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敏
彭敏(前排中间)与大学同学
(原标题:“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冠军彭敏:我不想留下遗憾)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2020年2月9日,《诗刊》编辑部副主任、中国诗词大会的“老将”选手彭敏,终于在第五季冲冠成功,成为一桩励志事件,激动着很多人的心,给人们带来了振奋的力量。
3年前的春天,2017年3月,在成都龙泉驿举行的“农民家风诗词大会”上,封面新闻记者曾采访过前来担任专业评委的彭敏。当时的他,刚刚获得2016年中国诗词大会年度亚军。彭敏谦逊有礼,人气不俗。这次获得冠军,封面新闻记者再次约访,他爽快地答应了。
封面新闻:首先恭喜你这一次终于冲冠成功。当被宣布获得第五届中国诗词大会冠军那一刻,最大感受是?
彭敏:觉得几年来的阴霾一扫而光,未来好像又值得期待了。
封面新闻:比起你此前两季,这一次能看出镜头前的你,状态稳了很多。这两年,经历了怎样的自我调整?
彭敏:前两次冲冠失败,跟我的心态有很大关系:过于自信,总觉得自己是最有希望获得冠军的。经过两次失败打击之后,我意识到,强中更有强中手,尤其现在年纪轻轻的新人,那么厉害。而且,在本季总决赛之前,我得过三期擂主,每期都是险象环生才得到。恰恰这一一开始的不顺利,让我不会轻敌。当心态放平,就不会发挥失常。在此前两次参赛冲冠之前,我都给对方送分。这一届我没有出现给对方送分的情况。
“离冠军一步之遥的苦闷,一扫而光”
封面新闻:有报道说在决赛前一天的下午,你还在给好友陈更联系,请她传授比赛经验。陈更建议你不要把决赛当成决赛,放轻松。她的建议对你帮助大吗?
彭敏:她的建议非常重要。如果把决赛当成决赛,就会患得患失,精力会被分散。我就平常心对待,认真答好每一道题。坦白说,在诗词储备量上,能比拼到决赛那一级别,选手都已经在一个层面上。最终比拼的就是心理状态和答题技巧。
封面新闻:有人解读你没参加第四季,是因为受到了一些争议和压力。今年第五届你又出现了。这中间经历过怎样的转变?
彭敏:没参加第四季,因为确实一度有点灰心。再来参加第五季,是因为我想通了。像前年“北大毕业生败给外卖小哥”的群嘲,我都已经经历过了。就算我再一次冲冠失败,又能如何呢。而且,如果心有不甘,却连再次尝试的勇气都没有,那才是彻底的失败。我记得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失败并不可悲,可悲的是你原本可以。我不想留下遗憾。
封面新闻:此前你曾经说自己是“一个平凡得彻头彻尾、普通到无地自容的人”,“成语大会我是冠军,亚军却比我更红;诗词大会我是亚军,冠军又比我更红,这是一个双重的遗憾”,“参加电视节目总有一个困扰:永远不是观众最喜欢的那个人。”等等。这一次冲冠成功。会让对自己多一份肯定了吧?
彭敏:反正前几年,两次亚军,离冠军一步之遥的苦闷,一扫而光。但是,我仍然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资质上还是一个很普通的人。而且,以我的年纪获得中国诗词大会上冠军,顶多算是合格吧。我觉得这种心态蛮好的,可以避免自恋。
阅读广泛不只诗词还爱看通俗文学
封面新闻:不少热爱诗词的人都爱说,阅读或者欣赏诗词,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你会抓紧碎片时间背诗词吗?
彭敏:我不敢说诗词是我的生活方式。诗词或者说诗歌,只是我日常阅读对象的其中一个门类。我还爱读小说,经典的通俗的都爱读。像金庸、郑渊洁、唐家三少等人的小说,我都爱看。坦白说,不少人的文学启蒙是从通俗小说开始的。人的天性也是喜欢通俗小说。我曾经把唐家三少的《斗罗大陆》实体书版买来,连续读了20多天。看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以前上学的时候,确实就在零碎时间背诗词。现在我都是在自己家里书房里读。
封面新闻:阅读范围如此宽,你却在古典诗词方面积累了这么多知识,是怎样的契机?
