投资者社区雪球完成了E轮融资,融资规模达1.2亿美元。

同期诞生的不少同类型平台,早已经倒在了贩卖P2P产品的道路上,对“更加贴近交易端”初衷的坚守,让社群基因深厚的雪球在商业化的方向上选择了截然不同的方向——跨市场(沪深、港、美)、跨品类(股票、基金、债券)的交流交易服务。

先后在南方报业集团和网易工作过,雪球创始人方三文是标准的媒体人出身,用户两个字的分量在方三文这里显得尤为重要。自雪球创立之日始,方三文的耳边一直萦绕着一个问题,“雪球到底是给谁用的,雪球给用户创造了什么价值?”

在新书《世风日上》的序言中,他写下了自己的思考,“现代经济是协作经济,人需要相互信任、尊重契约,才能降低交易成本”。这与雪球建立投资者跟投资标的之间的深度链接的使命不谋而合。

从产品形态来说,雪球打造了一个从“社区-交流-交易”的产业链,用户不仅可以了解投资标的,还可以和其他投资人进行交流,从而形成自己的投资决策,并在雪球上下单买卖股票、基金、私募。

而种种迹象表明,雪球迎来了一个股票投资人需要更多声音出现的时代。

自2019年开始,外资对中国股票和债券的买入首次超过FDI。另一方面,随着科创板面世、注册制改革实施,理想中的A股慢牛越走越近,这吸引了越来越多投资者将目光放在权益类投资上。

疫情阴霾下的2020年,市场情绪继续被放大,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开始用脚投票。中国结算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新增投资者数量已经超过1375万,超过了去年全年新增投资者数量。

基于社区讨论,在雪球App、蛋卷基金App、雪盈证券App和雪球私募的相互配合之下,雪球准确找到了自己在线财富管理平台的定位,商业化闭环越跑越通畅。一手缔造了雪球这个高黏性的投资社区,方三文在创业这条路上得出了哪些经验?

疫情对股市是考验也是机遇,紧随市场热点,在雪球平台上,用户讨论着医药股、造车新势力、苹果产业链、顺周期······对于这些市场热议的投资决策类话题,方三文怎么看?

带着这些疑问,36氪对方三文进行了专访(以下对话经过36氪整理)。

01差异化竞争:雪球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尽可能把产业链上的钱都挣到”

36氪:您是媒体人出身,自己创业和当网易总编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吗?

方三文:虽然创业的不确定性比较高,但在自由度上得到了补偿。当然,我如果早点意识到自己并不善于管理,也许公司的发展会比今天要好很多。

36氪:现在回过头去看,10年前的创业机会也许比现在多得多,为什么创业会选择了投资者社区这种形式呢?

方三文:我认为任何时代想要创业都不容易,10年前的创业机会也没有你想的那么多,“做啥都能成功”是一种倒后镜现象,这个说法完全不成立。其实,我在网易的时候,就有过做一个类似今日头条产品的想法,但可能是“灯下黑”,对媒体业务产生了一种心理上的反感。

36氪:做投资之余,您还热衷在雪球上跟用户进行交流,这也是您新书《世风日上》的灵感来源。

方三文:我之前出过两本书都跟投资是关系比较近的,后期我不是天天在雪球上吹牛嘛,难免会收到很多跟投资并不直接相关的问题。有用户就建议,你能不能把这些东西也结集出这一本书。

方三文新书《世风日上》

方三文新书《世风日上》

36氪:雪球社区起到的作用是在缓解焦虑吗?商业化模式进行得如何了?

方三文:人类大部分的消费行为不都是缓解焦虑吗?雪球的商业化模式经非常成熟了,是自然形成的。用户基于自己的兴趣,在雪球上讨论股票,会生成用户买卖股票和公司市值管理两个需求。我们做的就是把股票基金交易接入进来,收取佣金的生意。

36氪:知乎、小红书这些社区平台在商业化上还在探索阶段,您怎么看雪球和这些平台在商业模式上走出的不同路径?

方三文:如果你流量足够大也很好,可以做信息流广告;如果平台上讨论的品类足够商业化,就不应该仅满足于广告费,而是尽可能把产业链上的钱都挣到。

36氪:在投资交易端的产品有很多,怎么与这些产品进行差异化竞争?

方三文:事实上,基金交易上是做不出差异化的,只能在交易基金的场景上做出差异化。但是靠做社区讨论建立的基金交易,除了雪球,我还没有看到任何一家有做起来的希望。所以雪球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36氪:和买股票相比,投资基金是不是会成为一个主流?

方三文:资股票市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炒股票,另一种就是买基金。美国等市场的经验表明,肯定是买基金占的份额会越来越高,长远来看,基金当中指数基金占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雪球的业务发展过程也明确了这种趋势。

02后疫情时代的投资策略:注重商业价值,“你见过有人加价买特斯拉吗?”

36氪:疫情席卷全球,宏观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会影响您的投资决策吗?比如医疗基金在最近几年迎来了爆发,您会追逐这些热点吗?

方三文:我的投资理念是,从不看宏观,只看公司的商业。从动机上,我并没有说一定要去投某些行业,但是从结果上会表现为我对某些行业有偏好。不管这个市场会怎么样,不管什么概念爆发,热点这个东西都跟我没关系。

36氪:您偏好的公司一般会有什么特点?或者说,您看好的商业模式最核心的是什么呢?

方三文:仅限于我自己的认知,首先,我偏好同时满足行业基数大、市场份额大两个条件的公司。其次,业务能够实现永续经营。最后,这个公司一定能够对抗住和对手的竞争。

36氪:一个商业模式想要实现永续经营最大的问题在哪里?

方三文:竞争会导致公司的市场份额不高,利润率受限。以前格雷厄姆投资策略看重清算价值,巴菲时代又开始流行商业模式,认为公司可以长期依赖独有的专利技术。但事实上目前来看这个总体上也不太成立,因为技术一定是外溢的。比如,富士的胶卷做得再好,在数码相机面前也没有意义。

36氪:您在做投资策略的时候,最主要看投资标的的哪些方面?

方三文:我觉得“品牌”也许是成立的。如果公司的主要的竞争力在于品牌,那么即使受到攻击,大概率也能消解掉。具体到企业经营上有两点需要关注,分别是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

日常消费品中容易出现这种规模效应的品牌,拿牙膏举例,生产一万吨牙膏的成本肯定比一吨低,同时只要铺货能力足够,又是一大竞争力。

在我们这个时代,网络效应有很神奇的效果,它会给人造成一种某样东西越多人用越好用的感觉,符合这个特征的产品,它的市场份额具有垄断性。和既有品牌相比,产品的价格远远领先,公司还能长期维持一个非常高的净利润率。

36氪:同样是网络效应,模式有优劣之分吗?您怎么看最近大热的科技股呢?

方三文:不涉及个股来谈,我觉得这是在网络效应这个事情上,腾讯、facebook这样的产品是更强的。苹果没有规模效应,但它的核心是靠产品的差异化做出定价权,利润率非常高,也是一种很好的模式。

虽然我在特斯拉的股票上赚到钱,但我认为特斯拉的规模效应有限,更没有网络效应,品牌上也没有定价权,你见过有人加价买特斯拉吗?

36氪:所以您不看好新能源车企业?

方三文:从利润角度看,丰田净利润能达到百分之十几,特斯拉的毛利率才百分之十几。虽然新能源车普遍涨得很好,但不能用股价来解释一切,投资的核心还得看商业。

相关阅读:
全球最大色情网站要凉?216万网民参与关闭Pornhub网站请愿活动 罗永浩直播再翻车,承认售假!带货乱象横生如何避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