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推动政务服务下沉乡镇

推动政务服务下沉乡镇

图为近日,湖北省宜城市纪检监察干部走访孔湾镇便民服务中心,了解政务服务下沉乡镇情况,推动职能部门落实相关政策,优化基层营商环境。胡明慧摄

近日,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刘猴镇便民服务大厅里人来人往,很多是附近乡镇小微企业负责人前来办理个人独资企业设立、个体工商户变更、社保缴费等业务。

刚刚在市场监管窗口提交资料的个体工商户董伦兵,不到半个小时就拿到了变更后的营业执照。他高兴地说:“我从事建筑行业,主要干镇里村里的项目。以前办事都要来回往县城跑,现在镇上直接就能办好,新承接的两个工程可以早日开工了。”目前,宜城市刘猴镇、小河镇、流水镇等8个乡镇和3个街道都已实现涉企政务服务基层办理。

据悉,推动涉企政务服务下沉乡镇是襄阳市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随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企业在乡镇落户,积极投身电商、生态旅游、手工技艺等新兴特色产业。基层能否提供便利的政务服务,是助力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襄阳市纪委监委聚焦乡镇营商环境堵点难点,督促行政审批部门坚持便民利企导向,深化拓展“一窗通办”“一事联办”“放管服”工作成效,以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为乡村振兴增添源源动力。

此前,宜城市纪委监委在刘猴镇开展乡村振兴领域监督检查时,发现不少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在办理设立、变更、注销等业务时,不仅需要打印章程、纪要等申请资料,还要前往城区来回跑。

“我准备在镇上开办一家种植方面的小公司,但是办理营业执照,还要进城来回折腾,要是在镇上能办理就好了。”面对走访的该市纪检监察干部,群众王锋表示。

广大乡镇经营主体需要便利的服务。宜城市纪委监委随即组织干部开展调研,进一步掌握情况。经走访了解,刘猴镇拥有153家小微企业和285家个体工商户,该镇距离市区有40多公里,由于地处宜城西南边缘、山高林密,经营主体往返市镇办理业务至少需要半天。

经过深入分析研判,宜城市纪委监委向该市行政审批局发函督办,紧盯办理审批事项互相推诿、办理热线投诉不及时、偏远地区办事来回跑等问题开列清单,明确整改时限。同时,该市纪委监委以全市开展营商环境领域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整治为契机,组织行政审批局、发改局、市场监管局、人社局等20余家单位召开联席会议,围绕乡镇小微企业经常办理的高频事项、政务服务可下沉的范围、具体办理方式等开展集中研讨。

在襄阳市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襄阳市行政审批局为解决乡镇小微企业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难题,在完成涉企事项下沉县(市、区)试点任务的同时,在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宜城市先行先试,将政务服务事项进一步下沉乡镇(街道)办理。其中,宜城市4个试点乡镇(街道)可办理涉企高频事项87项,其他乡镇(街道)可办理27项,年底所有乡镇(街道)可实现涉企高频事项办理全覆盖。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印章授权、就近申报、统一收件、通办通取等模式,实现995项涉企事项全区通办,乡镇企业在“家门口”或者“顺路”就能够把事办好。

“原先我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和其他证照,要到区里甚至市里的政务服务中心才能办,有时还要跑几个部门,提交多套资料。现在只需要到镇里便民服务中心提交一次资料,花个半小时就能全部办完,太方便了。”对于涉企政务服务事项下沉乡镇,位于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团山镇的襄阳佳旭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不论经营主体规模大小、产值高低,督促职能部门解决经营主体所急所需一直是襄阳市纪检监察机关护航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该市纪委监委聚焦企业引进、落地、建设、经营、发展全过程的痛点、堵点和难点,开展调研监督、嵌入监督、贴身监督、跟进监督,全力护航襄阳打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该市纪委监委协助市委制定出台《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试行)》,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结合全市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忧解民忧暖民心”与“千名干部进千企”等活动,深入企业“面对面”搜集问题线索,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同时,在重点企业、服务窗口设置营商环境监测点,聘请作风监督员,常态化观察干部作风、服务态度、政策落实、流程优化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督办。

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襄阳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各种监督方式,发现营商环境领域问题75个,推动整改64个,查处问题线索77件,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2人,移送司法机关3人,挽回经济损失104.4万元,推动建章立制8项。(通讯员喻娥)

相关阅读:
学习贯彻纪律处分条例丨准确认定违规借用、借贷行为 派驻六盘水师范学院纪检监察组:规范开展受处分党员回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