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师父》
识人
大张伟:不经意说的话,最易入人心
“我认为不管我红不红,我站台上,大家就都要看我。所以我以前穿那么多奇装异服,干那么多所谓很过分的事儿。因为我需要的不是你喜欢我,我需要的是你看见我。”
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时,大张伟先聊起了颇有他个人色彩的“主角思维方式”。而大张伟说这些,是为了引出与自己态度截然相反的前辈,演员牛犇。
自认为习惯只做舞台主角的大张伟,因为参加《我们的师父》,被一辈子习惯做配角的牛犇深深打动了。
湖南卫视首档纪实性文化品格传承节目《我们的师父》,由暖心大哥于晓光、鬼马精灵大张伟、懵懂少年刘宇宁和呆萌小师弟董思成4人组成拜师团“GSG”(哥4个),每期拜访一位在某一行业德高望重的前辈,真实还原他们在相处过程中的生活细节。
在三天两夜里,拜师团要与不同领域的名人师父同吃同处,通过生活上的磨合、人生经历的交流和思维上的碰撞,与观众共同挖掘师父们的“精神宝藏”。
大张伟说,现在其实很多年轻人口头很尊重前辈,但对他们了解程度未必很深,或者打心眼里并未觉得前辈很厉害。参加《我们的师父》节目,有机会和各行各业的前辈深入接触,大张伟感慨,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发光点,会猝不及防感动到自己。
比如演员牛犇。在《我们的师父》中,牛犇师父对徒弟们说过一句话:“人的一生留下点足迹很重要。”
令大张伟尤为感慨的是,牛犇老师一直很享受自己当“绿叶”这件事,能兢兢业业地把“绿叶”当好。大张伟特别举例,牛犇为了演好电视剧中一个在街边给别人理发的角色,会花好几天时间特意去观察做该行当的人如何工作的。“牛犇老师也没有说要跟人学,就在边上一直看人家,他媳妇、孩子叫他回家吃饭他都不回去。看了几天之后,突然间有一天那个剃头师傅做了一件什么事,牛犇老师一下找到了他要演的角色的感觉”。
大张伟说,因为牛犇老师,他才体会到,无论做任何事情,必须耐得住寂寞,等待真正“深入”的一瞬间。
观众看到,在《我们的师父》中,大张伟永远是那个被师父“怼”的角色。大张伟笑言,录制节目时,经常其他3个人觉得师父好威严,不敢说太多话,而大张伟最常做的事就是“挑衅”师父。“我觉得这是最容易跟一个人迅速建立特别近的感情的方式。因为如果他对我的‘挑衅’已经不那么设防的话,就意味着我可以走近他了”。大张伟渴望的,是一种平等的交流。
这种打交道的方式观众一点儿不陌生,是“很大张伟”的风格。但或许观众想不到,言谈看似笑闹的大张伟,敏感而仔细地听进去那些师父不经意间说出的好多话。
“我一直觉得当个听话的孩子这件事特别傻,觉得不听话才是一个年轻人该做的事情。但是在有些环境中,你去听一些别人说的话,能让你的不听话变得更有力量,能让你的听话变得更加有底气。”
大张伟说,“拜师”韩磊时,他才明白为什么内蒙古人总会在客人吃饭时为大家唱歌。“韩老师带我认识那些当地人,人家心里头有音乐。他们见到别人时表达的那种东西,那些节奏,是来自他眼前的草原,来自每一条河溪。韩老师给我介绍了,我也亲眼看见了,我才明白那个人为什么要唱那句词儿,以及为什么要唱给我”。
对于大张伟而言,“语重心长”的说教他不太受得了,可是前辈们不经意间说出的某句话,反而非常容易戳中他,引起他强烈的兴趣。
大张伟提到,最近他们去录制“拜师”蔡澜的节目。“我们吃饱了喝足了,闲着没事干,在那儿瞎聊。以前大家也会问我怎么才能一直保持快乐,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也听过很多答案了。但是蔡澜给我一个答案,是我从来没听过的——快乐就是要没有‘但是’”。
大张伟坦言,身为一个处女座的人,他其实经常感觉很不快乐。蔡澜的话,让他深以为然。“我就开始想自己最近想干什么事,然后不要想那些‘但是它会影响我什么’,那这件事做完之后我就高兴了。蔡澜老师说的这句话,最起码能成为我半年的人生准则”。
而在自己的生活里,大张伟对于“精神导师”的态度,是要保持绝对遥远的距离。“我从来不想主动去认识任何我觉得了不起的人,就是因为他们的精神和作品,我感觉到了我们有神交,然后我不想知道他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我不想接触他!有一句诗怎么写来着?远远看草很绿,近看其实就没有……”
“是‘草色遥看近却无’吗?”“对,就这意思。你喜欢的东西就像鸽子一样,远处看着就行了,别老想过去喂点吃的,以为它喜欢,结果它就飞了。”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沈杰群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编:ki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