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探索 > 正文

《当代生物学》:新研究揭示蝙蝠高空飞行的秘密

《当代生物学》:新研究揭示蝙蝠高空飞行的秘密

《当代生物学》:新研究揭示蝙蝠高空飞行的秘密

据中国科学报(唐一尘):尽管科学家知道一些蝙蝠可以飞到1600米的高度,但在没有夜间上升气流的情况下,它们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现在,研究人员在2月5日发表于《当代生物学》的论文中,揭示了蝙蝠高空飞行的秘密。

事实证明,欧洲无尾蝙蝠具有强大的飞行能力,研究人员甚至测得其自主飞行速度达135km/h,当然这也依赖于隆起的地形——随着地形抬高气流也随之上升,从而帮助它们飞得更高,就像鸟类在白天那样。但是,因为在寒冷夜晚很难找到上升暖气流,蝙蝠不得不依赖于合适的区域达到一定的飞行高度。

美国东南路易斯安那大学和德国马普学会动物行为研究所的Teague OMara解释说:“我们证明了通过风和地形可以预测出能够支持蝙蝠向上飞的区域,它们利用这些因素到达高空同时降低飞行速度。然后,蝙蝠结合风况引导自己上升,巧妙地利用了夜间环境中的垂直风能。”

为了得到这些发现,OMara和同事给这些无尾蝙蝠安装了高分辨率的GPS记录器——每30秒记录一次它们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研究人员跟踪了它们3天、每晚大约6个小时。数据显示,蝙蝠在太阳落山后出现,整夜不停地飞行,然后才返回栖息地。

他们观察到,蝙蝠通常会沿着它们熟悉的路线飞行,但偶尔也会飞得比较高,能在20分钟内达到离地面约1609米的高度。相比300米左右的中等高度爬升,蝙蝠向高空爬升的过程更快、时间更长、空速更低。大多数蝙蝠在到达最高点后迅速下降,形成了类似过山车的飞行轨迹。

研究人员惊讶地发现,蝙蝠的高空飞行非常容易预测。数据显示,蝙蝠使用的是同类地形——尽管不一定总是完全相同的地点,这些地方的风会扫上斜坡,把它们带到高空。研究结果表明,蝙蝠解决飞行问题的方式与鸟类相似——只不过发生在夜间。

“这些无尾蝙蝠似乎找到了将每晚寻找食物所需的能量降到最低的方法。”OMara说,“对于一个只能感知前方30~50米的动物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难以置信的挑战。飞到1600米高空需要很高的能量,而这些蝙蝠找到了御风飞翔的方法。”

OMara说,“我们还要弄清楚它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以及是否可以应用到其他场景中”,比如高速低能耗仿生飞行设备。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cub.2020.12.042

相关阅读:
  • 暗访福寿螺产业链:食用争议和隐忧,监管现空白

    暗访福寿螺产业链:食用争议和隐忧,监管现空白

    记者在重庆某市场买到的福寿螺本文图均为澎湃新闻记者夏如初图(另外署名者除外)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能否如小龙虾一样端上餐桌尚存... 2024-06-28
  • 中高空无人机发展势头正劲

    中高空无人机发展势头正劲

    原标题:中高空无人机发展势头正劲“猎户座”中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当前,无人机的发展可用“井喷”一词来形容。从整体态势来看,中高... 2024-06-21
  • 民生在勤 勤则不匮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出自《左传》,意思是,生活的根基在于辛勤劳动,只要辛勤劳动就不会缺衣少食。东汉张衡《应间》一文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2024-06-21
  • 清风 | 民生在勤 勤则不匮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出自《左传》,意思是,生活的根基在于辛勤劳动,只要辛勤劳动就不会缺衣少食。东汉张衡《应间》一文也表达了类似观 2024-06-21
  • 普京两女儿公开亮相,预示什么情况!

    普京两女儿公开亮相,预示什么情况!

    来源:海上客昨天(6月1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国际在线”报道称,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两个女儿公开亮相。具体说,在6月上旬举... 2024-06-12
  • 历时近10年,中国科学家攻克马铃薯杂交难题

    历时近10年,中国科学家攻克马铃薯杂交难题

    6月的云南,马铃薯刚收了一季,新的一季已经开始种了。这是尚轶到云南的第7年,7年前,他举家从北京迁到云南,和众同事一起,开启了... 2024-06-09
世界最大望远镜阵列正式命名为平方公里阵列天文台(SKAO) 与外界接触前的加勒比地区遗传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