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沁/文
不知不觉《阿凡达》上映已经九年多了——换句话说,詹姆斯·卡梅隆已经九年没拍什么电影了。
这九年里,他除了完成深海挑战、筹备《阿凡达2》两件大事之外,其余主要心血都倾注到今天上映的这部《阿丽塔:战斗天使》(以下简称《阿丽塔》)中了。
卡神之所以拍片这么慢,是因为他要用每一部电影去推动世界电影工业向前走。他越是稳坐“世界之王”宝座,就越难攻克自己的上一项纪录。
《阿丽塔》海报上的slogan“出于蓝而胜于蓝”不假
当年《阿凡达》因技术革命而引发的一票难求轰动效应至今仍历历在目,那么《阿丽塔》又比《阿凡达》进步了哪些呢?
可以用几个最直观的数据感受一下:《阿丽塔》单个场景需要100小时渲染,总计渲染时间5.5亿小时,而《阿凡达》是1.5亿小时;《阿丽塔》的数据量约是《阿凡达》的四倍。
当然,《阿丽塔》的突破不仅在数据量,更在美学创新——它是影史首部以一个CG+真人的类人类角色为第一主角的电影,并且这个角色与真人演员同框主演,“恐怖谷效应”消失了,二三次元仿佛被打通,让你很难定义阿丽塔究竟是真人角色还是动画角色,其背后出色的“表演捕捉”技术更将改写表演的定义。
娱理工作室收集了以下这30件关于阿丽塔的幕后小事,或许可以让你快速了解这位完美的战斗天使是如何诞生的。
《阿丽塔》
[漫画改编篇]
01
卡梅隆本人无疑属于最狂热的科幻迷,科幻也是卡梅隆做导演的源动力。
他讲过:“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会看那些封面有太空飞船的书,我还看了《2001太空漫游》,看了很多遍。那部电影激励我成为一个电影创作者,我爱它背后的灵感和疑问:这个世界会怎么终结?科技会摧毁我们吗?对于人类来说这些意味着什么?”
卡梅隆对科幻题材一直保持极大的兴趣,去年还牵头做过一个系列纪录片叫《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分六集探讨了六大类科幻片。因此卡神能对《铳梦》这个项目念念不忘,攥在手里十多年,也在情理之中。
《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卡梅隆和斯皮尔伯格
02
最早《铳梦》项目是另一位怪才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于90年代末推荐给卡梅隆的。卡梅隆心动不已,但当时他已经有了拍《阿凡达2》的计划,在《铳梦》和《阿凡达2》之间纠结了很多年,最终决定还是专心筹备《阿凡达2》。
2015年,卡梅隆约了罗伯特·罗德里格兹吃午饭,邀请他接手《阿丽塔》担任导演,卡梅隆自己则转做制片人和编剧(当时他已经完成了很多设计工作,不是亲爹也胜似亲爹了)。
《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卡梅隆和吉尔莫·德尔·托罗
03
《铳梦》是日本漫画家木城雪户从1991年开始连载的作品。
彼时木城雪户还是漫画界新人,为了让读者更容易记住这部漫画,就用最简短的两个汉字命名——《铳梦》,铳代表枪械和暴力,梦代表梦境和情感。但画着画着女主的招数发展成了格斗术,不再用枪了,但漫画原名依旧被保留下来。
《阿丽塔》中国首映礼上的日本漫画家木城雪户
04
漫画版女主的名字有多种译法,常见凯丽、加里等。至于为什么卡神的电影版女主取了个拉丁名阿丽塔,很可能是源于卡神的迷信or强迫症——
他每部作品甚至每个单词都是A或T开头,如《异形》Aliens,《终结者》The Terminator,《深渊》The Abyss,《泰坦尼克号》Titanic,《阿凡达》Avatar,Alita看似跟Avatar有点像,或许也能有不错的票房成绩。
卡梅隆的阿丽塔
05
《阿丽塔》是罗德里格兹迄今预算最高的一部电影,卡梅隆特批他只需向自己汇报,无须向制片公司请示。卡梅隆说:“他一定不希望有人对他指手画脚。”
当初身为控制狂的卡梅隆之所以能放心将这个项目交给罗德里格兹,也是看中了罗德里格兹对剧本的独到见解和大胆改善,所以卡梅隆很尊重罗德里格兹的想法。
《阿丽塔》片场的卡梅隆和罗德里格兹
06
《阿丽塔》的故事取自原著漫画的前两章及第三章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阿丽塔成为赏金猎人、和雨果之间的感情、参加机甲球大战三大段落。影片情节量已经很大了。
当然,为了更加贴近主流大众市场,舍弃了原著中一些黄暴/黑暗部分。
07
和许多强调二次创作的改编不同,《阿丽塔》首要目的是超高度还原漫画。
整个制作团队从前期设计到中期拍摄都在不断翻看漫画找感觉。电影的故事框架、人物关系、画风、人设、动作设计等等几乎都沿袭了原著,许多场戏几乎就是漫画/动画版的原样复现,演员选角也非常贴合漫画形象,对此连木村雪户都惊讶不已。
电影真人与OVA动画版对比,依次为阿丽塔、依德医生、绮莲
08
看完电影结尾可以剧透的是:显然《阿丽塔》已经被提前敲定为系列电影,后面必定还要拍续集!
