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人类颅骨从坦桑尼亚潘加尼河畔的灰色砂土中向外窥视,这座遗址曾经是早期史瓦希利(Swahili)渔村。大约1000年前,海啸突然摧毁了这座村庄,造成许多居民罹难。 PHOTOGRAPH BY VITTORIO MASELLI
这座坦桑尼亚潘加尼河畔的遗址从上方看来就像不起眼的无水鱼池。背景隐约可以看见印度洋。 PHOTOGRAPH BY DAVIDE OPPO
据美国国家地理(撰文:MICHAEL GRESHKO编译:石颐珊):一波大浪淹没了一座位于今日坦桑尼亚的古老渔村,这个发现让研究人员重新评估非洲东岸遭逢海啸的风险。
1000年前,坦桑尼亚潘加尼河(Pangani River)河岸坐落着一座繁荣的早期史瓦希利(Swahili)村庄,距离印度洋仅数公里之遥。此地居民以泥土涂抹木格来建造居所。他们以网捕捉渔获并将贝壳雕刻成珠饰。他们的陶器简朴而实用。
然后有一天,印度洋另一端的一场地震引发海啸,朝村庄席卷而来。
一篇由国家地理学会赞助、于5月12日刊载在《地质学》(Geology)期刊上的新研究,描述了地质纪录中一桩弥漫死亡气息的稀有事件。村民们显然没有机会逃离突然吞噬他们的洪流。许多人溺毙在他们被夷平的家中,然后被掩埋在废墟之下。就研究作者群所知,这座坦桑尼亚遗址是东非第一座也是最古老的一座保存着人类遗骸的海啸沈积层。世界上另一块这么古老、且有人类遗骸的沈积层,出土于印度洋另一端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年代有7000年之久。
这座坦桑尼亚遗址为印度洋海啸研究增添了一笔关键资料,证明了这些海啸的毁灭性。虽然该区域发生大型海啸的频率相对低(大约300到1000年发生一次),但依然会发生──而东非承担的风险甚高。坦桑尼亚的经济中心沙兰港(Dar es Salaam)位处印度洋畔,是世界上成长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联合国预测沙兰港在2030年以前会成为有超过1000万居民的「巨型城市」(megacity),并且该市人口在本世纪结束以前可能会超过7000万人。
东非在2004年时幸运逃过一劫,当时印尼外海的大地震引发海啸,造成超过22万7000人死亡。这次海啸造成的破坏和死伤主要发生在南亚与东南亚。海啸的浪潮也有触及东非海岸,但是第一波浪登陆非洲大陆时正值水位极低的低潮,因此减轻了海啸造成的冲击。
然而1000年前发生的海啸则是不一样的故事。「这看起来不算很大的海啸,但是如果人们住在低地,而且完全不知道即将发生什么事,就可能会造成最糟的情况。」朱迪.布尔乔亚(Jody Bourgeois)说道,他是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沈积学者与海啸专家,也是这篇新研究出刊前的审稿人。「你不会感受到地震,因为你在印度洋的另一端。」
揭露古老的灾难
除了印度洋海啸抵达东非海岸的可能性以外,科学家对这个区域的海啸风险研究不多。东非在1万2000年内的已知海啸沈积层很少,而这座坦桑尼亚尼遗址是其中之一。「政府与人们必须知晓这类信息,」研究第一作者、国家地理探险家维托里奥.马塞利(Vittorio Maselli)说道;他是加拿大戴尔豪斯大学(Dalhousie University)的地质学家。
马塞利从2017年春天开始研究这起千年之前的海啸,当时他正在沙兰港大学(University of Dar es Salaam)地质系工作。他在偶然之间找到同样任职于沙兰港大学的考古学家艾利纳札.恩杰马(Elinaza Mjema)的研究,而后者曾在沙兰港大学西北方150公里处,邻近潘加尼镇的一处遗址进行研究。那边曾是一座早期的史瓦希利渔村,因此充满珠饰与陶器,沙兰港大学曾经利用这边教授考古学田野调查技能。
但当恩杰马于2010年带领学生前去上课的时候,他们在一个接着一个探坑中发现人类遗骨。「每个学生都陆续说:老师,这里有人骨,」他说:「出乎意料之外。」
恩杰马于2012年、2016年,以及2017年返回该遗址,他在进一步发掘时发现泥土中呈随机方向的遗体──其中一具遗骨脚踝上戴着完好的铁制镯子。这座村落的突然殒落看似并非是由于于战争或疾病。所有的骨头上都没有伤痕或疾病的迹象。从人骨的外观看来,这座村庄的男女与孩童是在溺毙后被倒塌家屋的残骸所掩埋。
包括马塞利与研究共同作者安德鲁.摩尔(Andrew Moore)──印第安纳州里奇蒙厄尔汉学院(Earlham College)的沈积学家──在内的一队研究人员于2017年造访该遗址以采集更多沈积样本。他们必须和时间赛跑。沙兰港大学已经开始在这片校产上挖洞,准备制造鱼池供水产课程教学使用,并且已经在挖掘过程中破坏了部分考古遗址。研究人员沿着鱼池边缘掘出探沟,并且搜集他们所能找到的所有东西。「在大约三个月或甚至更短的时间内,他们就要放水灌满这些鱼池,」摩尔说:「某部分来说,我们几乎是在抢救这边的地质沉积物。」
将村落掩埋的砂土包含鱼类、啮齿类、鸟类、两生类的遗骸,甚至还有小型海生软件动物的甲壳──这表示海水由印度洋而来,沿着河冲刷数公里远。而且研究人员无论挖哪里都会持续找到更多人骨。「有时候这会触动情绪──我们必须想着科学,但与此同时,我们共事的对象是死在这里的人们。」摩尔说。
透对沈积层中木炭与人骨的放射性碳定年,确认了这起洪水事件发生于大约1000年前。印度洋周遭的海啸沈积层定年结果也一样,显示千年前曾经发生规模与强度都和2004年海啸相近的事件。
电脑模拟发现,沿着巽他巨大逆冲断层(Sunda megathrust)──印尼外海引发2004年海啸的断层──发生的一场地震,可能形成大到足以解释潘加尼沈积物的海浪。潘加尼河漏斗状的海湾可能增强沿河而上的海啸浪潮,使村落遭逢的洪水更具毁灭性。
「如果我们去到非洲其他遭遇过类似2004事件的地方......我们会在岩石的历史中找到这次古代事件吗?」摩尔纳闷着。
重新评估风险
马塞利说,研究团队希望他们的研究能够促使更多人投入评估东非所面临的海啸风险。尤其必须更详细地绘制该区域的海床地形。就像山脉会为气流导向一样,海床的地形也会影响波浪与水流的运动。而且海啸不只由地震而来;海底的山体滑坡也会引发海啸。
「美国有一个超大型计画,旨在绘制大西洋沿岸的整片陆棚与大陆坡,由此了解海底的山体滑坡,」马塞利说:「但我们不知道东非沿岸的情形。」
至于这座古老聚落,恩杰马的考古研究展现出灾后复兴的迹象。在海啸后50到100年间,人们于洪水沈积层上面盖起新建物。直至今日,该区仍持续有新建物。虽然当地官员已经开始将营建工程移出低洼地带,恩杰马说,近期的新建物却已经耸立在潘加尼河畔的旧海啸沈积层上了。这些聚落会准备好面对下一次可能的天灾吗?
「如果我们真的想要了解自己面对的是什么情形的话,我们可以从过去学到很多。」恩杰马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