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致敬经典·修复电影论坛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十月的苏州秋意已浓,10月19日,由中国电影资料馆、江苏省电影局主办、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承办的“创新与迭代——2021致敬经典·修复电影论坛”在江苏苏州举行。
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孙向辉,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刘绍勇,江苏省电影局副局长王明珠,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思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策划部副召集人刘爽、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勇等出席论坛,会议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左衡主持。
李勇在致辞中表示,百年中国电影,苏州的影人、影片和美景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前,苏州正在着力打响“江南文化”品牌,推进文化产业倍增,用优质的内容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孙向辉在主旨演讲中介绍了中国在电影修复领域的新进展和世界电影修复文化带给中国特别是江苏乃至苏州的启示。近年来,中国电影修复事业蓬勃发展,修复新生力量不断涌现、修复技术不断突破、修复成果规模化呈现,经典影片的艺术魅力对当下的观众依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在讲话中她还特别介绍了意大利博洛尼亚“探佚”电影节将电影与城市历史文化相融合的成功经验。博洛尼亚和苏州同样拥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前者被称为“门廊之城”,后者被称为“园林之城”,苏州也可以将国际修复影展发展为城市文化的新名片。
随后,中国电影资料馆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 5G新媒体平台共同向八一电影制片厂赠送黑白转彩色 4K修复故事片《永不消逝的电波》DCP、修复留念证书,并向江苏省电影局和苏州市委宣传部赠送了该片的硬盘播放器。《永不消逝的电波》原片由八一电影制片厂于 1958年出品,是新中国第一部讲述党的隐蔽战线英雄人物的经典影片。而黑白转彩色 4K修复版则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5G新媒体平台央视频与中国电影资料馆联合完成,并于国庆档在全国上映。
此外,《江苏省电影摄制服务指南》也在现场重磅发布,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生创作实践基地正式授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电影发展历程展”江苏巡展也正式启动。在论坛举办时,“2021致敬经典·国际修复影展”正在苏州艺术人文影院联盟进行展映。
“创新与迭代——2021致敬经典·修复电影论坛”由“科技之美”、“修复之道”、“价值重现”三个单元构成。
在第一单元“科技之美”部分,中国电影资料馆数字资源管理部兼制作部主任、国家一级导演黎涛介绍了《永不消逝的电波》的修复历程,影片修复了16.5万帧,通过AI优化以后还需进行人工逐帧调整,工程量十分浩大。中国传媒大学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勤讲述了音频修复的系统模型方法和声源模型方法,边巍、李林格、吕德政等专家则分别围绕如何打造CINITY高格式电影产业链、华为云影视智能修复实践以及帧彩高帧率技术在电影中的应用等课题展开研讨。主旨演讲结束后,多位技术专家围绕“人工智能在电影修复中的应用”,从多个角度对AI技术在具体应用中的问题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第二单元聚焦“修复之道”。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导演、编剧、摄影师穆德远从不同年代影片拍摄手法的区别入手,对画面光感的修复和声音的修复提出了建议。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二级研究员陈墨认为,电影修复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同时还是艺术问题、学术问题、伦理和道德问题。电影修复的理想目标是要修复到影片原始拷贝的初始状态。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导演、摄影师侯咏提出了修复复原原则,并分享了《盗马贼》的调光调色的修复过程。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指出,中国电影资料馆引领的电影修复事业已经在蓬勃发展,也为经典老片提供了一个不断放映的平台,他呼吁未来制定系统性的“操作指南”,在观念与技术共识基础上,形成相应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中国电影资料馆公共事业部副主任、策展人沙丹谈到了修复影片在电影节及艺术影院的推广利用,中国电影资料馆技术部高级工程师贾砚婷则与大家分享了修复影片的鉴定标准。
第三单元关注修复影片的“价值重现”。多位专家学者和业界嘉宾围绕“电影修复的理念和标准”以及“修复影片如何重现经典魅力”展开讨论,对电影修复工艺的标准化、修复影片的放映途径等问题分享了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各位与会专家为未来中国电影修复工作带来了启迪和思考,明确了修复技术的新方向,也将开启中国电影修复的新征程。
(责编:Ko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