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紧张局势下,菲官员希望加强对华贸易关系,中国专家解读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香港《南华早报》4日报道,尽管菲律宾在南海持续搅动局势,但该国外交官员仍希望与中国建立“强劲、稳定”的贸易关系。

据报道,菲律宾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洪福盛预计,随着菲律宾榴莲从去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商业机会将迅速增长,贸易商“很高兴能向这个新市场供货”。“我们也希望增加其他农产品的出口,如椰子产品和海产品”,他在邮件中表示,“我们还希望提高菲律宾产品在中国电商领域的渗透率,尤其是菲律宾(中小企业)的(食品)产品。”在投资方面,他鼓励中国进行投资,特别是在当前热门的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设备制造、钢铁加工、绿色金属加工、电动汽车和电池相关业务、农业综合企业和食品加工以及制造业等领域。洪福盛提到,为缓解私营部门的担忧,菲律宾大使馆已加大努力组织和参与各种贸易活动,以展示双边贸易和投资的健康发展。

菲律宾驻上海总领事馆商务参赞格伦·佩尼亚兰达也表示,菲企正继续在中国广阔的市场寻找机会。他在邮件中对《南华早报》称:“我们目前正与多家公司合作,我们乐观地认为,在各自市场和第三方市场寻求合作机会将推动双方继续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

2023年年初,中菲领导人在北京会晤时曾就农业、基建、能源、人文四大重点合作领域达成一致。当时菲总统马科斯表示,希望推动中菲关系提升至“更高水平”,并将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一切争端。但一段时间以来,菲在南海问题上频频挑衅,令紧张局势加剧,也让双边经济合作受到影响。

根据菲统计局数据,2023年,中国是菲律宾最大的进口国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分别占进口的23.3%和出口的14.8%。对中国来说,虽然每年从菲律宾进口大量菠萝、香蕉、镍矿和褐煤,但不完全依赖菲进口特定产品。中国海关数据显示,菲律宾是中国第24大贸易伙伴,年双边贸易额为719亿美元。今年前四个月,中菲贸易额同比下降10.31%,而同期中国与东盟10个成员国贸易额同比增长4.8%。《南华早报》援引专家的话报道称,中国有其他的贸易选择,但菲律宾很难找到更理想的贸易替代方案。自马科斯上任后,中国对菲投资的国有企业也有所减少,许多大型基建项目被叫停。

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副院长葛红亮4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国作为制造大国和贸易大国,是绝大部分东盟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在贸易层面的敏感性和脆弱性显然比菲律宾低得多。相对而言,菲律宾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可替代性太强,“可以看到南海问题带来的紧张氛围下,菲国内有许多寻求对华合作、主张加强对华合作的声音。影响中菲经贸关系的并不是南海争端本身,而是菲方是否还要继续保持这种挑衅的姿态。如果菲继续保持挑衅性姿态,在南海议题上按美国的路数对抗中国,必然会冲击两国政治关系和经贸关系。”(丁雅栀)

责任编辑:张迪

相关阅读:
升级中巴经济走廊,加强安全防务合作,“巴铁”总理率庞大经贸团访华 财政部今日在香港发行110亿元人民币国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