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纪委监委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企业走访调研,面对面听取企业对优化营商环境、助企纾困的意见建议,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监督推动为企业纾困解难。图为近日,该区纪检监察干部在某公司走访了解情况。孔甜莹摄
前不久,江苏赛佳智能生产基地项目如期开工。作为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2024年省市重大项目,该项目曾一度因审批周期过长,要比原定开工时间延期2个多月。溧水经济开发区纪工委通过“监督护航·助企敢干”二维码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向开发区管委会进行反馈,并督促开发区相关部门主动对接区数据局、区城建局,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该项目短时间内先后取得工程规划许可证、桩基图审合格证、不动产证、桩基施工许可证以及用地规划许可证,成为溧水区首个“五证齐发”项目。
这是南京市纪检监察机关在开展营商环境监督治理过程中取得的一项积极成果。该市纪委监委坚持“大数据”与“铁脚板”相结合,深入开展营商环境监督治理,坚决纠治惠企政策落实不到位、行政审批效率不高以及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等突出问题,深挖严查背后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持续推动党员干部改进工作作风、转变服务理念,助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护航高质量发展。
“开展监督治理,要畅通问题反映渠道,让企业把问题及时反映上来。”南京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该市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大数据手段,全面汇总梳理近年来信访举报、12345政务热线等收到的涉企诉求,推广使用“监督护航·助企敢干”二维码,及时受理经营主体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加强分析研判,形成问题清单,强化交办督办,既督促解决个性问题,又推动共性问题整治,着力构建“收集问题、跟踪推进、解决反馈”监督闭环。
在积极搭建纪企“连心桥”,把企业急难愁盼问题“请上来”把脉问诊的同时,该市纪检监察机关还坚持迈开“铁脚板”“走下去”化解矛盾,创新开展“百名纪检监察干部访千企”等活动,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企业和商会开展专题调研、实地走访,倾听企业诉求,用心用情助企纾困,着力打通营商环境痛点难点堵点。
“原料药项目审批难、审批周期长,给我们及时量产创新药带来影响。”在一次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南京柯菲平信欧制药有限公司负责人倒起了“苦水”。据了解,该公司位于南京江北新区新材料科技园,主要从事创新药物研发、生产和营销,产品销售渠道覆盖全国多家医疗卫生机构,急需进行快速、规模化量产,如果能早一点审批,对项目按期竣工就多一份保障,同时还能节省大量的建设成本。
了解到企业反映的问题后,江北新区纪工委监察工委靠前监督,督促有关职能部门推出“定制化清单”审批服务模式,列出各环节报件时间、办结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等信息,确保企业每走一步都有“领路人”。在各方协同努力下,该医药公司创新药项目完成全部建设手续并进行试生产,比预计时间提前半年。目前,“定制化清单”审批服务模式已在江北新区推广应用。
针对证照管理“繁慢难”问题,调研12345政务中心,推动出台《南京市辖区内企业迁移调档操作指引》,实现市内企业迁移调档“一地办、一次办”,时限由3个月缩减至最长不超过9个工作日;督促深化“服务企业·面对面”活动,协调解决房租减免、新能源汽车推广、电力保供等诉求问题……南京市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督促立行立改“企业诉求解决不及时”“重罚轻管”“政策宣传不到位”等问题。
对于监督检查中发现的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线索,该市纪委监委坚持严查严办。“我很多次想过中止公司业务,但被贪念和侥幸蒙蔽了双眼,最终把自己牢牢捆在耻辱柱上。”在被留置期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民政局原副局长王某忏悔道。经查,王某以他人名义成立多家公司,利用分管区民政局信息化建设、养老工作等职务便利,搞“前门当官、后门开店”,肆意操纵招投标,由其实际控制的“影子公司”承接多个养老服务项目;同时,利用项目审核、资金拨付的职务便利,将本应补助给部分餐饮企业的“银发助餐”等财政补贴资金占为己有,采取多种手段累计贪污1100余万元。日前,王某因犯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120万元。据了解,去年该市共查处破坏营商环境问题231件337人,党纪政务立案259人,先后通报12批次24件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我们坚持横向联治、纵向联动、同向发力,灵活运用‘组组’协同监督、‘室组’联动监督、‘室组地’联合办案机制,将监督治理工作贯穿派驻、巡察等各类监督全过程,有效衔接审计、财政和行业监管力量,建立信息共享、线索移送、成果运用等协作机制,紧盯惠企政策‘空挂’、制度‘空转’等问题,持续重点攻坚影响营商环境的顽瘴痼疾。”南京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代主任刘海涛表示,将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重要内容,压紧压实“领头雁”的领导之责、示范之责、监管之责,持续推动干部作风转变、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记者翁宏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