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美洲古代雕塑面部表情的分析支持情感表达具普世性
据EurekAlert!:对中美洲古代雕塑面部表情进行分析后发现,这些艺术品中表达的某些情感与当今美国研究参与者对每种可辨识情景所预期的情绪相符,其中包括情绪高昂、悲伤、痛苦、愤怒以及决心或紧张。例如,在社交触摸中可预见情绪高昂,而在战斗中则可预知情绪愤怒。
这些结果支持这样一个假说,即通过面部表情传达的某些情感具普世性,强化了感情能以超越文化的方式无需语言进行表达的假说。尽管先前的研究探讨了面部表情如何在表达情感方面时跨越文化的异同性,但这些研究通常要求东方或土著文化背景的人将西方人的表情描绘与他们母语中的情景或词义进行匹配。这样的研究可能被认为失之偏颇,因为它将西方人的情感表达奉为圭臬。
为规避这种偏见,Alan Cowen和同事要求美国的研究对象对古代美洲艺术雕塑中表达的情感进行归类,而这些雕塑成于和现代西方文明接触之前。研究人员在博物馆网站上仔细梳理了成千上万幅中美洲雕塑的图像,确认了63幅展现面部表情的真正的中美洲雕塑,这些表情是在清晰可辨的环境中展现的,例如抱着婴儿微笑的母亲。
Cowen等人接着用数字方法将每个雕塑的表情与其背景分开,例如,生成一幅只有微笑的图像和一幅抱着婴儿但看不见其表情的母亲图像。他们要求这些美国的研究参与者将每幅雕塑面部表情的图像用其所描述的情感进行标注,并另行将雕塑的描述预期可见情感的背景图像进行标注。描绘某些情感的雕塑通过了普世性测试,其中的面部表情标签(母亲的面部表情被归类为“情绪高昂”)与仅看到背景(抱着婴儿但看不到表情的母亲)的研究参与者的期望相符。
它提示,即使没有共同的语言,也可以通过人类的普遍主题(如母子关系)来推断情感表达。在提到可能用类似研究方案对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中华文明中的雕塑范例进行分析时,Cowen说:“我们有兴趣最终将这一研究在其它文化中进行复制。在机器学习工具的帮助下,我们目前正倾心尽力地研究许多国家日常生活中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