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建设低空气象网助力低空经济发展

3月19日,在第64个世界气象日来临前夕,深圳市气象局局长刘德峰做客《民心桥》节目,围绕今年世界气象日“气候行动最前线”主题,详细解析深圳气象赋能城市安全、公众生活、产业发展等市民关切重点,并现场回应气象民生问题。

今春深圳强对流偏早偏强可能性大

节目开始,主持人就对深圳市气象局近期回南天的气象服务点赞,称她和不少深圳市民基本上都是跟着@深圳天气提醒采取应对措施。

刘德峰表示,为尽力减少回南天给市民带来的不便,在回南天正式影响前3天以上,市气象局就通过微博、微信、视频号等多个渠道发布预报及防御信息,这也是市气象局创新推出“预报+科普”服务模式的具体体现。值得一提的是,每次不同的天气过程,市气象局不仅有预警预报信息,还有专门的气象知识科普。

针对今年深圳汛期气候形势,刘德峰表示,当前中等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将于4月前后结束,并将急转为拉尼娜,年内气候系统复杂多变,预计2024年深圳气象灾害阶段性并发、重发的特征明显,今年首场雷雨天气大致出现在3月底至4月初。

“今年春季深圳强对流偏早偏强可能性大,汛期则有流域性集中强降雨风险,夏季出现阶段性大范围高温热浪天气风险高,台风季存在台风接连影响和重影响风险。为此,相关部门和公众需提前做好防范应对准备。”

刘德峰还向公众介绍了获得深圳天气预报信息途径。目前,“深圳天气”公众气象服务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服务载体,以AI为主要发展方向,以短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打造移动互联网时代人民满意的公众气象服务,推出“深圳天气”的“两微一端一抖”+视频号的融媒体矩阵。今年,气象局将推出基于位置的台风暴雨码、健康生活气象、郊野海滨公园精细信息发布、河道水位和路段内涝风险预警等多项服务,提升气象服务质量,提高气象服务满意度。

重点赋能低空经济全新产业链条

2024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是“气候行动最前线”。在助力绿美深圳高质量发展建设中,深圳市气象局先后提供气候与气候变化风险决策服务,为城市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更多信息,探索建立特色气候资源地方标准《生态气候舒适度评价指南》;为控制热岛效应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针对城市风环境、热环境气候特征,提出城市通风廊道、气候环境分级及用地布局建议等城市规划和管控策略,形成了“7条一级通风廊道+9条二级通风廊道”研究成果。

赋能产业经济发展,气象也大有可为。刘德峰表示,我市提出了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8个未来产业,气象科技至少可为其中14个产业集群提供有效支撑,为各行业精细化运营保驾护航,实现对新能源、低空经济、智能驾驶等多个未来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精准赋能。为支撑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建设、赋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近期市气象局就邀请美团、丰翼科技等近20家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召开专门研讨会听取服务需求,加快低空气象监测网建设成为与会各方共识。

下一步,市气象局将以发展气象科技产业为抓手,建设低空气象细分领域的产业科技创新平台,聚集各方资源和力量在构建低空飞行“气象监测网”、推动建设低空经济“气象数字网”、孵化培育低空“气象赋能网”三个方面发力,重点赋能低空经济的装备制造业及技术服务业这两大全新的产业链条。

建设低空气象网助力低空经济发展

深圳启动新一批气候投融资项目征集

为进一步扩大国家(深圳)气候投融资项目库的规模,引导更多资金支持气候项目,市生态环境局将开展第三批气候投融资项目征集和入库评选工作。

为落实国家“双碳”工作部署,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部等九部委于2022年8月确定了全国首批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在深圳市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深圳福田区成功入选。

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建设是气候投融资试点的核心工作之一。市生态环境局于2021年启动“国家(深圳)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196个项目入库评价工作,并组织召开了多场银企对接会,取得积极成效。为进一步扩大国家(深圳)气候投融资项目库的规模,引导更多资金支持气候项目,市生态环境局将开展第三批气候投融资项目征集和入库评选工作。

据介绍,气候投融资项目申请应当符合下列条件:申报主体应在深圳市内注册,或项目建设地址位于深圳市内;项目为拟融资(包含筹备阶段)或需再融资的项目,或已融资项目;申报项目应属于深圳市气候投融资支持的减缓气候变化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行业和领域。

市生态环境局将对入库项目提供大力支持,具体措施包括:统一组织进行免费评估;定期在政府官网公布,不定期在境内外各类媒体宣传,提升项目及企业的影响力;组织参与政银企对接活动,对接各类商业银行,并定期推送至参与效果好的商业银行;协调对接国家开发银行;协调对接高新投等政策性投资机构,对接其他市场化运作投资机构等。

相关阅读:
公益诉讼守护群众“舌尖上”“针尖下”安全 今年深圳中招政策保持总体稳定