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黄南州推动“清廉村社”建设探索基层管党治理新路径

来源:青海省纪委监委网站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实现监督下沉、监督落地,是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环节。黄南州按照“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推行“清廉村社”建设,通过整合村级事务、规范工作流程、完善过程监督,进一步加强对小微权力运行制约,着力打造“班子清廉、干部清正、村务清爽、监督清明、民风清朗”的“五清”村社,不断把全面从严治党延伸到基层、压实到基层。一、坚持系统“推廉”,构建协同联动推进机制。一是成立由党委书记挂帅的州县乡村四级“清廉村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自上而下强化分工协作、统筹推进,形成党委牵头抓总、责任单位专项推进、州县乡协同配合、村社区具体实施的工作格局。二是制定《清廉村社建设专项监督工作方案》,健全基层党组织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纪检监察监督责任的工作机制,将“清廉村社”建设纳入主体责任考核事项,作为述责述廉、党建述职、巡察重要内容,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压紧压实责任。三是出台《关于开展清廉村社建设的实施意见》,从“小微权力”运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农村“三资”管理等7个方面,细化52项任务清单,建立清廉村社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与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工作同推进、同落实。二、坚持政治“铸廉”,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一是完善党内政治生活情况监督检查制度,督促村(社区)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制度,切实提升党内政治生活质量。比如,尖扎县昂拉乡拉毛村健全村党支部理论学习制度、党支部议事制度等16项制度,细化村级规范化管理等20项制度,用制度的刚性约束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二是主动适应农牧民党员需求,多渠道多维度开展廉政教育、谈心谈话、案例学习,增强基层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意识。比如,河南县兰龙村党支部定期组织开展党性教育、警示教育,实行“点对点”廉政提醒,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三是选优配强村务监督委员会,修订完善监督清单,进一步明确监督什么、怎么监督。比如,泽库县东格尔社区是青南牧区最大的移民安置点,通过整合社区现有工作人员和网格员队伍,成立联合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推动村务监督规范化。三、坚持监督“护廉”,健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一是整合村(社区)党组织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力量,试点推广村(社区)纪检监察监督员工作制度,实现“村社吹哨、部门报道”。比如,河南县兰龙村一体推进“清廉村社”建设和小微权利监督,完善村级小微权利清单制度和村干部管理监督机制,制定村社干部责任和权力两张清单,规范“小微权力”运行。二是紧盯“小微权力”、农村财务和集体“三资”等重点领域,做实日常监督、推行提级监督、实施协同监督,强化村基层监督质效。比如,泽库县在全州率先启动巡乡带村工作,对所辖20个村、2个社区开展延伸巡察。三是以信息化推动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开发藏汉双语黄南州清廉村社监督平台,设立惠民政策、小微权力、廉政文化、三务公开、三资管理等9个模块,录入“三务”公开、惠民政策、小微权利1696条,实现群众“扫码”监督、举报“一键直达”。四、坚持文化“树廉”,涵养崇廉尚德新风正气。一是深入挖掘当地人文历史、村规民约、家风家训等清廉元素,利用村史馆、活动室和文化广场,打造一村一社特色清廉文化品牌和阵地。比如,保安镇城内村投入资金13余万元,打造“室内”“室外”两个廉洁文化阵地,通过张贴清廉宣传标语、先进人物事迹、正气歌等,实现“抬头见廉、出门有廉”。二是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牧区,组织开展“清廉好家风好家训”“好家风代代传”等形式多样文化活动,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比如,康杨镇城上村率先推出贤孝《廉洁从政正气扬》廉洁文化民俗小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宣传质效。三是常态化开展纪法教育,通过剖析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典型案例,推动警钟长鸣、防微杜渐。比如,尖扎县坎布拉镇制作《莫让酒驾变代价》廉政微视频,以真实案例为素材,还原“案发现场”,以反面典型强化警示震慑效果。五、坚持制度“固廉”,强化小微权力运行制约。一是落实村级事务“四议两公开”等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社区)议事制度,明确决策权限、决策流程,探索开展基层民主协商,推动村(社区)议事民主、决策透明。比如,黄乃亥乡日秀玛村完善了民主协商议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评议村干部和村务监督制度,制定《清廉公约》,推动小微权利清单化、规范化。二是规范村(社区)“三务”“三资”“三张清单”公开目录,明确公开内容、方式和标准,推动运行事项、运行程序、运行过程和运行结果“四公开”。比如,泽库县探索“阳光村务监督平台”公开模式,设置村务指南、管理服务流程、信息公开和村务监督等栏目,建立“村民微信群”,实现村级事务即时公开。三是巩固拓展党建引领“五治联动”基层治理体系,将移风易俗、清廉建设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比如,昂拉乡拉毛村成立基层社会治理11个专项工作组,零距离提供法律咨询、矛盾纠纷化解等服务。一年来,“清廉村社”试点工作从制度机制、平台建设、宣传教育入手,推进履职“清单化”、用权“程序化”、治理“精细化”,初步解决了村级事务管理和村务监督工作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促进了村级权力的规范行使,在实现村级民主决策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保障群众利益,深化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村级事务治理由此发生了“五个转变”。一是变“要我公开”为“我要公开”。实现了从以前的村级事务每年底被要求公开,到村集体事务“有事必研究,有果必公开”的转变,群众满意度极大提高。二是变“简单公布”为“多样公开”。实现了从以前简单的一纸张榜到现在线上“黄南州清廉村社监督平台”小程序、微信工作群公开,线下“村务公开栏”公开等多种方式的转变,有效解决了外出群众无法及时知悉公开事项的情况。只要通过手机轻轻一点,村内大小事项都能查得清清楚楚,村民的知情渠道更加丰富。三是变“为民做主”为“让民做主”。过去,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积极性普遍不高,村干部习惯“为民做主”,得到的往往是群众的埋怨和不满。“清廉村社”试点以来,通过不断宣传引导和信息公开,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参与村(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加高涨。四是变“不愿担责”为“主动作为”。以前部分村干部不愿多揽事,怕担责,清廉村社试点以来,通过严格规范管理,严肃查处违反村务公开有关规定的举措,使大多在任村干部思想认识有了转变,带着干、主动干的氛围更加浓厚。五是变“群众猜疑”为“群众满意”。过去,谋划村集体经济产业、开展慰问、发袋米面等大事小情都由村干部操心出力,由于公开范围和渠道限制,村级决策事项透明度不高,一些群众怀疑村干部从中牟利,影响工作开展。“清廉村社”试点以来,村务更加透明,公平性得到保证,群众对村务管理和村干部的满意度极大提高。下一步,将以打造“清廉村社”黄南样板为目标,将“清廉村社”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激活乡村“廉细胞”,激发内生“廉动力”,进一步清政风、治村风、正民风、树廉风,推动基层清廉氛围更加浓厚、权力运行制约机制更加有效、党员干部廉洁意识显著增强,让清风廉韵充盈美丽乡村。

