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圈 > 正文

《诗词》冠军陈更:抱着参加《吐槽大会》的勇气

→《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冠军陈更。受访者供图

→《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冠军陈更。受访者供图

(南方都市报)

白T蓝裙,长发及腰,陈更款款上台。她众所周知的身份,是央视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冠军。在接连四季节目中,每一季都有她的身影,这时起,陈更没再走出公众视线。

这一次,她的身份是某教育机构代言人。台下,300多名家长和学生侧耳倾听,较之中国诗词大会冠军“为什么是她”,家长们更感兴趣的是,她是怎样成为今天的陈更。高考选择工科,从本科读到博士,分明在研究康复机器人的控制器设计。转头,她站上了舞台,诗词赋出口成章,中华五千年信手拈来。

谈家庭教育

爱读散文的小叔是她文学引路人

每每被问及诗词兴趣的起源,陈更必提陕西咸阳老家土屋墙的那面书架。那里放着她的上一辈,父亲、姑姑和小叔读过的书,有《文学自由谈》、上世纪80年代畅销小说等。在陈家传统观念里,书是财富,这一整面书墙被祖父悉心保存,即便家庭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把它们卖掉换钱。

陈更从里面翻到了小叔的日记。1990年7月5日那天,她15岁的小叔写道,“今天下了一点小雨,父亲在院子里吹起了他最爱的那杆洞箫,幽幽曳曳的箫声伴随着风声回荡在我的耳边,让我想起自己曾经在书里读到什么。”

如今,小叔已届中年。这名生活在农村的中年人,已然满脸胡渣,为谋生计,做过会计,做过铲车司机,他依然会捧起书,背诵纪伯伦《我的生日》,“是在这样的一个日子里,母亲生下了我……如今,我不知道月亮围着我转了多少遍,我绕着太阳却已经转了二十五圈。不过我还是不明白光明的真谛,也不懂得黑暗的奥秘。”

这样的场景,令陈更深受震动。“他的同龄人在打麻将,在赌博,在想办法让自己变得更有钱,但是他在背散文,因为他觉得这很美”。

潜移默化之下,小叔成了陈更文学路上的引路人。

如今,她保持着写作的习惯。会写下个性洒脱的文字,比如“云想冒出来就冒出来,没有人盖着它不让它冒出来;鸟儿飞累了,想回家就回家,没有人拦着它不让它回家”。

也有细腻敏感的言语,比如“有花的时候寝室的灯光不能太亮,明暗对比下才能显示出绰约的花影,熄灯后从枕上侧过去去看花,只有大致的轮廓,让人想起花未眠。”

在每晚临睡前,她像小叔一样背诵心仪的散文。比如苏枕书所书,“我见它生新叶,结桐子,在秋色中老去,来年复生碧玉枝。”

谈诗词大会

“抱着参加吐槽大会的勇气去的”

媒体惯常于这样介绍她,“《中国诗词大会》的‘四朝元老’”。陈更毫不避讳这一称谓,也很坦然,“我知道网上的负面评价”。她说,“我就是抱着参加‘吐槽大会’的勇气去的”。

21岁开始研习诗词,陈更的学习成果可见一斑。她习惯于在言谈举止间引经据典。张口便来“兰出幽谷,菊隐田圃,梅堆香雪于山岭,竹扬清芬于窗舍”;也会告诉对话者,“杜甫是一个善于色彩搭配的诗人”。

对她而言,顶住舆论压力,为的是在诗词造诣上的提升。她说,自己在诗词方面的推动力,大部分来自于诗词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的幕后,聚集着几乎全中国最好的诗词研究专家,这些人是她所青睐的“醉翁之意”。

“他们会把我们熟到不能再熟的诗拆开揉碎,放到你眼前。然后你发现,原来我还没有读懂,诗词本身如山藏海涵,它背后的人文情怀、思辨哲学,它背后的辩证意味、美学价值,它的不同艺术风格,它跟美术,跟音乐,甚至舞蹈各种各样的联系,都值得体味。”