漫画中的“单臂大战格鲁依什卡”动作戏也被电影完美还原
[人物建模篇]
09
“制作”阿丽塔,首先要对女演员罗莎·萨拉查进行全方位扫描,确定头颅、下巴的位置,连牙齿牙龈都要扫描全,然后在上面建立肌肉和脂肪组织,最后再制作细腻的皮肤层肌理。
阿丽塔的脸部肌肉运动数据量是《阿凡达》女主的三倍。
罗莎·萨拉查和她“饰演”的阿丽塔
10
阿丽塔身上有47种毛发,其中头上有超过13.2万根头发、2000根眉毛、480根睫毛,脸和耳朵上有近50万个毛孔,每个毛孔里都有一根细软绒毛,这使得她在大特写镜头中显得极富青春少女气息。
11
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是阿丽塔作为CG人物的关键,也是她正式登场后第一个亮相的部位。在苏醒后的第一个特写镜头里,阿丽塔的瞳孔晶莹剔透、似深不可测,里面有830万个多边形组成的虹膜。而《指环王》里咕噜的大眼睛虹膜只有25000个多边形。
12
还是眼睛,“眼睛一定要大”是卡梅隆坚持的原则,即便第一款预告片出来后大家都吐槽眼睛太大太卡通了,但卡梅隆还是坚持要做得更大。
为此团队在眼睛大小、间距、瞳孔的大小、虹膜的大小上来回调试了几百次,不仅调试静态效果,更要看动态感觉,尤其是当阿丽塔和其他真人演员站在一起时不能太突兀——她既要像个真人,又得保留卡通的感觉,还得避免引起玄妙的“恐怖谷效应”,很难平衡。
《阿丽塔》剧照
13
阿丽塔的设定是“赛博格”(cyborg),也就是说她的机械身躯可不是机甲或铠甲,而就是身体本身,那就要像人体一样精密。
阿丽塔的身体模型含有800多个内部零件,狂战士状态更有2700多个零件,这些零件都会随着阿丽塔的一举一动而运转(简直变形金刚有木有)。
阿丽塔
[表演捕捉篇]
14
“表演捕捉”(performance capture)是“动作捕捉”(motion capture)的升级版,两者常结合使用。
比起大家都很熟悉的传统动捕,表演捕捉更善于捕捉细节表情动作等。表演捕捉需要演员穿上特制的戏服,上面有很多反射标记,片场会有几十个带红外光的摄影机拍摄戏服,戏服上的标记便会反弹回摄影机中。
15
演员脸上也会有很多标记点,用于记录脸部表演。需要注意的是,《阿丽塔》的脸部表演和身体表演是同时捕捉的,因为主创认为演员的身体动作会对面部表情产生影响,同时记录看起来会更自然。
罗莎·萨拉查“饰演”阿丽塔
16
罗莎·萨拉查从接到角色后的第二天便开始了为期五个月的形体训练,努力实现一名“狂战士”的丰富动作表现。当然,光靠真人表演还不够,在进行表演捕捉之后还会混入关键帧动画,让最终呈现的角色可以比真人跳得更高更远,打得更好看。
17
片中的配角扎潘、妮西亚都是真人脸+后期特效身体的合成品。饰演大块头反派格鲁依什卡的演员杰基·厄尔·哈利本人其实不高,但在片场有一个实时显示器,让他可以边表演边看到合成后的预览效果。
杰基看到自己威风凛凛的样子后显然变得自信了许多,不自觉就挺胸抬头霸气十足了。
扎潘、妮西亚的真人脸和特效身体
[3D触感篇]
18
“触感”是CG制作中非常有挑战的细节领域,尤其是3D电影。做一只可爱的小狗不难,但如果做一个主人爱抚着的小狗,或者小狗跑过草丛的镜头,这就比较难了。
《阿丽塔》中激发她斗志的关键戏份就与一只小狗有关,阿丽塔曾抱起这只小狗,小狗用舌头舔了舔阿丽塔的脸。特效团队非常仔细地“切分”了这只小狗,电影画面中的舌头来自一只真实的小狗,而狗的身体是CG做的。
《阿丽塔》剧照
19
