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泡泡玛特上市首日涨79.22% 小玩偶撑起近千亿市值

记者/陈婷

资本神话再度上演。

12月11日,潮玩品牌泡泡玛特(09992.HK)登陆港交所,市值一度超过千亿港元。

泡泡玛特发行价定价为每股38.50港元,上市首日开盘价直接暴涨100.26%至77.10港元。

截至当天收盘,泡泡玛特涨幅降低为79.22%,收盘价为69.00港元,总市值953.29亿港元。

泡泡玛特上市首日涨79.22% 小玩偶撑起近千亿市值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1987年生,今年才33岁。在港股上市仪式现场,王宁表示,泡泡玛特成功打造了一个关于潮流玩具的生态体系。

今年5月,泡泡玛特相关负责人曾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泡泡玛特围绕艺术家发掘、IP的孵化与运营、消费者触达和潮玩文化的培育与推广,构建了覆盖全产业链的IP综合运营服务平台

在这个体系中,泡泡玛特出售着单价59元一个的潮玩娃娃,并有超过60%的毛利率。

12月11日,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泡泡玛特目前的股价走势证明了投资人对它的模式和前途有较大的期待,“但是目前需要解决至少两个问题,一个是培育个更多的IP,另一个是持续保持IP热度,延长IP商业生命周期。”

没有故事的IP

近年来,泡泡玛特的业绩增长堪称神速。

2017年1月,泡泡玛特曾在新三板市场挂牌,并于2019年上半年从新三板摘牌,据其在上市期间发布的财报显示,2015—2016年,泡泡玛特的营业收入虽然从0.5亿提升至0.9亿,其归属母公司净亏损却连续扩大,从2015年的0.01亿扩大到0.29亿。

根据其招股书及聆讯后资料集,泡泡玛特的营收由2017年的1.58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6.83亿元,净利润也由156.9万元增长至4.51亿元,两年时间激增289倍。

2020年上半年,泡泡玛特实现收入8.18亿元,去年同期为5.43亿元。

泡泡玛特上市首日涨79.22% 小玩偶撑起近千亿市值

泡泡玛特究竟是掌握了什么秘诀,使得市值一度超过千亿?

12月,王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之前他和团队做杂货和潮流卖场的时候,他发现同事并不会买自家的东西,“但当我们做潮玩的时候,我发现所有人的工位上都摆满了我们自己的东西,你会发现这才是真正的需求。”

2019年11月,泡泡玛特CMO果小在回复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潮流玩具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情感与生活上的陪伴,“潮玩本身就像是与消费者一起生活的家人和朋友,同时又能够让消费者通过‘换娃’的方式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

另一方面,与其他知名IP不同,泡泡玛特选择的IP背后并没有故事,就如其王牌IP Molly,很难形容它所表达的情绪。

果小认为,潮流玩具本身没有故事、价值观、表情的特质,能够让消费者把自己的情感轻而易举地投射其中,成为了一种情感的寄托。

基于这些没有故事的潮玩娃娃,泡泡玛特打造出了自己的模式和壁垒。目前,泡泡玛特已经构建了覆盖艺术家发掘、IP孵化、消费者触达、潮玩文化的培育四个环节的生态闭环。

此外,泡泡玛特的盲盒玩法,也构成对消费者的吸引。

泡泡玛特相关负责人曾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盲盒是助力潮玩大众化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比较娱乐化的方式,让大家能够更有趣味性的进一步了解盲盒里边的潮玩IP。未来将打造更多不同形态的产品线,来满足不同粉丝的需求。

世界的泡泡玛特?

据天眼查显示,泡泡玛特共完成了9轮融资,投资方有启赋资本、华强资本、黑蚁资本、金慧丰投资、正心谷创新资本和华兴新经济基金等。

对于泡泡玛特的上市,投资方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投资合伙人苏凯对外表示,某种程度上,泡泡玛特已实现成为“中国的迪士尼”这一最初的愿景,“红杉中国更希望公司能够成为‘世界的泡泡玛特’,去开拓更大的潮玩文化市场空间。”

获得小众文化追捧的泡泡玛特,正希望出海去寻找自己的受众群体。王宁在近期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上市的原因与开拓海外市场有关。

泡泡玛特创始人、CEO王宁

泡泡玛特创始人、CEO王宁

“我们下决心去做海外市场,而且今年海外市场增长也非常好。我甚至请了一个西班牙人做助理,相当于告诉所有人,我们开始重视海外市场。”王宁表示。

天猫国际的数据显示,以盲盒为代表的中国潮流玩具正在海外走红。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联合天猫淘宝海外发布的《2020跨境出口消费趋势报告》显示,海外盲盒线上消费爆发式增长,同比增速超400%。

全球潮玩市场也正在不断扩张。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潮流文化产业迅速发展,2015年至2019年全球潮玩市场规模复合增速达22.8%,预计2024年可达448亿美元。

不过,泡泡玛特能否依靠宽阔的海外市场维持高速增长仍是一个未知数。

早在2019年年底,就有资深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泡泡玛特出海的故事并不好讲,“潮玩本是由海外市场传入中国,海外市场比国内市场发展更早,更为成熟先进。”

此外,该人士表示,中国此前的游戏出海也很常见,但是国内火热的游戏出海成功的例子也很少,“中国人未必了解国外的文化传统。”

而泡泡玛特何时能再出现象级的IP,或许也是其迈向更大版图的关键。

从数据看,火了三年多的Molly整体营收占比正在降低。

2018年,新兴IP如Dimoo、PUCKY、The Monsters在营收占比仅分别为0%、14.6%和0%,但是到了2019年,上述IP的营收占比分别为5.9%,18.7%和6.4%。而Molly从2018年的占比41.6%,降到了2019年的占比27.1%。

这可以理解为泡泡玛特减少了对Molly的依赖,但新兴IP也远未达到Molly的影响力。

相关阅读:
辛有志“燕窝”事件后续:涉事产品淘宝旗舰店仍可正常下单 “走慢一步”的互联网巨头们,“支付生意”还好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