“人一定要往厉害的人身边去”,这是陈更坚持参加诗词大会的理由。“就像我们为什么拼命要往北上广挤。不会有人脱离北上广,只会有一波又一波出色、厉害、有才华的年轻人拼命来,因为这里有发挥才华的地方,有协同工作的团队。”

谈文理兼修

爱机器人生涯,也爱诗词世界

陈更爱文,每天早起,第一件事不是洗漱,不是看手机,不是其他工作,而是固定地写文章。她的第一本著作《几生修得到梅花》已经面世,在央视,她仍在参与一档诗词节目策划。

未来的方向,是否已打算从文,她还未决定。不过,陈更坦言,目前,自己的科研“正在解决一个瓶颈问题”。

文理兼修,矛盾统一,这是当下的陈更,也是一名热爱文艺的理工科生角色的极致展现。在《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自我介绍中,她这样表达,“我爱我的机器人生涯,它是我理性现实的左岸,我也爱我诗情画意的诗词世界,它是我柔软感性的右岸。”

她太清楚,二者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理科学习的时候,你要用理性的思维去归纳、总结、推理,然后举一反三,尝试用一个高屋建瓴的方法解决很多琐碎的问题;但对诗歌来说,往往一首就是一首,一位诗人就是一位诗人,它不太可能是‘总结出一种套路来,让你分析所有的诗歌;我教你一种鉴赏法,从此所有诗歌都不在话下’。”

然而,二者也有共通之处。她觉得,理工科背景,让她看到了科学的局限性,知道学无止境。文科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又成为了科研工作里不断前进的驱动力,“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我爱我的机器人生涯,它是我理性现实的左岸,我也爱我诗情画意的诗词世界,它是我柔软感性的右岸。

———陈更

对话

“阅读需要两种能力”

南都:你是怎么培养阅读习惯的?

陈更:阅读能力应该从小开始培养。阅读没有那么简单,它需要两种能力:一个是你能不能从万千书海里面,去挑选那本最适合现阶段水平、又有营养又好看又好读的书去读;另一种是你在读书时,能不能被感触心理、哲学、情绪描述的文字所吸引,能不能沉浸其中。

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就好像我们不是每个人都去读米兰·昆德拉,但大家都认识金庸一样。为什么金庸那么普及?因为大家都会沉迷于故事情节,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马上沉浸于对心理、哲学议论的阐述。

我觉得,这方面没有特别大的窍门,就是“时间+用心”,有读书笔记和思考,用这些来培养自己与书本之间的交互能力。

南都:你怎么记下这么多诗词?

陈更:我的方法是多思考,不要依赖于生理记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读了100遍,你会觉得好顺,于是把它记下来了。但过两天可能就记忆模糊了。那得怎么记呢?你得知道,杜甫是一个很善于色彩搭配的人。他让黄鹂配翠柳,让白鹭配青天,它不是高天,不是云天,不是白天,不是夕阳天,它就是青天,它是有道理的。

你看,“梨花淡白柳深青”,白色配青色,这是一种中国艺术里面讲究藏而不露的,很高雅很古典的美学修为。如果记住了这个,下次再犹豫“一行白鹭上什么天”的时候,你就不去依赖于自己的生理记忆,而是像设置一个提醒一样,记下来。所以,我觉得,需要多思考。

南都:你怎么看待现在担任教育机构代言人的做法,想通过它来传达一些什么?

陈更:我觉得,人内心的安全感和踏实,不仅来自于对自己的肯定,它还来自于能传达给别人什么东西,能给周围人带来什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去做公益慈善?因为他们在那里找到了自己的意义。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要去互动和传达。它会让我自己更有动力,也会让我通过互动,通过交流,在别人身上看到我自己。我觉得,走出来面对大家,然后再回来内化自己的修为和内涵,是特别好的过程。

出品:南都采编指挥中心

统筹:南都人物新闻工作室

采写:南都记者刘雪实习生王颖

视频:南都记者李琳实习生洪逸清

(责编:kita)

相关阅读:
奶爸孙红雷获赠"奶瓶" 自曝有偶像包袱却胖20多斤 大张伟:身为一个处女座的人 经常感觉很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