彭敏:其实,在我的朋友圈子里,我的诗词知识储备量,不是最大的,我并没有特别突出多少。我认识不少诗词牛人,只是他们走的是殿堂道路,比如考博、教书、做研究等。而我选择的是江湖、大众路线。我相信如果,他们也愿意跟我一样,上电视,他们一定会很出彩。此外,我还遇到一些人,他们的古典诗词的知识量,也很大,但是他们在表现自己的过程中,因为一些挫折,就早早收山了。很多事情,要靠运气和执著。
古典诗词一定要精准背诵
封面新闻:诗词在你的生命中,是怎样的存在?
彭敏:诗词给我带来的最大意义是陪伴和抚慰。尤其是一个人的时候,看电视、打游戏总是会腻的。但是古典诗词,却可以与遥远时空的灵魂对话。体会古代人的喜怒哀乐,等于用他们的视角,重新活一遍。这种感觉是非常充盈丰富的。而且人生不如意者常十之八九。遇到苦闷的时刻,读读诗词中古人相似的感觉,找到隔代知己,会觉得自己的苦闷得到了抚慰和升华。
封面新闻:你曾说,古典诗词一定要背下来。具体说说其中的道理吧。
彭敏:是的,一定要背下来,而且要精准背诵。如果一首古典诗词,你没背下来的话,只知道说的是什么,其实跟你没读是一样的。因为只知道诗词的内容,意义并不大。因为诗词表达的内容或者说中心思想,其实很多是雷同的,可以说是千篇一律,都是伤春悲秋、迁客骚人、怀才不遇,忧国忧民等。诗词与诗词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在于词语组合和语言质地。改动一个字,一首诗的气质就变了,可以变成另外一首了。
写格律诗的技术门槛并不高只要足够热爱
封面新闻:在《诗刊》杂志的这份工作,你喜欢吗?
彭敏:很喜欢。从北大毕业后,我不想做跟文学没有关系的工作,就选择了《诗刊》。在来这个单位之前,我就知道当一名诗歌编辑,不是赚钱的工作,但我还是很愿意来。一方面,我可以跟诗歌跟亲近,二来这份工作给我足够的时间自由,可以发展兴趣爱好。
封面新闻:据我所知,《诗刊》刊发的有新诗,也有旧体诗。在您看来,新诗和旧体诗,有本质的区别吗?
彭敏:我个人认为,还是有本质区别的。汉语新诗的生成与成熟,得益于对西方诗歌的翻译和营养吸收。而旧体诗是植根于中国文化之中。两者的思考模式、遣词造句,都不一样。
封面新闻:现在不少年轻人也开始写格律诗。但是一提到格律诗,总让人觉得格律啊平仄啊比较难。对于那些没有专门学过的人,如果想要在创作格律诗方面入门,你会给他们什么建议?
彭敏:其实很多现在写格律诗的年轻人,并不是科班出身。他们全凭着一份热爱和投入。只要有足够的热爱和投入,一些技术方面的门道,在短时间就能摸清楚。在入门的技术门槛上,没有想象中那么夸张。当然要写好,那需要更多修炼了。
封面新闻:你有很大的古典诗词储备量,又是一名诗歌编辑,你自己写诗吗?
彭敏:读大学时我写诗,新诗、旧体诗都写。工作之后,就没怎么写了。可能是因为生活方面的种种压力,对诗情画意的事情关注少了。
封面新闻:现在正值新冠肺炎疫情。你最近是怎样的状态?下一步的计划是怎样的?会写些什么?
彭敏:我没有回湖南过年。一直在北京家里宅着。没怎么出门。在家里专心看书,收获很大。现阶段准备多写一些文化随笔,跟诗歌相关的故事。
(责编:明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