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小县机构改革正在加速。
近日,第一财经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海南省五指山市已在7月底完成了最新一轮的机构改革。此轮机构改革通过对党政机构进行深度优化后,机构数量较前减少了1/3。
五指山市成为自2019年以来海南省内首个启动并完成此项工作的县级市。
五指山市政府官网信息称,7月1日,五指山市召开机构改革动员部署会,动员部署机构改革工作。
此次动员部署会强调,改革需聚焦机构职能体系的完善、基层负担的减轻、人员编制的合理配置及行政执法体制的革新,确保改革过程平稳有序,实现“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的目标,以高质量标准推动改革落地见效。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发展”。
官方资料显示,在2019年的一轮机构改革中,五指山市共设置党政机构36个。其中,党委工作机关10个,纪检监察机关1个,工作机关9个;政府工作部门26个。组建或新组建12个党政部门。而“开展机构改革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提高行政效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五指山市位于海南岛中南部腹地,全市户籍人口10万人,属于典型的人口小县。在海南,类似五指山市这样人口规模较小的县市还有保亭县和白沙县等。
根据《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21(县市卷)》,纳入统计的2075个县域单位中,户籍人口在10万到20万人之间的县(市)有228个,10万人以下的县(市)有206个,其中5万人以下的袖珍县(市)有90个。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稳妥推进人口小县机构优化。
人口小县开展机构改革,最直接的原因是降低县域的行政成本和财政负担。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提高县域治理效能,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
据多位专家分析,目前,部分人口小县在发展中面临不少共性难题:财政供养入不敷出,财政支出主要依靠转移支付;财政供养人员比例欠合理,存在人浮于事的现象;部分机构设置、运行机制等与县域高质量发展需求不相匹配。
比如,2019年,某省份对全省人口小县进行了一次摸底调研,其中一个总人口13万余人的县,全县财政供养人员总数近6000人,全县总人口数与财政供养人员比例为22:1。
公开资料显示,有的人口小县,在年度总财力约为26亿余元的背景下,需将其中23亿余元用于保障基本民生需求、支付公职人员工资以及维持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尤为显著的是,仅财政供养的在职人员工资支出就占据了约5亿余元。
近年来,机构改革已在山西、青海两省份多个人口小县完成,主要特点为通过“大部制”改革降低行政成本和财政负担。
此外,湖南、安徽、甘肃、江西、陕西、福建、四川、西藏等地也已相继释放开展人口小县机构改革的信号。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在五指山市完成此轮机构改革之前,同样是在7月份,总人口5万人的延安市黄龙县也全面完成了新一轮机构改革。
责任编辑:刘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