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显示了KST、IVT和FTT对五种g-模式(1792.905、1884.599、2258.528、2539.695和2855.728秒)的周期进行三次独立测试的结果,以寻找相等的周期间隔。右图与左图相同,但消除了2855.728 s的周期。在三次试验中,π≈93.4s的周期间隔清晰而显著。右图中的垂直虚线表示主周期间隔的谐波(π/2、π/3、π/4和π/5)。Credit: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2023). DOI: 10.3847/1538-4357/aca533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by Li Yua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的研究人员对一颗极低质量的白矮星(WD)进行了详细的星震分析,该白矮星显示出疑似压力模式(p模式)脉动。它们不仅探测了WD内部的丰度分布,而且为p模式的存在提供了理论支持。
这项研究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已经发现一些wd表现出脉动。一种类型的脉动是高频率的p模式,另一种是低频率的重力模式(g模式)。
在WDs上,p模式脉动的周期通常为几秒或更短,这使得检测这些脉动成为一个挑战。然而,对于低质量WDs,p模式脉动的周期可以长达100秒,并且具有可观察到的振幅。
SDSS J111215.82+111745.0是一款极低质量的WD。在这颗恒星上探测到两次短周期脉动,分别为107.56秒和134.275秒。如果这两个可疑的p型脉动被证实,它们将是在WD上观察到的第一个p型脉动。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试图通过建模和分析,为这些疑似p模式脉动的确认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他们为SDSS J111215.82+111745.0做了一个详细的星震模型,其中氢丰度剖面作为一个变量。他们考虑了全部七个脉动周期(两个p模式和五个g模式),并用模型的本征频率来拟合它们。
这两种可疑的p-模式在最佳拟合模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们发现了一个与SDSS J111215.82+111745.0上观察到的周期一致的p型脉动模型,这为两个p型脉动的现实提供了理论支持。
此外,主要参数,M= 0.1650±0.0137太阳质量和Teff= 9750±560K,以及这颗恒星的化学轮廓都是由最佳拟合模型确定的。
由它们的模型确定的恒星参数与光谱学和其他星震学分析的结果非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