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专项整治,关键在“专”,要害在“治”。单纯就案查案、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纪检监察机关在严查严处的同时积极谋划以案促改,注重深挖病根、对症下药,发现和纠治个案背后的深层次问题,督促相关部门、行业从制度层面堵塞漏洞、补齐短板,强化权力监督制约,推动从个案清除、重点惩治向系统整治、全域治理提升转变。
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滋生,往往源于资金和工程监管制度有漏洞、基层权力运行不规范、基层监督力量薄弱等等。着眼破解这些深层次问题,甘肃纪检监察机关以深化专项整治为抓手,用好用足查办案件成果,把监督、办案、整改、治理贯通起来,以整治促治理,以治理促发展,不断擦亮乡村振兴清廉底色。
精准切入“改”,由个案查处到系统整治
“建议你村认真整改,并完善相关制度,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发生。”近日,永昌县纪委监委在查办城关镇金川东村一社社长焦某职务违法案件后,围绕暴露出来的村社土地流转不规范、财务管理不透明等问题,向该村下发监察建议书,督促加强监管、堵塞漏洞。
做实以案促改“后半篇文章”,精准把脉、找准病灶,才能对症下药、“改”到点上。甘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查办案件为切入口,查找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和薄弱环节,通过制发纪检监察建议、提醒提示函等方式,既点“病症”又开“药方”,压实主体责任、提升整改针对性。在严肃查处某村干部打着惠农项目幌子向群众吃拿卡要行为基础上,高台县纪委监委认真分析,针对案件中发现的惠农政策宣传不到位、审核把关不细致等问题,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工作提醒函,督促加大惠农补贴项目宣传力度、完善补贴发放各项保障制度,切实履行好监管职责。
在做好“点上改”的同时,举一反三、由点及面推进“面上治”是深化专项整治的题中应有之义。2023年3月,酒泉市肃州区纪委监委收到关于上坝水管站水费收缴管理混乱、职工多次截留挪用水费、账目不清晰等问题线索。深挖彻查之下,从基层水管站所职工到区水务局副局长,7人分别因公款私存或监管不力受到严肃处理,违规违纪资金被追缴。“基层水管站如此乱象为何长期存在?其他站所是否也有类似问题?”充分发挥查办案件治本功效,肃州区纪委监委对该案深入剖析,形成专题报告,向区水务局提出4方面建议,推动水务系统既对涉事水管站乱象进行针对性整改,同时也围绕加强收费系统建设、完善内控制度等开展全系统问题排查及整改。以此为基础,区纪委监委将水资源管理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今年该区乡村振兴领域“一县一重点”整治内容,精准发力、持续发力,以集中整治推动破解行业性、系统性问题。
由个案整改拓展到类案剖析、系统整治,类似的实践在甘肃还有很多。作为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张掖市甘州区近几年查处了多起玉米制种领域腐败案件。为进一步纠治某些村干部在制种基地落实过程中收受制种企业财物搞权钱交易等乱象,经过市纪委监委统一部署,甘州区纪委监委连续三年开展玉米制种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有力遏制了各种违规违纪行为和不正之风,推动建立起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优质玉米制种基地资源配置机制,有效促进当地制种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甘肃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职责加强监督执纪,以深化专项整治助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延伸触角“管”,推动村级小微权力规范运行
村“两委”班子是带领村民致富、引领乡村治理的“领头雁”,其手中的村级小微权力看似微小,却一头连着政策,一头连着群众,关乎党的形象和人心向背。如何有效强化基层监督,推动村级小微权力规范运行,自然成为深化专项整治关注的重点。
正宁县西坡镇石家湾子村近年来“脱胎换骨”式的转变,就与专项整治紧密相关。迎着朝阳走进村里,农家新居整齐划一、养殖基地规范整洁、温室大棚瓜果飘香,一片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而就在几年前,该村集体经济薄弱、信访矛盾突出,有村干部因违规使用补助资金受到处理。以专项整治为契机,在县纪委监委指导下,西坡镇纪委紧盯该村存在问题梳理分析、靶向施治,村“两委”以案为鉴,注重规范行使小微权力,带动村民发展养牛产业增收致富,同时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确保民主决策、充分接受监督。经过持续整改和人居环境治理,如今的石家湾子村环境美产业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已由5.5万元增加到26万元,先后获得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全省标准化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看好管住基层小微权力,不仅要盯紧村“两委”班子成员等重点对象,明确权力边界、扎紧制度笼子同样是整治发力方向。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梳理村级小微权力清单、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等,为村(社区)干部划出红线,指导其照单履责。古浪县纪委监委组织编印村(社区)干部廉洁履职工作手册,汇编村(社区)干部规范用权法规制度、履职负面清单、违规违纪典型案例等,督促引导基层干部廉洁高效履职,严格按照制度的要求行使权力。
有了制度“紧箍咒”,还要靠监督来添力。不少地方通过加强对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指导、聘请廉情监督员或乡镇监察联络员等方式,激活基层监督“神经末梢”,推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榆中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前沿哨兵”作用,围绕村级“三务”公开、村集体“三资”管理等内容,定期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进行业务培训,帮助其不断提升履职能力。临洮县纪委监委在全县推行乡镇监察联络员制度,首批聘任82名村级监察联络员,进一步延伸监督触角,确保及时掌握村社廉情信息,让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深度融入“治”,打造清廉村居赋能乡村振兴
“听说农村义务教育的学生有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补助资金,我家孩子也在上学,为什么银行卡里没见过这笔钱?”前不久,家住靖远县东升镇东兴村的王同倩,因对未收到补助资金一事有疑问,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甘肃省乡村振兴监督信息平台提交了投诉。“营养改善计划是由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标准统一提供营养早餐、课间加餐或午餐,补助资金不得发给学生或家长个人……”几天后,平台工作人员的答复,解开了她心中的“疙瘩”,也让她体验到参与监督的便利。此后,她成为平台的“常客”,时不时登录了解政策信息和各项补贴发放情况。
便民监督、实时监督的实现,源于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对基层监督与治理的有效赋能。甘肃省纪委监委积极运用乡村振兴监督信息平台拓宽监督渠道,推动各地将政策及资金发放情况“晒”出来,接受群众监督、回应群众诉求,让平台真正成为沟通民心、助力监督的“掌中宝”。随着平台覆盖面越来越广,群众监督热情也越来越高。截至目前,该平台累计公示资金4096亿元,处理投诉6.7万件。
推动专项整治深度融入基层治理、护航乡村振兴,以清廉文化建设涵养文明乡风是重要保障。甘肃纪检监察机关持续将清廉村居建设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促进形成常态化、长效化防范和治理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良好氛围。两当县充分挖掘当地廉洁文化资源,收集民间谚语整理出快板“廉洁自律三句半”,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廉洁教育。漳县纪委监委把推进移风易俗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突破点,从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抓起,督促严格落实婚丧喜庆事宜报备制度,弘扬廉洁文化与时代新风。山丹县注重正面激励,每季度评选一批“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先进模范,将清廉元素融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共建文明乡风,让清风正气吹进千家万户。
从黄河两岸到祁连山麓,从河西走廊到陇东高原,在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中,甘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标本兼治、系统施治,持续做深做实以案促改,加强对基层权力的监督制约,不断健全基层监督体系,着力实现查办案件、完善制度、解决问题、促进治理的综合效果。
(本文刊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4年第13期,作者: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