同理还有阿丽塔第一个爱上的食物——橙子。这场戏也很关键,表现了少女初来乍到的无限好奇,也令观众可以切实感受到这名CG人物的真实触感。阿丽塔吃橙子前前后后拍了大约2000个版本——要让数字人物吃下一个东西,真的很难。
20
阿丽塔潜入水下废弃军舰找到狂战士身躯的那场戏,因为要真实模拟衣服在水中贴住身体、头发在水中飘动、走出水面时衣角湿湿嗒嗒滴水等完整过程的细节,剧组真的去找了一个能在水下憋气八分钟的特技演员。
所以片中那句惊讶的台词“她到底能憋多久?”大概也传达了剧组对这位特技演员的担心和佩服。
《阿丽塔》剧照
[城市环境篇]
21
钢铁城(原著中的废铁城)是片中最恢弘壮丽的场景,奠定了整部作品的废土美学基调,电影比漫画的黑暗感少了一些。拍摄时钢铁城是有1:1实景的,占地9600平方英尺,扫描后再在其基础之上加工成更高、更复杂的3D模型。
22
电影中白天和夜晚的钢铁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夜晚更添一丝神秘鬼魅气息。在实景中也有几公里长的电缆穿过建筑物,使得整晚拍摄都可以有照明效果。
23
片场甚至有真实的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开来开去,营造出真实的城市生活气息。
《阿丽塔》幕后照
24
即便是看不清的群演,在片场也都老老实实戴着义肢走路——因为当你的胳膊、腿是假的的时候,你走起路来就真的会像是义体人,比较僵硬。这是观众可能都注意不到的背景细节,但制作团队非常在意。
25
片中展示了钢铁城非常壮阔的空中俯瞰全景,城市好像大到看不到边。
如此巨大的城市在制作时有取巧的办法——先做15-20个简单的建筑物结构,然后在上面加入不同的管道等细节,然后用一种名为OSM的缓存系统,缓存一次就可以放在不同的大楼上,看起来就好像有了上百座大楼。这样渲染起来就快多了,当然“快”也是指一帧需要渲500小时。
26
钢铁城的构造参考了巴拿马等城市的数据。城里的一些小巷街景、生活场景也似乎带有拉丁美洲风味,这应该是导演罗德里格兹夹带的个人喜好。
《阿丽塔》剧照,钢铁城
[后期渲染篇]
27
《阿丽塔》能从漫画走向大银幕,维塔工作室功不可没,它以世界顶尖技术完美实现了两位导演的艺术创意。
相信影迷都对维塔这个由彼得·杰克逊参与创建的新西兰视效公司很熟悉了,《指环王》《猩球崛起》《阿凡达》都是其代表作,曾多次获奥斯卡奖。阿丽塔是维塔制作的第一个类人类主角。
阿丽塔
28
这些年维塔工作室发展很快,早期只有二三十人,现在员工数已扩展到约1600人。
给《指环王》做特效时维塔派出了一个45人的团队,而做《阿丽塔》时,维塔则动用了近800名员工。也就是说,这个世界顶级特效公司一半的人都全身心投入到了《阿丽塔》这个项目里。
《阿丽塔》剧照
29
除了钢铁城实景的边缘需要用绿幕+后期做一些延展以外,《阿丽塔》几乎全片都没有用到绿幕。主创希望演员能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中表演出相对真实的对手戏。
30
《阿丽塔》动用了维塔工作室的三万台电脑,不分昼夜地同时渲染。
因为维塔所在的新西兰惠灵顿地区气温较低,据说每天早上都能看到办公楼有热气蒸腾出来——那是三万台电脑渲染《阿丽塔》排出的热气,这些热气甚至改变了当地气温!
黄海为《阿丽塔》设计的海报
(责编:Ko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