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9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白沙镇遇龙村召开“桥头会”,白沙镇纪委书记张毅(右五)正在跟村民宣讲相关政策。本报记者王斯英摄
“村民代表都来了吗?有什么诉求可以一个一个讲。”
9月5日17时左右,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白沙镇遇龙村“桥头会”上,村党总支书记封志伟提高了嗓门。
“生态补偿金年初就说要给,拖到现在了。”“可以迟一些发,但是到底什么时间得让我们心里有个底。”……沿着石阶而坐的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表达着诉求。
“镇里刚给消息,9月下旬能兑付,今天到场的人要回去和邻里讲清楚。”坐在群众中间的白沙镇纪委书记张毅解答道,“这次还是按人头发放,需要核对每户人口情况,我帮着大家一起看。”
记者从村民处了解到,张毅是遇龙村“桥头会”的“常客”,此前生态补偿金迟迟没有发放,他跑前跑后帮助协调了很多事情。
“今天听说有‘桥头会’,我们特意来看看。”村民们说。
遇龙河贯穿白沙镇全境,河上横跨三座古石桥,村民习惯结束一天的劳作后在桥旁围坐,纳凉憩息。后来各村就地取材,将各个桥头演变成村里大事小情商量讨论的场所,称之为“桥头会”,这也成为当地纪检监察机关收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平台。
“韦小翠户1人,何玉生户3人……”随着封志伟的唱账,张毅一边仔细听着,一边核对每户人口是否有变动。
“2023年村集体旅游收益较往年高很多,遇龙村每人能分到几千元,这笔钱可不能出岔子。”张毅向记者介绍,年初,阳朔县纪委监委聚焦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项目建设、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环节,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检查中,工作人员发现村干部弄虚作假、截留挪用生态补偿金的问题较为突出。
“农村集体‘三资’事关群众的‘钱袋子’,如何精准发放是我们监督检查的重点。”张毅说,今年应发的生态补偿金已拨款到镇里,这次来参加“桥头会”就是要再次核对人口、账号等信息,保障资金精准发放到户。
一场“桥头会”,聚拢一群人,查清一笔账,解决一筐题……像张毅这样,深入群众中间监督保障农村集体“三资”规范管理的实践,在桂林还有很多。龙胜各族自治县纪检监察干部发挥当地群众议事“火塘会”的基层监督作用,严肃查处龙脊镇某村村干部王某某、黄某某违规使用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结算工程尾款等问题。灌阳县纪检监察干部抓住“圩日”“庙会”“民俗节”等群众集聚的时间节点,将监督关口前移,深入各乡镇各村屯开展“大接访”活动,严肃查处文市镇某村村干部村级项目公开不及时、侵犯群众知情权等问题。
“如何管好村集体‘钱袋子’,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也是纪检监察机关监督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桂林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说,今年以来,桂林市纪委监委紧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不断拓宽问题线索收集渠道,在全市开展“促初心听民声助力乡村振兴”公开大接访活动,同时组建清廉乡村建设监督员队伍,加强基层监督,重点查处监守自盗、贪占挪用以及违规处置集体资产等问题,坚决斩断伸向群众的黑手。4月以来,桂林市纪检监察机关共收集、处置农村集体“三资”领域问题线索583条,立案237件,党纪政务处分140人。
随着唱账的结束,本次“桥头会”也接近尾声,村民们纷纷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分了钱以后,刚好用来装修一下房子。”
“现在孩子刚开学,这笔钱下来将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最后再跟大家告知,我们在发放的时候,要把字签规范,代领的也要跟本人沟通好,有问题随时向纪委反映。”暮色将至,张毅向记者告别,他们这次还带了几个信访件下村,晚饭后要继续入户了解情况。(本报记者王斯英蔡艺芃自广西桂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