相关阅读:
  • 管好集体钱袋子

    海南省五指山市通什镇南定村村民不久前在村务公开栏发现资产清算公开账目不清问题,当场向村务监督委员会提出质疑。带着村民的疑虑,南定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向镇纪委 2024-06-14
  • 片区化交叉检查纠“蝇贪蚁腐”

    “我们一个多月前已经把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费用转给工作组干部代缴了,为什么系统还显示我们没有缴纳费用?”日前,我们村务监督委员会开展片区交叉检查时,到象州县罗秀 2024-06-13
  • 广西象州:推行村务监督片区化管理

    此前,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纪委监委得知运江镇某村务监督委员会在开展日常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村中两名公益性岗位人员长期以来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而村务监督委员会 2024-06-07
  • 村集体“三资”管理 没有 “理所当然”

    “违规发放的15万元征地补偿款,已经全部退回村集体账户了。”日前,象州县石龙镇纪委到该镇某村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监督问题整改“回头看”时,该村村务监督 ... 2024-05-30
  • 大山深处的黎乡蝶变

    大山深处的黎乡蝶变

    图为5月24日下午,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纪委工作人员在该乡一茶企了解相关政策落实、补贴发放情况。本报记者李许坚摄“有没有村民跟... 2024-05-27
  • 湟中区村干部廉政谈话养正气筑防线

    来源:青海省纪委监委网站为深入推动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走深走实,湟中区纪委监委结合驻点监督工作,同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开展谈 2024-05-21
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 强化交通小微工程招投标专项监督 国家体育总局与省政府共建国家羽毛球学院启动仪式在穗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